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6日

如何預測未來

過去給我們提供知識和經驗,而現在則給我們提供改變一切的能力;把過去和現在彼此融合,使我們能夠展望並塑造未來。

我們如何預測未來的事情?

未來的本質

在現代西方文化中,未來是指將會存在,但目前尚不存在的那部分時間。當未來確實出現時,它就自動變成了現在,而不再是未來了。這也許已經明確無誤,但對"未來"這個辭彙的使用有著相當大的歧義:這個詞可以僅指時間的一個方面,或被用作"未來世界"或世界某個部分的未來狀況的縮略說法,比如某個人的未來生活。

通常說來,我們會談論我們自已的未來,或者某個群體或社會的未來。我們可能還會想到未來的某個特定階段--今後幾個月,幾年,或幾個世紀。"未來"這個詞的準確含義,必須根據使用這個詞的語境來加以推定。

但是,有一點是明確的:未來並不以具體的有形狀態存在,而是人們對未來事件和情況的概念。這些概念也許會與後來實際發生的事件相一致,也許不一致。重要的是要清楚地認識到,我們對未來的想法不可能源于未來自身,因為從定義上看,未來不是有形現實。未來只存在於我們對它的想法之中。

想法的重要性

由於未來不是有形現實,我們如何瞭解未來的情況呢?

很顯然,我們無法用通常的科學方法(如把它的標本放在實驗室裏進行分析實驗)來對待未來。我們無法給未來稱重,又無法給未來攝像。除了利用我們的想像力,我們甚至無法對它作匆匆的一瞥。我們必須從一開始就意識到,在對未來的研究工作中,我們會僅限於研究關於未來的想法,而不是未來自身。我們必須意識到,關於未來的相法可能與未來實際發生的情況幾乎沒有相似之處。想法是靠不住的,因此,如果它們要成為我們對未來的思考的實體,我們就必須瞭解它們的長處和弱點。

想法是我們的精神體驗的表現。它們可以體現為有形現實,如汽車和樹木。但想法也可以體現為從未存在過的東西,比如仙女九能夠像鳥兒那樣飛翔的馬。這些都經常出現在人們的想像中。想法還可以體現為一個抽象的概念,比如民主或正義。在不同的人使用這些辭彙時,其含義也會是天差地別。想法可以如此易變,如此反復無常,如此含糊得令人洩氣,以致人們對它們抱有十分懷疑的態度,這是因為,編選想法可能只是為了讓人們取樂,或者誤導他們。

但是,對想法的懷疑態度,不應妨礙我們認識到,它們在得到合理利用時體現出的巨大價值。儘管它們可能是愚蠢、異想天開、甚至危險的,但想法是思考的工具,是我們用來瞭解周圍世界和形成改造世界的方法的基本工具。如果沒有想法,我們根本無法地思考或行事。我們是在同樣倚重想法和物質資源的情況下,才建立了我們的事業、我們的組織和我們的國家。想法使得我們能夠形成目標、規劃戰略和制定戰術。如果這些想法是出色的,它們決勝方面比實際現實更為重要。矽谷的億萬富翁們已經表明,你靠想法可以比開鑿油井賺錢更快。

想法的威力在歷史上一再得到體現:日本人和瑞士人證明,一旦獲取了必要的想法,自然資源貧乏的貧困人口,可以創造巨大的財富。二戰結束時,德國的城市、工廠和運輸系統都是一片廢墟。但數年後,德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因為戰爭並沒有毀滅德國人頭腦中的想法。美國一度只是少數人頭腦中逐漸形成的想法,後來又擴展到了其他人的頭腦當中。聯合國、埃菲爾鐵塔、聖彼得大教堂、飛機、電話和我們文明當中的其他大多數東西也都是如此。一個誘人的想法可以在許多人的頭腦中複製自己,並且促使人們出於善良或邪惡的目的採取集體行動。

