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0日

經濟衰退過後美國大企業日子更好過



來源:華爾街日報/SCOTT THURM
日期:2012/04/09 17:09

美國大型企業已經從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復蘇﹐並且生產力變得更高﹐盈利能力更強﹐現金充裕且債務負擔減輕。

《華爾街日報》對企業財務報告的分析發現﹐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去年的累計銷售額、利潤和就業人數超過了2007年經濟衰退和金融危機發生前的總體水平。

由於在經濟衰退期間大幅削減成本﹐在經濟復蘇過程中又較為謹慎﹐美國大型企業已經從二戰後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中復蘇﹐其生產力變得更高﹐盈利能力更強﹐現金充裕且債務負擔減輕。大型企業的財務基礎因此更加堅實。這也令它們在和經濟中其他領域相比較時有更出色的表現﹐在國民經濟收入中的佔比也因此加大。這種反彈在反映在股市中﹐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價格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簡稱:道瓊斯工業指數)就創下了四年來的新高。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前首席經濟學家孫文松(Sung Won Sohn)說﹐美國企業變得更精幹、更節儉﹐也更躍躍欲試。

但優秀的業績並沒有轉化成美國就業率的明顯提高。美國大企業自2007年以來增加的110萬個就業機會中大多數位於美國境外﹐公司財庫中新增的1.2萬億美元也大都來自境外。比如﹐蘋果公司(Apple Inc.)截止去年9月30日的820億美元現金及有價證券中﹐三分之二為境外子公司所持有。

美國勞工部(Labor Department)上週五表示﹐3月新增就業人數少於預期﹐引發了有關經濟復蘇可能再次放緩的擔憂。眼下歐洲大多數國家處於經濟衰退之中﹐而中國經濟增速又在放緩。甚至在勞工部上週五的報告出爐前﹐就有分析師預計﹐今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的盈利水平將增長9%﹐低於去年15%的增幅。

但總體來看﹐《華爾街日報》的分析發現﹐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公司變得更有效率﹐生產力也有所提高。2007年﹐美國大企業每位員工創造的平均收入為37.8萬美元﹔去年這一數字上升到42萬美元。

以總部位於加州聖克拉拉(Santa Clara)的安捷倫科技公司(Agilent Technologies Inc.)為例。該公司主要生產科研設備。經濟危機帶來的沖擊曾令該公司嚴重受挫。2009年﹐該公司裁員4,000人﹐規模相當於員工總數的20%﹐同時其收入暴跌22%﹐業績出現虧損。

2010年公司收入開始回升之際﹐安捷倫恢復招聘員工﹐但主要是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如中國和巴西等。去年﹐受2010年收購Varian Inc.提振﹐安捷倫的收入比2007年高出22%﹐但即使算上整合Varian後的雇員數量﹐其雇工人數還是比2007年少。截至2011年10月31日﹐安捷倫的現金儲備超過35億元﹐幾乎是四年前的兩倍。

但在招聘新員工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安捷倫首席執行長(CEO)沙利文(Bill Sullivan)說﹐在經濟衰退的影響還歷歷在目之際﹐他對新招聘員工非常非常謹慎。他說﹐這是業內當前企業領導人不會忘記的教訓。

《華爾街日報》的分析基於標準普爾公司旗下數據提供商Capital IQ從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簡稱:SEC)上市公司備案文件中搜集到的數據。這項分析包括標準普爾500指數中468家已經公佈去年財務業績的成分股公司。

這項分析還發現用於新工廠和設備的資本支出有所增加。比如安捷倫的資本支出在去年增加了不止50%﹐至1.88億美元﹐此前這一數字只有1.21億美元。

如果將標準普爾成分股公司看做一個整體﹐那麼去年資本支出總計增加了19%﹐是2010年9%增幅的兩倍多。在《華爾街日報》的分析所涵蓋的公司中﹐資本支出的大幅增加令其在總收入中佔比重新回到5.8%的水平﹐和2007年的水平相當。

分析人士說﹐復蘇對大企業有利﹐比如說《華爾街日報》分析的那些企業。很多小企業難以保持競爭力或得到融資。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金融學教授格拉漢姆(John Graham)說﹐現在真是一種你死我活的局面。格拉漢姆負責了《首席財務長》雜志(CFO Magazine)對公司首席財務長進行的一項季度調查。今年3月進行的這項調查發現﹐相比小公司的CFO﹐在收入超過10億美元的公司任職的CFO對美國經濟以及本公司前景明顯更為樂觀。

本報的分析只考察了在經濟衰退後倖存的公司﹐因此可能高估了美國企業的狀況。

一些公司的收入和收益增長是來自併購。分析沒有包括一些曾經的企業巨頭﹐比如已經倒閉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和電子產品零售商Circuit City Stores Inc.﹐或是被外國競爭對手收購的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 Cos.)。

很多公司仍舉步維艱。房屋建築商現在的收入還不及過去10年峰值水平的一半。醫療器材製造商波士頓科學公司(Boston Scientific Corp.)自2007年以來削減了3,000多個工作崗位﹐但公司收入仍在下滑﹐過去五年中有四年都是虧損。

波士頓科學公司發言人拒絕置評。

大公司之所以樂觀﹐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的業務遍及全球﹐這幫助很多公司緩沖了經濟危機的影響。

2009年﹐麥當勞(McDonald's Corp.)和星巴克(Starbucks Corp.)收入下降﹐隨後憑借在美國之外的強勁銷售實現反彈。麥當勞的全球收入自2009年以來上升了24%﹐是美國收入增速的三倍。星巴克的全球收入在過去兩年上升了35%﹐為美國國內14%增幅的兩倍以上。

這兩家消費品公司還通過在經濟衰退時關閉門店以及增加商品種類提振利潤率。這些舉措帶來了可觀的現金收入。2007年至今﹐麥當勞已斥資240億美元支付股息並回購股票﹐並仍然將持有的現金數量提升了18%﹐達到23億美元。

外國公司也在關注美國﹐這促使美國公司在全球採取更為靈活的行動。當比薩羅(Paul Bisaro)開始擔任仿製藥生產商Watson Pharmaceuticals Inc.首席執行長時﹐公司所有的生產幾乎都在美國進行。比薩羅購買了一家英國製藥廠﹐關閉了北美的工廠﹐並將Watson一半的生產轉移到了印度﹐部分原因是為了讓工廠更接近美國以外的客戶。

比薩羅保留了四家美國工廠﹐安裝了新的設備並更新生產工序﹐用於生產最尖端的產品。2007年﹐公司在佛羅里達州戴維(Davie)的工廠僱用了866名員工﹐生產了10億片緩釋藥片和膠囊。去年﹐937名工人的產量為25億片。

Watson在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期沒有受到影響﹐其年收入從未下降﹐並且能夠增加員工數量﹐並提高生產效率。其他的公司則沒有這份幸運。

這種提高效率的舉措對於公司來說至關重要。但是經濟學家警告說﹐效率的改善和企業管理層保持謹慎的做法導致經濟復蘇減速。

位於聖迭戈的波音特洛瑪基督大學(Point Loma Nazarene University)的首席經濟學家雷瑟(Lynn Reaser)說﹐對於一家公司最有利的做法不一定是對整體經濟最有利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