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1日

太過時!華爾街日報:美元指數12年未修 根本不準



來源:鉅亨網
日期:2011/08/30 21:25

過去 1 個月,日元及瑞郎兌美元一再刷新歷史最高價位,但光參考在全球越來越受歡迎的美元價值指標─美元指數 (U.S. Dollar Index),卻看不出來這樣的變化。

《華爾街日報》周二 (30 日) 撰文指出:這是因為在洲際交易所 (ICE,Intercontinental Exchange) 交易的美元指數,已經長達 12 年未作調整。換句話說,ICE 將指數中美元兌其他 6 種貨幣的比重認定方式,已經過時了!

目前的美元指數,不合時宜的地方包括:它將瑞典認作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之一,而包含瑞典克朗在內;但卻未包含美國更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國的人民幣。此外,它的美元兌歐元匯率比重高達 58%,但實際上歐元區僅占美國外貿的 13.3%。

根據《道瓊社》分析,美元指數波動較大時,通常也是歐元兌美元變動較大時刻,顯示指數似乎只反映這兩種貨幣匯價,而非更廣泛的美元價位。

尤其是現在,這樣的問題更明顯,因目前歐元兌美元僅小幅波動,而日元及瑞郎則大幅震盪;不過,由於後兩者所占比重較輕,導致指數反映不出這樣的趨勢。

美元指數於 1973 年,由美國聯準會 (Fed) 創立,接替截止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Bretton Woods system),目的在衡量美元在浮動貨幣體系下,以貿易加權後的平均價格;一開始計入美元兌 1 籃子 10 種貨幣。

ICE 於 1985 年開始,提供美元指數期貨合約交易;到了 1999 年歐元推出時,美元指數縮減至目前規模。不過,ICE 卻仍採用 Fed 原創時的計算模式,原因包括 Fed 掌握資訊優勢;但其實 Fed 在 1998 年,已改採新的模式。

連摩根大通資產管理 (J.P. Morgan Asset Management) 首席市場策略師 Rebecca Patterson 都抱怨,現在的美元指數實在太不準確,讓她「快瘋了」。

但 ICE 美國行銷暨銷售部副總裁 Ray McKenzie 仍表示,他們並無計畫改變指數加權計算方式,稱這是長久建構的計算方式,且「市場參與者也都相當了解」。

不過,提供國際企業外匯顧問服務的波士頓公司 Elementi Consulting 總裁 Philip Guarino 指出,美元指數的扭曲程度越來越明顯;「這雖然是簡便的綜觀方式,但卻是錯誤的綜觀」。

這是因為現在的世界,已與近 40 年前的世界大不相同;當時新興市場遠遠沒這麼重要,而今日的歐元國家當時占全球貿易的比重也較大。這使得今日還在使用的美元指數,其實不過是歷史遺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