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9日

勞動生產率下降是保持美國就業水準恢復的前提



作者:真看不懂
日期:2012/04/23

觀察美聯儲的貨幣政策走勢,是對未來市場方向的判斷焦點。我曾在最近的文章中反覆提及要觀察美國的核心通脹率水準,是它決定著未來美國貨幣政策的核心指標。美國核心通脹率的上升會說明如下現象:

1.美國長期利率的走勢上升。美元是現實世界中的購買力,美債是未來的購買力,通脹水準上升說明美元在未來的購買力下降,美債價格下跌,殖利率上升。

2.因為美元是世界貨幣,美國長期殖利率上升,說明世界貿易擴張停滯不前,導致美元回流。

3.美元回流推高美國資產價格水準,道瓊指數上升。

今天的文章中更具體的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會導致美國核心通脹率的上升?我以前更多的從國際貿易的角度,尤其是從大宗商品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認為中國的通脹最終也會通過美國的進口傳導給美國。但是,當我們深入去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會發現:美國的核心通脹率水準並不是被進口水準的高低所左右,而是被美國的就業水準所左右,因為據說美國的服務業占到其GDP總值的70%,也就是說人們的交換是圍繞著互相服務展開的,而不是生產出來的商品。我想這是我曾經沒有仔細思考過的問題。


從網路上我們知道,美國超市中的大部分商品價格要低於中國大陸,無論是工業產品還是農副產品;而美國的人均工資水準是遠遠高於中國的,也就是說,在美國恩格爾系數是很低的(食品/收入)。認識到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可以回答我們為什麼美國的核心通脹率水準上升緩慢,因為占美國國民經濟70%的服務業還沒有完全恢復。這點從就業水準上就能反映出來,美國的失業率近來雖然有所下降,但是仍處於8%以上的高位。所以,無論從歐巴馬的競選要求來看,還是伯南克的貨幣政策來看,保證就業水準的持續恢復依舊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美國社會和經濟政策的核心。

問題在於,什麼樣的貨幣政策有利於美國就業率的恢復?我上學的時候學過財務,我清楚的記得有一堂課,老師在講工資的時候,我提出過工資和固定資產之間的替代關係,搞得老師很無語。我的問題其實很簡單:如果用一個機器人代替10個工人勞動,那麼這個機器人是固定資產呢?還是工資?很明顯,在財務上,機器人屬於固定資產,但是固定資產和工資之間存在著替代關係。我雖然沒有學過經濟學,也不大瞭解1929年美國金融危機的過程,但是,我推測造成美國1929年金融危機的最重要原因是因為勞動生產率的迅速提高,導致的機器替代了人,社會總供給水準的迅猛提高和社會總需求的迅猛下降,才是造成那次危機的真正原因。(請各位判斷:迅速擴張的生產能力和迅速消亡的購買能力是造成大型經濟危機的真實原因。)而這竟意外的來自於人類自身的迅速進步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那麼,我得出一個推論:美國的勞動生產率下降是保持美國就業水準恢復的前提。很多博文,尤其是海甯先生已經多次談到過石油價格和美國通脹率之間的關係。我這裡再展開一下:如果美國政府想通過降低勞動生產率,來增加就業水準,就必須讓石油價格維持在比較高位。因為石油價格下降,將降低美國的通脹水準,間接提高美國的勞動生產率,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會惡化美國的就業水準。2008年末的美國次貸危機後,世界秩序和中東革命不期而遇,誰能說這只是個偶然呢?

回到文章開頭,看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方向,要觀察美國的核心通脹水準,而美國的核心通脹水準是由勞動力工資水準所決定的,那麼石油價格在比較高位,有利於“鈍化”美國的勞動生產率水準的上升。所以,我個人傾向於認為:美國失業水準依然在8%以上的高位,美聯儲不會輕易放棄持續寬鬆的貨幣政策,直到通過資本市場的重新配置,達到經濟再平衡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