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8日

增長觸底與L型復蘇



來源:今週刊
日期:2012/10/17

筆者認為,中國經濟正處於L型複甦。

這有兩個含義。首先經濟接近L型的拐點,增長在第三季度見底,硬著陸的風險已有明顯消退。其次,增長的反彈動力不足,政策支持有限,效果也未必理想,7%至8%的增速可能在相當一段時期成為新常態。

三大要素下,筆者做出增長觸底的判斷。

第一,消費其實不弱,只是今年消費兩大熱點均不在零售統計覆蓋之下。低端農民工收入近年暴漲,而這些收支的主要消費在農村地區。網路購物今年火爆,百貨商場消費下降在零售樣本涵蓋之中,網購金額大增卻未全面地在統計中反映出來。除此之外,汽車銷售回暖也令筆者對消費的大格局有信心。不過,仍需密切注意就業市場今後的走勢。



第二,出口訂單有所改善。7、8月份時出口訂單下滑十分嚴重,不過9月之後美國訂單企穩回升,10月份更見急單流入。看來美國採購經理們低估了今年耶誕節銷情,這讓處在水深火熱中的中國出口製造業得以喘息。

第三,房地產市場溫和回暖,房地產建設加速,自從6月中國人民銀行兩降利息之後,購買力重回房市、成交量大幅上揚,開發商的現金流得以改善,這兩年房地產的最壞時間已經過去。而且筆者相信北京在可預見的未來,不至於向房市下殺手,畢竟這是支撐經濟的唯一未熄的引擎。

然而,週期性底部已現,不代表中國經濟有迅速回勇的底氣。當下經濟的核心問題,是民間投資消失,帶動上游(鋼鐵、水泥、機械業)的訂單急跌,並進一步向中下游蔓延。這個現象背後是勞工成本驟升,產能過剩嚴重,並非靠降息或降存款準備金率便可以解決的。政府的財政政策可以帶來一時的需求,但絕非民間投資的長期替代。而且,財政擴張已面臨政策效果遞減,長期副作用湧現,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等現實困難。

重燃民間投資的興趣,才是經濟複甦的正途。不過中國必須為此減稅和開放服務業准入門檻,中國必須實施結構性改革。降息不會動任何人的乳酪,結構性改革則勢必觸及既得利益,打破國企壟斷更屬言易行難。缺少體制上的突破,生產力便難有大的長進,中國經濟基本上在7%至8%之間不死不活地徘徊。

7%至8%的增長,對於經濟學家是好消息,我們稱之為"軟著陸";不過對企業現金流卻似乎很不利。在繁榮期積累下來的大量債務和企業間的相互擔保,可能在衰退期成為"奪命索",一旦經營環境惡化,成本上漲、加價無門,應收帳款立刻飆升,企業的現金流可能出事,並形成連鎖反應。

在今後兩年,筆者不擔心GDP,卻擔心現金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