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3日

投機的困境

要分析投機的困境首先要對投機下一個準確的定義,美國出版的《現代詞典》(商務中文版)把"投機"解釋為那些"期望從價格變化中獲利的證券、商品和外匯買賣活動"。按這類低買高賣的邏輯其實我們的整個商業系統也都是一個投機的系統,那一個生意人又不是在低買高賣呢?其實所謂的低買高賣只是一種形式,真正關鍵的問題是我們對"高"、"低"的衡量和判斷標準--這才是理解投機概念的根本之所在。在此我們只探討股市中的投機行為.

股市投機大概可以簡分為兩類:

(1)主動投機:不是被動的期望從價格變化中獲利,而是通過主動性的交易去製造價格波動並期望從中獲利,所謂的"高"與"低"只是這種主動性交易的結果,通俗的說法有很多比如拉高、打壓、操縱等等……

(2)被動投機:對主動投機的追隨,通俗的說法是所謂的"跟莊",另一種更具誘惑力的說法是所謂的"順勢而為".

這兩種分類之間並沒有嚴格的界限,他們總是同時發生,有時相互強化有時又相互抵消

投機的困境主要體現與以下幾個方面:,

A:投機的過程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一個財富再分配的過程,從這個意義而言投機就是一場賭局--贏家贏的錢=輸家輸的錢,在一個封閉的純投機的環境中投機的勝率=敗率=50%,但在扣除投機成本(主要是機會成本與交易費用)後,總體而言投機是一個必敗的遊戲;

B:投機成功是一個小概率事件,這不僅在理論上是顯而易見的而且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最形象的描述是"一贏二平七虧",人們熱衷於投機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那個10%的勝率比那個70%的敗率更具有示範效應,成功的投機者將具有更強烈的投機趨向並對過去自己的投機術信心膨脹,失敗的投機者只要還沒破產沒幾個甘心認輸離場,投機是充滿誘惑的虛幻是現代社會最大眾化的一種精神鴉片;

C:投機的過程就是一個投機者與另一個投機者之間的較量,這是一個範圍相當廣泛的較量不僅是資金實力、操作策略還有心態、對權利的滲透、對傳媒的影響等等,我們如果把過去投機遊戲中的成功者定義為"聰明人"那麼這類"聰明人"將面臨難以回避的困境---不能保證不會出現比他自己更聰明的投機者或不能對可能的更聰明的投機者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出現做出準確的判斷.經常出現的情況是當一個聰明人在"自以為是"的操縱或跟莊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落入另一個更聰明者的圈套.,

D:以所謂技術分析為代表"投機"方法就是某種偽科學:它們想當然的認為過去偶然發生過幾次(或者煞費苦心地通過一系列試錯而找出的)事件或者巧合肯定會在將來同樣的發生,在股票市場裏真正科學(也就是完全可靠)的預測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技術分析不是一門科學,如假定它是一門科學那其結論就可以作為可靠準則,這樣每個人都能預測明天或下一個星期的價格變化,因此每個人都能通過適時買賣股票而不斷賺錢而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由於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推論出:不存在曾長期不斷獲得成功並廣為人知的技術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話它很快就會被無數人採用,而正是這種追逐最終將葬送其功能。這讓我們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越是有效的技術分析將會越無用! 技術分析貌似有用之處主要在於它堅持正確的賭博格言即損失應當立即止住而利潤則可以讓它不斷增長,這種方法在任何時候都使他們的損失有限並且偶爾使他們能獲得可觀的收益,但他們最終會發現:零星的損失總和超過了次數不多的可觀收益(事情必然會是這樣,因為一段時間內的數學幾率是無情的)。"止損命令"是交易者的一個非常有用的技術手段,但是正是由於使用得越來越頻繁它作為一項防範措施的作用也越來越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