多數人意識到,由於缺乏資金、時間、體力、技術或聯繫,我們也許無法做某件事。但是,我們往往未能意識到,我們最大的局限可能是我們的想法,或者我們無法消除不好的想法。讀書時,我們可能覺得自己是愚笨的,所以我們覺得,為了即將進行的考試而學習是毫無希望的;當我們不及格時,這證實了我們很愚笨的想法。在後來的生活中,我們無法攢錢,因為我們頭腦中的想法令我們覺得,我們必須買與朋友相同款式的衣服。如果我們沒有被這些想法束縛住手腳,我們原本能通過考試,也能攢下未來需要的錢。很顯然,我們必須善於選擇影響我們的行為的想法。科學研究是幫助我們選擇最佳想法的途徑之一;對未來概念的研究是另一個途徑。兩種方法都很有用,但目的略有不同。

對個人和組織而言,最重要的想法可能是那些構成對長遠未來的展望的想法。展望是我們用來構建生活的無形藍圖。在構建個人和集體的命運時,我們一再借助這些藍圖。我們的目標來自於我們的展望,這種展望為我們的努力提供動力,並且引導我們的戰略。如果世界上最貧困的人口能正確地展望,他們可能會在20~30年內成為最富有的人。

未來的虛無性

從邏輯角度講,鑒於未來根本不存在,所以關於未來的想法顯然並不來自未來。不過,許多人難以接受未來的虛無性,因此,必須清楚地瞭解未來為什麼是不存在的,以及這實際上意味著什麼。

幾乎所有人在討論未來時,都把它當作一種真實的東西,這使它顯得像真實的一樣。此外,未來就是實際的事情發生的時候,因此,如果說未來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似乎顯得太武斷了。未來將會存在,不是嗎?那麼,為什麼要抓住它的虛無性不放呢?為什麼我們不能暫時把它歸入當前事件的類別當中呢?情感可以輕易地壓倒邏輯,所以許多人認為,儘管我們看不到,但未來肯定存在於某個地方。這種想法鼓勵許多人相信先知,即那些有能力看到未來的人。

儘管我們無法回到過去,可我們正在進入未來,但只能以每天24小時的固定速度。我們無法通過任何途徑加快這一進程。出於實際的目的,我們可以排除到未來旅行或者從未來接受到任何資訊的可能性。這不過是因為從定義上看,未來不存在,也從未存在過。

儘管我們無法從未來獲取任何知識,但可以利用過去獲得的知識,並把這種知識作為形成關於未來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的想法的原材料。這聽起來也許自相矛盾,但我們一直在這樣做。事實上,過去的資料衍生出來的關於未來的知識更為可靠。例如,哪個說法可能會更準確呢--"哥倫布於1492年10月12日發現了美洲"還是"太陽明天會升起"?第一個是眾所周知、並且得到普遍接受的歷史"事實",但是當然可以提出質疑:例如,紐芬蘭的考古學家已經斷定,早在哥倫布之前數個世紀,斯堪的納維亞人就已經來到了美洲。所以,怎麼能說是他發現了美洲呢?太陽明天會升起是關於未來的說法。這一聲明源於一個非常基本的推論:如果太陽日復一日地升起,就有理由認為,它明天會升起。這個簡單的例子表明,我們至少可以掌握一些比關於過去的知識更準確的未來的知識。

不變的世界

由於未來世界是從過去和當今的世界逐漸形成的,而且是與之相聯繫的,所以我們可以把我們對未來的想法建立在過去的資訊基礎之上。這種延續性使我們有了考慮將來會發生些什麼的基礎。

社會評論家經常強調,我們的世界正在多麼迅速地發生變化。但事實上,甚至在當前,許多事物相對變化極小,世界上許多東西已經存在了數個世紀,數個千年,甚至數個千萬年。埃及的金字塔和羅馬的萬神殿自古就昂然矗立。洛基山上的一些狐尾松在4600年後仍然生機勃勃。海洋和山巒已經歷了數百萬年的滄桑。從遺傳學角度看,今天的人類與數千年前的人類沒有什麼差別。某個有著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那樣的外貌、智慧和性格的人,甚至現在可能就在雅典與朋友們把酒論道,正像蘇格拉底本人在西元前五世紀所做的那樣。他甚至有從蘇格拉底本人那裏傳承下來的未加改變的基因。

從日常情況來看,世界變化的速度如此之慢,以致預測明天的最佳方法就是,它和今天相差無幾。每天早晨當我們醒來時,這個預言都會得到印證:這個世界仍然和前一天差不多。天氣也許不同;我們周圍的人可能去了別的地方。但總的來說,事物似乎基本沒有變化。

