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4日

克服妨礙抱緊順勢倉位的心理偏向

《股市真規則》是基本面分析方面絕對的好書,只此一本就可以瞭解基本面分析和價值投資的幾乎全部原則。在這裏鄭重推薦,欲購買此書的及時和長陽書城聯繫。呵呵,開個玩笑,放鬆一下,〈股市真規則〉開篇在成功投資五項原則時講了這麼一個事情,說一個股東參加巴非特的股東大會,抱怨說,他不想再參加了,因為巴非特每年都說相同的話。作者說:擁有一個投資哲學並且予以堅持就是全部。對於價值投資是這樣。對於趨勢交易也同樣是這樣。

我新發的貼子也翻來複去還是那些老東西,真的沒什麼新鮮的東西可談。我能告訴大家的就是----堅持原則。堅持,堅持,堅持。堅持那些根本的原理原則,不要去懷疑它,也不要去改進它,更不要搞什麼創新。除非你已經徹底地領悟了它,並依靠它賺了大錢,取得了前人一樣的成就。斯坦利克羅說過,人們可以去開發新的系統,應用新的原則去交易,但是---要在紙上或者類比交易中,而在真金白銀的市場中還是要堅持那些已經證明有效的原理原則。

昨天碰到一個網友,說了一番她最近領悟出的心得,她做股票,她說:很多人根本就沒明白,牛市里根本不需要研究什麼技術分析,牛市里就是捂股票,買了後一路捂著。我真的恭喜她,她真的理解了簡單但卻有著無限價值的交易真知,越是簡單的東西人們越是看不到。大牛市是什麼,大牛市就是亂拳打倒老拳師的行情。

我們才進入正題,趨勢交易的核心就是抱緊順勢倉位,要捂住。只所以是核心,因為第一,只有在順勢倉位上賺大錢,才能彌補逆市倉位上止損的損失。第二,

"持有的時間越久,獲利的潛力越大,時間是我們的朋友,因為我們需要時間去創造利潤"---比爾威廉姆斯語。道理十分簡單,而且說起來大家全都懂,可就是賺了幾個點的利潤後,象鬼附身一樣急著平倉出場。這種經驗大多數人都有,賺錢的股票拿不住,虧錢的股票抱一年。

熟知原則的情況下違反原則,這是心理偏向的問題,我具體總結了一下,有下面一些心理偏向使人拿不住賺錢的倉位。

第一:對回撤的恐懼。

回撤使得可喜的帳面利潤大幅度的縮水,此時倍感壓力,看著到手的煮熟的鴨子飛走了,正常人心理都不會好過。但是回撤是趨勢交易中必須要忍耐度過的,沒有耐心就沒法成功,成功是什麼,成功就是做到了普通人做不到的事情,要是普通人都做到了,那豈不是遍地股神,滿街富翁。忍耐能力是趨勢交易最需要的兩種品質之一,另一個是止損的自律。有的人經常跑來問我,如果價格回撤了50%以上,甚至回撤到趨勢起點,甚至回撤到虧損位置,該怎麼辦?這是典型的非系統思考習慣,你不是在進行系統交易,你是在做單筆交易,因為並不是所有的趨勢都會回撤幅度那麼大,不要讓單獨的某一筆交易結果影響了整體的戰術戰略。遇到回撤幅度很大的情況也要嚴格堅持既定的趨勢交易原則,在設定的止損點止盈點上堅決出場。

第二,對支撐阻力的恐懼。

在前期阻力位平倉出場,這是高級點的錯誤,至少交易者學會了用客觀的東西來決策,但是趨勢交易中趨勢比阻力支撐重要得多,阻力支撐確實具有使趨勢反轉的作用,但是在趨勢沒有趨勢反轉之前,就不要認為支撐阻力有效果,支撐阻力更多是被用來突破的。

第三,想更聰明的做波段高拋低吸。

做波段是幼稚的交易遊戲,成熟的交易者大都反對做波段,如果仔細閱讀〈股票作手回憶錄〉不難發現什麼叫一個交易老手所說的:失去了我的部位。包括克羅的親身經歷,一群交易商做了從12到22的可哥豆多頭行情,交易商們一開始就建了多頭倉位,到趨勢結束時也平掉了多頭倉位,但卻共發生了20萬美元的虧損。就是因為他們十分聰明的想在整個趨勢過程中高拋低吸來回翻炒搶帽子做波段,想把握每一次小幅回調做空賺錢,又想回調結束時再逢低做多。結果昏了頭,平掉了有利的多頭倉位開了逆市的空頭倉位。他們就是失去了自己的部位。

第四,對趨勢沒有信心。

趨勢跟蹤的頂級交易員鄧尼斯,據說他的大部分利潤來自5%的盈利倉位,剩下的大部分倉位都在虧損,只不過每次都限制在小虧而已。做一個成功的趨勢交易者,要做很多違反人本性的東西,這意味著你的正確決策往往是讓你心理很不舒服的,因為你違反了人性的本能。你要假設你持有的每一個倉位元都會有可能產生大的趨勢行情,只有這樣,你才能安心的抱緊倉位,在賺錢的順勢倉位上賺到大錢,擊出本壘打。但事實上是你的90%的倉位不會產生大的趨勢,而且大部分倉位可能縮水很大幅度的利潤後才止盈出場,或者保平出場甚至止損出場,但你還必須丟掉這些慘痛的經驗的心理影響,堅持原則,堅信每一個趨勢倉位元都會有可能產生大的趨勢行情。

理念總歸是理念,理念還是代替不了經驗,經驗才會使人進步,初步學習操作的人,我總是建議他,拿一小筆資金,在市場裏來回翻炒,積累經驗,失敗成功的經歷多了,自然會悟出很多東西,添鴨式的灌輸你多少東西,也不如你自己總結出的東西深刻。最近一些網友提出了一些問題,我在下期的閒談裏集中說說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十分想聽聽大家的實際操作經歷和經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