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8日

銀行貨幣危機出現先兆:流動性資金緊縮

作者:溫秀/馮哲
日期:2011/01/31

銀行流動性窘境:1月下旬部分銀行存款增長停滯

限貸、提高存款準備金、差別準備金,銀行在流動性趨於緊張下,與決意調控的貨幣監管當局展開博弈,攬存大戰已經爆發

"1月下旬,一些銀行的存款增長幾乎停滯。"面對隔夜拆借利率在一日內漲逾100%,一位大行負責財務管理的高管向本刊記者證實了銀行資金普遍緊張

相關公司股票走勢

建設銀行4.66-0.05-1.06%的現實。

由於存款下降十分明顯,加之連續調整準備金等政策的影響,1月20日,個別大行甚至連上繳法定存款準備金的"500億都湊不齊了",最終是靠向央行"逆回購"才渡過難關。

1月25日,銀行間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已高達7.6094%。據本刊記者瞭解,央行於前一日通過招標形式向市場提供了上限3000億元的逆回購額度,以緩解市場短期資金緊張的窘境。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資料顯示,1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為6.02%,較前一交易日的3.01%上漲100%;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資料顯示,當日1天回購利率為5.6%,較前一交易日的2.7%上漲107.4%。央行1月14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的繳款日即在1月20日。

目前資金緊張的不止是中小銀行,幾大行的壓力也都不輕。建行研究部總經理郭世坤對本刊記者分析說,當前存款準備金率已達到19%,差別準備金率的實施,也將進一步收緊銀根,而商業銀行為保證前期投放的連續性,還要繼續保持一定的投放速度,不能突然間大舉壓縮其信貸投放,於是便會產生階段性的資金緊張,也使得商業銀行對存款的渴求增加。

接近貨幣、監管當局的知情人士透露,既定管住流動性總閘門的政策,不會為銀行階段性的資金緊張所動搖。繼央行宣佈了對各行一季度具體的信貸規模資料之後,監管當局也要重啟日均存貸款餘額的上報制度。

根據央行既定的貸款增速,2011年的信貸增長應控制在12%到13%,這意味著新增信貸規模要控制在6萬億到7萬億元。

旱襲銀行

1月下旬的一日深夜,一家大行對分行去年績效評定的會議仍在激烈進行,而其中的年度存款計畫完成率、貸存比又是與獎勵掛靠的重要指標,因此圍繞存款進度的錙銖必較在所難免。

在前述高管看來,此類考核正是造成銀行資金緊張的主因,因為年底各銀行指標普遍接近貸存紅線,銀行在突擊增加存款規模、應對完特殊時點的份額考核後,存款在年初下降就很正常,新的月末或季末考核又接踵而至,甚至還包括考核分行是否及時足額上繳系統記憶體款準備金,資金壓力可想而知。

"不同銀行由於對存款的重視程度和考核方式不同,面臨的壓力各異。一些注重時點考核的銀行,如月末、季末等時點的存款情況,就會感受到明顯的壓力。"某國有大型銀行江蘇分行負責人表示。

在一些受訪股份制銀行人士看來:由於一旦存貸比觸線,商業銀行的新業務准入就會被叫停,所以如何增加存款,提高負債就成了燃眉之急,今年最大的壓力來自"流動性風險"。

郭世坤分析,不同銀行對於存款壓力的承受能力和調節能力各異。一些資金體量較小的銀行,資金多被用於信貸投放;一些體量較大的銀行,相當一部分資金投放在資金市場,自身的調節餘地比較大。在緊縮時期,可以通過減少對資金市場的投放,來緩解壓力。

不過前述大行高管表示,在差別準備金率政策已然設定的前提下,大行明顯感覺到了壓力,因為想要提高貸款規模,通常只能在兩個方面做文章:要麼提高資本充足率,要麼做大存款。

他坦言,目前想要進一步提高資本充足率,困難重重,一方面主要銀行在短期內繼續從資本市場尋求支持的可能性十分有限;另一方面,如果資本充足率水準過高,銀行盈利壓力太大。

因此,對大型商業銀行而言,雖然負債成本的提高,部分地體現為息差收窄,或體現為成本費用的增加,進而引起成本收入比的上升,但該高管坦承,如果貸款規模可以做上去,那麼即便利差收窄,也可以通過薄利多銷來實現盈利,所以大行增加存款的動力也不小,"在這種情況下,存款就成了大中小銀行的必爭之地。"

在多位受訪銀行人士看來,儘管"存款立行"策略有諸多爭議,但眼下,在多種監管參數已然設定,銀行依賴貸款業務的盈利模式短期很難有大調整的情況下,做大存款成為商業銀行應對貨幣和監管當局規模調控、尋求發展以及進行博弈的"重要戰略"。

攬誰之儲

在前述大行分行長會議結束後,行長們在領到相應績效獎勵同時,還知曉了各自存款計畫,然後層層下發分解。

當任務層層下壓到一名普通櫃員時,他感受到的不僅是壓力還有委屈,因為其去年的部分獎金要在完成今年吸收存款任務考核後,一併發放。

"新的一年要做大貸款規模,就要保證一定的貸存比,因此存款增速起碼要等於、最好是高於貸款增速。"前述高管坦言,現在一些銀行的實際情況卻是"存款增速低於貸款增速,導致貸款的發放受到掣肘"。