當然,變化經常發生。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會集結起來,但我們可以自信地預料,今天我們的世界存在的許多東西,在30年後會依然照舊。如果我們說,大西洋在半個世紀後仍將存在,沒有人會對我們的預測能力留下深刻印象,但是,確認此類關於未來世界的"顯著"特徵是重要的,因為它們為我們對未來的思考提供了相當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應該定期審視關於未來的假設,因為它們需要一點修正,其頻繁程度可能會令人驚訝。在21世紀結束之前,人類可能有能力將大西洋分割成不同的海洋,甚至使之枯竭,因為這樣一項巨大工程可能會在一個世紀後變得可行。對於今天的人們來說,接受實施這樣一項工程的可能性,也許比我們早在20世紀初的前輩們,承認乘飛機旅行的可能性要容易一些。

過去和未來的延續性

過去和未來之間存在四種延續性。

1、存在的延續性,也就是隨著時間推移,事物的不變性。我們的物質世界中的許多東西長期存在,基本沒有發生改變。我們完全有理由預料,許多長期持續的現實,會繼續成為我們未來世界的一部分,至少在近期內是如此。如南極洲已存在了數百萬年。顯然沒有任何理由懷疑,它至少還能再存在半個世紀。

2、變化的延續性。當某種事物發生變化時,變化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存在的延續性被打破,或者至少在某個方面被打破,但如果變化自身持續下去,它就體現了另一種延續性。一旦我們確認了這樣一種持續的變化或趨勢,我們也許就可以設想,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變化會有多大。其結果就是對未來將發生什麼的預測。例如:近幾十年來,旅遊業有了迅猛發展,所以,20年後旅遊的人可能比當今旅遊的人還要多。

3、模式的延續性。許多變化遵循著某種模式。隨著時間推移,相同模式的變化會一再發生。例如:古人把太陽在天空中軌道的逐漸變化與季節的變化聯繫在一起。這種觀察使他們能夠預測出季節,從而讓他們能夠自信地為冬季和春季作出安排。

4、關係的延續性。變化源於先前的條件或原因,而這些關係經久不變。通過確認這種聯繫,一旦特定條件符合,我們往往可以預測某個事件的發生。例如:當一位美國總統任期內去世時,我們立刻會想當然地認為,副總統將根據憲法規定接替總統職位。

比憲法要求和其他人為規定更加可靠的就是自然當中的偶然關係。人們經常闡述物理、化學、數學和其他領域中的法則。儘管這些法則總是在接受審視和修改,但大多數此類基本發現中的許多內容是恒久正確的。

如今,我們對事件的起因和後果的許多瞭解是基於他人數個世紀以來獲取的知識。通過試驗和錯誤以及科學和技術研究,我們已經積累了龐大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如今知道世界是如何形成的;作為一顆行星,它是如何運行和旋轉的;動物是如何進化的以及它們是如何生活的;人類社會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其他無數事實。隨著時間的流逝,關於世界的基本知識大多依然正確,不過,科學家們經常進行修改提煉。如果沒有現實世界的這種基本原理的延續性,如果我們想要預測未來,我們就會徹底茫然無措。只需想一想,如果自然突然違背了萬有引力法則,我們會多麼惶恐不安。

為了更清楚地理解這四種延續性,讓我們來看看,它們可能會怎樣顯示下個月的股市價格:

存在延續性法則表明,下個月仍然存在股票、股市和股票價格。它們與目前的情形也許不會有太大差別。

趨勢延續性法則表明,由於股票長期呈上揚趨勢,因此價格可能會稍稍走高。

模式延續性法則告誡我們,不要指望價格上漲,因為股票價格經常會下跌。此外,股票價格有時會數月甚至數年處於停滯狀態:價格不會大幅度上漲或下跌,而只是在沒有任何明確趨勢的情況下波動。

因果關係延續性法則提醒我們,注意那些可能會導致股票價格上漲或下跌的事件。不過,我們必須要小心翼翼,因為股市一向以變化無常和違背邏輯著稱:例如,美聯儲提高利率的決定可能意在降低股票價格,但投資者也許預料價格會上漲,因此,當實際採取這一措施時,價格並沒有下跌。情況甚至可能是,利率的上漲是小幅度的,會鼓勵投資者認為,利率不會出現進一步的上漲,因此他們會把股票價格抬高。

