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
失業問題 不能視而不見
來源:經濟日報
日期:2011/05/31
失業問題是西方世界的可怕災殃。美國的失業人口將近1,400萬,另有數百萬人受困於未能發揮所長的兼差或正職。部分歐洲國家的情況更嚴重,西班牙的失業率飆高到21%。
局面並未出現改善跡象,這是持續的不幸。在理性的世界,終結這場悲劇將是最優先的經濟課題。
但政策討論卻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在大西洋兩岸,當權者已經產生他們對就業問題束手無策或不必在意的共識,他們不僅不願對持續中的苦難與經濟浪費採取具體措施,甚且為他們的坐視提出各種藉口,並以智慧及負責任的外衣掩飾。
在這種局面下,有人必須大聲說出明顯的事實:編造不設法促使失業族群重返就業崗位的各種藉口既不理智,也不負責任。這是逃避責任的行為。
我說的是什麼樣的藉口?可以參考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上周公布的經濟展望報告。基本上,OECD是一個跨政府智庫,它無法直接制訂政策,見解卻足以反映歐洲政策精英的傳統立場。
OECD對其會員國的高失業率有何看法?秘書長葛利亞表示:「以宏觀政策因應這些複雜挑戰的施展空間已經嚴重耗竭。」他呼籲各國從「結構面」下手,亦即著重於無法明顯影響當前就業局面的長期改革。
我們如何知道已無足以促使失業族群重返就業市場的政策空間?葛利亞並未說明,報告本身亦未提出就業危機的可行解決之策。它強調背離傳統政策所可能產生的風險。
然而最近是哪些人以嚴肅的態度討論創造就業的課題?不是共和黨,除非你考慮它主張的減稅與解除管制。也不是大約一年半之前不再提起這個話題的歐巴馬政府。
當權者不再討論就業問題並不意味問題無解。
記住,失業族群並不是因為不想工作或缺少必要的專業技能而失業。錯不在我們的勞工。記住,四年前的失業率不到5%。
當前經濟問題的核心是美國家庭在過去十年泡沫期累積的債務,主要是抵押債務。
泡沫破滅後,這些債務不斷拖累經濟,以致就業無法出現真正的復甦。一旦你明白,私人債務是癥結,你就會知道,問題還是可以解決。
例如,我們可以設計並推出類似就業進展管理的方案,安排失業族群從事各種實用的工作,例如整修道路,使他們得以因為收入提高而更容易攤還債務。我們可以制訂修改抵押的方案,藉此減少問題家庭的債務。我們可以嘗試將通膨數字減至雷根總統第二任期間的4%,以減輕債務負擔。
如此說來,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多種政策減少失業。
這些政策必定跳脫窠臼;我們面臨的經濟問題亦然。針對採取具體作為提出警告的人士必須解釋,如果繼續袖手,我們何以應該擔心其間的風險,相對不在意集體苦難必定持續的問題。
在解釋我們還可以針對失業問題採取更多對策時,我當然明白落實可行政策前,必定面臨的政治障礙。特別是在美國,任何旨在解決失業問題的具體作為都會受到共和黨全力阻撓。
不過,這不是擱置問題的理由。事實上,回顧我過去一年來的相關文章,你會發現,我也有過失:政治上的現實無妨,然而我對於我們應以哪些具體措施因應最重要問題的命題說得太少。
我認為,關於就業問題,決策者已經陷入所謂「博學無助」的心理狀態。他們越是袖手,越是會導致自己相信計無所出。任何人如果有更好的辦法,應該全力打破這種惡性循環。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