2012年11月20日

歐債危機為歐洲影響力衰退敲響警鐘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2/11/19 13:30 

歐洲的戰略研究者已開始擔心歐元區出現“心力衰竭”,即核心成員心力交瘁,無意再去面對外圍成員的難題。

在歐元區債務危機的初期階段,許多研究者都對這種可能性不以為然,認為危機只是短暫的財政和經濟現象,不會產生長遠的地緣政治影響。但現在看來,由於債務危機長期無法解決,更深遠的影響似乎無法避免。

鑒於歐元區大部份地區出現經濟滑坡,個別國家還陷入衰退,外界越來越懷疑歐盟(European Union)能否維繫下去。但即便歐盟得以為繼,當前的困境也說明,歐洲在全球的影響力正持續下滑。



巴黎戰略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Strategic Research)的特別顧問Francois Heisbourg在《Survival》雜誌發表文章稱,政治聯盟的命運往往會因“心力衰竭”而告終。

歷史上的奧匈帝國和前蘇聯都是因為類似的問題而瓦解。但在美國內戰中,由於北方願意作出必要的犧牲來防止南方脫離聯邦,美國最終得以保全。

Heisbourg在文中描述了歐洲可能出現的四種戰略遠景:在危機中繼續蹣跚;內部凝聚力增強;希臘等成員國退出,歐元區分裂;歐元區徹底解體。所有這些可能性都意味著歐元區的戰略藍圖存在重大變數。

他表示,歐元區能夠蹣跚前行已屬幸運。由於歐元區陷入衰退且政治氣候惡化,每個月的形勢都在變化,風險不斷上升。Heisbourg上週四表示,歐元區的好運可能已經到頭,如果2013年不出現重大事件才屬意外。

即使不出現分裂,由於歐洲領導人的危機應對方式仍然拖沓乏力,歐元區的影響力也會在危機拖累下受到削弱。歐盟經濟專員Olli Rehn 8月份承認,當前的動盪局面已導致歐洲在全球經濟決策中的影響力下滑。他表示,歐洲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正在下降,這絕不是個好兆頭。

內部來看,隨著歐洲經濟陷入停滯,內部政治似乎也會趨於激進。

按照Heisbourg等人士的構想,要想實現歐洲聯邦的夢想,首先要建立聯邦機構,在歐洲公民的首肯下修補歐元區制度建設的漏洞。但Heisbourg也承認,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出現,歐洲人自己就不支持。

而且,這種狀況可能會導致英國甚至其他國家脫離歐洲,目前英國和歐盟的關係就已經非常疏遠。

他表示,如果推進歐洲聯邦化,歐洲勢必會出現戰略上的分裂,屆時一邊是英國(防務和政治思路與美國接近,但對歐洲貢獻寥寥),另一邊則是“大陸系統”。

“大陸系統”(拿破崙語)將由德國來領導,而不是法國。失去了英國,歐洲將更加封閉,並且更加不願動用武力。這會讓法國坐立不安,因為儘管法國和英國之間存在諸多分歧,但兩國的戰略思路不謀而合的地方也很多。

第三種可能性就是核心抱團,外圍分裂,一個或更多邊緣成員國退出歐元區。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先不談危機蔓延至其他經濟體影響金融市場的問題,各國之間的戰略地位也是不均等的。希臘的經濟規模可能不大,但歷史證明,希臘在地緣政治中的重要性卻是愛爾蘭或葡萄牙無法比擬的。

當前預期顯示,到2014年希臘經濟結束下滑勢頭時,希臘經濟產值將萎縮近四分之一。考慮到希臘的經濟形勢,Heisbour認為政治體制出現一定的變革也不無可能。如果出現政局動盪或政治體制變革(即由軍方或極端分子掌權),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影響還會更加深遠。

屆時巴爾幹半島國家(克羅地亞可能是個例外)加入歐盟的進程將會受阻。一旦通往歐盟的大門關閉,巴爾幹半島可能會陷入動盪,歐洲的能源安全將受到威脅。屆時俄羅斯等國可能會趁機介入(目前該國對塞浦路斯已具備一定的影響力),甚至還有中國。

Heisbourg指出,最終結果如何將主要取決於領導層的決策能力,以及歐盟的治理水平(尤其是德國,但希臘和土耳其也很重要)。

還有第四種可能性,即歐元區分崩瓦解。短期來看,隨著貿易和資本壁壘重新恢復,歐洲經濟將會衰退,全球經濟將會下滑。Heisbourg表示,這將引發經濟、社會升至政治層面的動盪,情形將與上世紀三十年代非常相似。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期內的安全形勢將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因為歐元區的廢墟上將分化出新的對立陣營。不過考慮到20世紀的歐洲歷史,應該不會出現妄圖支配整個歐洲的軍事政權,這也是個小小的安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