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3日

中國對落後國家投資或帶來債務風險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2/03/13 11:09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的兩位經濟學家在週一發佈的一份新報告中表示﹐中國增加對落後國家的投資有助於促進全球發展﹐但如果北京不對其投資原則進行調整﹐則可能會帶來不可持續性的債務并引發政治矛盾。

過去幾十年﹐西方國家提供的發展資金一直附帶有嚴格的條件﹐這些條件主要是為了在當地建立民主制度和減少貧困。由於發現許多耗資巨大的投資項目存在代價高、效果差、同時難以促進更大發展目標達成的情況﹐西方國家已從很大程度上不再採取簡單地將資本注入基礎設施項目的做法。

但中國的投資原則主要是基於互惠互利的模式﹐這種模式尤其避免了附加政策條件﹐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貿易。IMF的經濟學家Nkunde Mwase和楊永正表示﹐這符合北京奉行的不干涉別國內政政策﹐也反映出中國認為這種注資模式能夠避免腐敗的想法。另外﹐這種做法也遵循了77國集團(Group of 77)範圍內新興及發展中國家達成的所謂“南南合作”的投資慣例。



這兩位經濟學家稱﹐巴西、中國和印度也曾是經濟援助的接受方﹐因此它們會將自己視為各國的經濟發展夥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捐款人﹐並且會敏感地避免將投資稱為“援助”。

他們表示﹐中國及其他主要新興經濟體對落後國家的投資已經幫助這些國家緩和了國內經濟活動的一些關鍵瓶頸﹐同時也提振了當地的出口。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的投資能夠幫助落後國家促進經濟增長和貿易、填補約930億美元/年的基礎設施投資缺口、打破開發國內自然資源的融資瓶頸。

但這些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原則也帶來了一些挑戰。

這兩位經濟學家提出警告稱﹐外界對這些投資原則在債務可持續性、出口信貸補貼以及用工方面的影響存在一些擔憂。

新興國家與接受注資的落後經濟體都需要採取審慎的方式來評估投資增加對經濟增長和債務負擔的影響﹐以避免過去的債務問題重演。兩位經濟學家還稱﹐中國及其他新興經濟體傾向於關注單個項目的債務可持續性﹐但通常不注重更為全局性的考慮。

中國為向落後國家投資而提供的出口信貸可能會令這些國家的國內企業受損。為幫助中國企業投資於非洲而設立的中非發展基金(China-Africa Development Fund)就是一個例子。這兩位經濟學家稱﹐儘管該基金能夠刺激對非洲的投資﹐但也可能給非洲本地的投資者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

另外﹐外界對於新興國家投資在用工方面的做法引發政治不滿的擔憂也在加劇﹐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因為當地社區認為本地民眾在就業方面的受益有限。這兩位經濟學家指出﹐中國在安哥拉、蘇丹、納米比亞和贊比亞的投資項目經常使用中國勞工﹐而不是當地的工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