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9日

擔保銀行 拆掉歐債地雷引線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1/10/14

歐洲銀行和主權債務的問題,已淪為惡性循環。政府公債價格下跌,暴露出銀行資本不足的問題;而政府須金援銀行的情況,卻又拉高政府債券的風險貼水。

所有人都同意,希臘需要有秩序的重整,失序的違約將導致歐元區崩潰。但談到銀行時,我擔心歐元區領導人正思考一些不恰當的措施。尤其是他們不想提供擔保,反而想重建銀行體系的資本;想要視個別國家情況,而非以歐元區整體情況考量。



在此且讓我更精確點出歐洲能通過此地雷區的那條小徑。要先擔保銀行體系,其次才是重建資本。各國政府現在負擔不起注資銀行的重責大任,如此只會讓銀彈更不夠用,難以應付債務問題。等危機減輕、政府債券和銀行股價回到正常水準後,再來注資銀行也不遲,成本會比現在低得多。

但政府有課稅的大權,因此能提供可靠的擔保。歐元區需要一份不須改變原有的里斯本條約、有法律約束力的新協議,以動用那分權力。這份協議需要時間磋商,這段空窗期就由歐洲央行負責看管。

為換得擔保,歐元區的主要銀行須同意遵照歐洲央行的指示。歐洲央行能關閉對銀行的貼現窗口,政府可以接管拒絕配合的金融機構。

接著歐洲央行就能指示銀行,維持他們的信用額度和貸款投資組合,同時嚴密監控他們承擔的風險。這能移除目前導致市場動盪兩大驅力中的一項。

另一項是缺少償付主權債務的資金,因應之道是歐洲央行可降低貼現率,鼓勵財務吃緊政府發債、鼓勵銀行認購。短天期國庫券隨時可賣給歐洲央行,讓這類證券等同於現金。但只要這類證券的報酬率比把錢放在歐洲央行還高,銀行就會願意持有這些國庫券。值此緊急時期,政府能以極低的成本,在同意的限制下達成籌資需求。

這些措施將足以安定市場人心,待風暴最猛烈的時刻過去,銀行便可再重建資本,只有因重整希臘債務搞出來的洞,才需立即填補。為符合德國的需求,額外的資本要先來自市場,之後才是來自各國政府。歐洲金融穩定機制(EFSF)只有在無計可施時動用,才能保留EFSF的火力。

歐元區的新協議不應只是編纂緊急時期建立的規章,也應為經濟成長策略鋪路。在非常時期,祭出財政緊縮和撙節措施在所難免;但長期而言,若沒有經濟成長,債負難以持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