當前的作用

像過去和未來一樣,當前也在我們對未來的思考中發揮著獨特和自相矛盾的作用。

當前是我們確實存在和可以思考及行事的唯一時間。然而,它只能被定義為過去和未來之間的界限,而沒有本身的存在。我們剛剛經歷過的時刻永遠地屬於了過去,下一個時刻仍然完全處於未來當中,因此,當前無論如何都沒有持續期。我們在瞬息之間就從過去到了未來,從永遠逝去的世界進入了從未存在過的世界。

不過,從心理學角度看,當前並不僅僅是一個沒有持續期或實際物質的界限,而是一種更為複雜和模糊的東西。從技術角度看,我們的意識可能只存在於當前時刻,但是,從經驗角度看,它不僅充滿了這一時刻的感受,而且也充滿了對過去事物的記憶和對未來事物的想法。大腦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當一個人觀察一件事物或只是想像這一事物時,同樣的腦細胞受到的刺激是基本相同的。想像出來的未來經歷,也許會產生基本相同的效果:其他研究表明,只要預先在想像中進行演練,人們就能改善在未來活動中的表現。

對人類生活而言,這種想像未來事件和把概念作為規劃甚至"演練"行為的基礎有能力至關重要,因為人類的行為並不受固有、"硬接線"的反應機制所驅使。(有趣的是,其他一些動物也能對意料之中的未來事件作出反應。20世紀初,俄國心理學家巴甫洛夫表明,狗不需要得到食物就會開始分泌唾液。如果它們知道鈴聲意味著它們很快將得到食物,它們就會在食物出現之前開始分泌唾液。同樣,狗的主人說,當他們的愛犬覺察到主人可能很快要帶它們出去散步的跡象時,它們往往會變得興奮起來。)

過去的記憶,當前的感受和未來的概念,會同時爭奪有意識的注意。我們的意識中之所以會出現這種過去、當前和未來的混合,可能是因為,概念只是心理現象,而不是心理現實。儘管人類的意識只存在於當前,但它會為我們提供關於過去和未來的事物的想法。由此,我們在可以被認為是延長的當前時期開展心理活動:這自時間包括最近的過去和最近的未來。頭腦可以被看作是一個任務管理中心。在那裏,決策不僅基於有關即將發生的事件的即將獲取的資訊,也基於等同於神經細胞的記錄、歷史、手冊、草圖、日程和計畫。在應對工作和生活的挑戰時,我們會利用所有這些內在的決策輔助手段。

在我們的任務管理中心,關於過去的資訊堆積如山,但關於未來的草圖、日程和計畫則相對較少。我們在學校花費了數年時間瞭解過去,卻幾乎沒有為未來花費任何時間。由於這些原因,我們強烈地傾向於心不在焉地考慮來自過去的混雜資訊,而不是考慮我們解決問題的其他可能性。這是人類思維的一個嚴重弱點。對未來的研究可以改善這種狀況。

總結:對未來加強瞭解

儘管未來世界並不存在,但我們當前世界中存在的許多事物會繼續存在下去,並且會成為未來世界的一部分。除了我們當前世界中的許多事物會在未來的一定時期內繼續存在之外,自然的基本法則也會繼續存在。我們觀察到的變化的模式也是如此。儘管我們無法直接從未來自身獲取知識,但這種未來與當前的延續性,為我們形成關於未來將存在些什麼的想法和原則,提供了經驗主義基礎。

通過觀察我們的世界中的延續性,我們能形成關於可以合理地指望在未來得到什麼的概念。從理論上講,明天的世界可能變得與今天完全不同,從而令我們震驚。但是,這樣的一個最終結局會同我們與世界的經驗相違背。我們可以合理地假設,未來世界將在當前世界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同時會保留當前世界的許多特徵,至少在近期未來是如此。已知的存在、變化、模式和因果關係延續性,為我們形成關於未來世界狀況的想法提供了基礎。因此,在研究未來時所利用的想法可以以經驗主義現實為基礎,使未來的研究能夠成為一項科學事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