目前許多銀行的貸款結構中,中長期貸款居多,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保證一定的貸款規模來持續地提供資金支援。"如果商業銀行貸款規模有限,如何維護客戶關係?"在不少受訪銀行人士看來,與利差和盈利水準相比,客戶關係的維護顯得十分迫切。

目前商業銀行的貸款,按來源分,主要有三類,分別是居民的儲蓄存款,企業的公司存款,以及來自基金證券等金融機構的存款。

其中,金融機構存款不能參與貸存比的統計,而且定價相對靈活,存款利率往往比較高,對於貸存比的改善沒有意義,而且資金成本也較高。其主要意義在於,作為商業銀行流動性管理的工具,有助於幫助商業銀行應對大的流動性風險。

目前,這部分存款的情況相對複雜。過去,證券和基金公司的資金會在年末回流銀行,但2010年年末,在一些地區,由於這些公司要求自身有一定的資金沉澱量,所以回到銀行的資金相應減少,使得流動性相對吃緊。

而公司存款也有下降趨勢。前述大行高管透露,隨著貸款增速的下降,商業銀行的存款增速也在下降,在緊縮態勢下,公司存款的增加恐怕相當有限。

而一位股份制商業銀行高管也直言,貸款減少使得派生存款相應減少,所以商業銀行的存款壓力也相應增加。

如此,居民儲蓄正在成為銀行的必爭之地。大銀行有網點優勢,存款壓力相對較小。但由於目前資本市場對於銀行儲蓄存款的分流十分顯著,存款資源正變得十分緊缺。在銀行對存款的需求激增,而存款增速不增反降的情況下,爭奪就變得日趨激烈。前述銀行櫃員的吸儲壓力也正源於此。

上述股份制銀行高管直言,存款負利率的現實,使得儲蓄存款對於有一定理財意識的客戶而言,變得日趨缺乏吸引力,除了一些老年人,其他的資金都流向了理財產品和資本市場。儲蓄存款增長放緩恐怕是大勢所趨。

他介紹,雖然流向資本市場的資金,部分會以金融機構存款的方式,回流銀行,但如前所述,這種存款,對於解決商業銀行最迫切的貸存比問題,對於盈利的貢獻度,都乏善可陳。

考驗決心

資金緊張從而加大攬存是受訪銀行人士的共識,但他們對此現象是階段性還是成為今年常態產生了分歧,而這直接取決於貨幣監管當局的決心有多大。一位負責投資者關係的大行高管告訴本刊記者,當前投資人最為關心的已經不是各家銀行基本的財務指標了。

2011年1月前兩周信貸超速增長,其中四大行的新增投放達到了約3500億元,這使得當局十分警惕。在央行出臺了具體到各家銀行的信貸規模的同時,一位元監管當局高層月中表示,將重啟存貸日度監控機制,"以後要用日均存貸款上報的方式來監控銀行流動性。"

日均存貸款資料上報是指,各地銀行每月需向當地銀監局上報日均存貸款資料,銀監局會根據相應的貸款限額對其進行提示。此舉曾在2010年上半年信貸超速增長時啟用。

一位受訪的城商行高管則承認,現行的動態差別準備金率僅針對全國性商業銀行,城商行、農信社、農村商業銀行等仍有"空子可鑽"。

1月20日,銀監會發佈了進一步規範銀信理財合作業務的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在2011年按照每季度不低於25%的降幅制定具體轉表計畫,並嚴格執行。本刊記者瞭解到,2010年底,銀信合作的規模在1.6萬億元左右,去年下半年轉回表內的部分在4200億元,2011年,銀信合作部分入表,還將帶來持續壓力。

"央行差別準備金率的實施,的確會提高銀行對調控行為的可預見性,但該工具對銀行屬於較為軟性的約束。"一位大行高管稱,銀監會的資本監管工具及有關政策,約束更為剛性,一旦不達標,一些相關的市場准入就會被叫停,在存款增長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商業銀行的投放不敢太放肆。

一位大行高層則認為,當前有幾大趨勢,使得經濟體內的流動性十分寬裕,且難以調控:商業銀行從分業經營重新向綜合經營回歸;地方政府對金融業的介入程度與日俱增,為地方財政支出提供了資金便利;產融結合趨勢顯著,不少大型央企都已在事實上形成了金融控股的架構,實現了集團資金的統一管理,內部資金調度使用能力十分強大。他認為這些趨勢的產生既是流動性助推的結果,也加劇了流動性的擴張,"實體經濟中的錢並不少"。

他並稱,當前75%的貸存比,在銀行信貸資金乘數效用作用下,會加劇實際的社會流動性過剩,按其推算,50%的貸存比更為合理。

對比央行資料也可發現政策意圖:2010年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19.9%,M2同比增長19.7%,而今年基於央行的預期,在GDP增長8%,CPI增長4%的情況下,可以接受的貸款增速應是12%到13%,M2增幅則為16%,信貸增幅對比明顯降低。

貸款12%的增速相當於2011年信貸投放在6萬億元,央行對幾大行的一季度信貸規模資料正符合這一目標。而13%的增速則意味著全年新增貸款在7萬億元。

自兩年來首次在去年12月26日上調再貸款利率後,央行目前已基本不實施再貸款向銀行輸血。央行對商業銀行放款方式主要有再貸款、隔夜拆借、逆回購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