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7日
中國緊縮貨幣的利弊及對美國印錢消費的影響
作者:蔡定創
日期:2010/11/16
請蔡定創老師就中國央行在美聯儲加息前而加息的利弊進行分析?
蔡:近來有不少網友向我提出了同一類型的問題。這些問題看似簡單,也已經有不少人對此做過很多分析,本來我並不想對此再說什第,但當我看了一些人的分析答案後,我認為多數人都停留在表面現象糾?不清,甚至不少是十分錯誤的結論。不得不就此回復一些自已的意見。其實,真正要對這些問題作出客觀的分析,需要較長的文字才能說清楚。我的前一段時間的博客文章中,也已有二篇文章是有助於對些問題的理解:《人民幣升值選擇與得失》與《通脹發生機制 1-4》。當然,如果掌握了《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的理論原理,看透這些問題是小菜一碟。
簡要地說,央行這次加息,是有負利率的外部壓力的。其實少量的加息對壓縮投資作用並不大,反而引來更多的熱錢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此是央行並不想要的後果,因此央行在此方面表現得十分矛盾。
但是,這一次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卻是實際的緊縮,是能起到實際收縮銀行信貸的作用的。我不知道銀行的寬餘流動性到底有多大,但此緊縮貨幣對目前的抑制通脹是不可能起作用的,除非象2008年那樣強烈的緊縮,引起經濟股市崩盤經濟直線下滑、整個國際大宗商品市場也崩盤,國內的物價指數才會排在最後一個的下跌。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是否崩盤主要是是由國際金融財團主導的,中國經濟雖然有影響,但並不起決定作用。這也就是說,當前通脹是不可制的,除非搞到經濟負增長。
也許有人說,我寧要經濟負增長,也不要物價上漲。但經濟負增長受困更重的仍然是普通老百姓,因為首先社會失業率會大幅增加,此情況2008年大家都眼見過的。
我在近期的《"兩難"困境原因與宏觀調控的新模式》一文中,中概括了當前我國通脹發生的如下幾個方面原因:
1、對資源品的價格炒作。國際壟斷金融財團通過金融衍生品工具,控制資源性產品的價格,引起原油、農產品、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進口物價大幅上漲,從而推高產成本。
2、通過美元貶值、美國印錢消費而輸入通脹。
3、本國資源瓶頸所導致的基本生活品物價上漲,產成本提高。特別是土地價格上漲推高了所有以土地關連的農產品、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
4、房價的大幅上漲,雖然不計入當期的CPI指數,但會通過企業產成本提高,勞動力成本提高,在一定的時滯後帶動基礎物價上漲,最終都會傳導反映到CPI中來。
5、勞動者工資的提高,會通過企業成本推高物價。此與發達國家通過科技提高生產率時期、通過向低工資國家轉移成本而獲得低通脹高增長時期不一樣,後發國家是在已有高科技裝備水準下的低起點工資,提高勞動者工資既沒有科技生產率提高的因素,也不可能發生新的替代轉移。因為提高工資是勞動者的權利,因此,因工資提高而發生CPI指數上漲是必然的。如果工資不上漲,也會產生本幣匯率上漲的壓力,強制維持低工資低匯率狀態,美元國就會用"印錢消費"手段,造成我國民財富的滾滾外流。
6、國家的稅賦增加,壟斷行業壟斷產品的漲價,最終也會向CPI傳導。
上面也說過,並不完全否認收縮貨幣對物價上漲的絕對關係,但是必須是損失經濟增長為代價的。如果大家不希望2008年的景象重演,就不應該贊同緊縮貨幣。很多人將信貸貨幣的絕對量與GDP做比較,得出貨幣超發多少多少,這是不懂貨幣運行規律的胡扯。信貸貨幣的絕對量增加並不必然引起通脹,物價上漲與商品的供求不平衡有關係,試想,如果農產品供給不足,你反而要去控制對農產品投資信貸的增加,能解決問題?
因此,作者一直是贊同貨幣政策應有保有壓,不贊同總量的緊縮貨幣政策,對不同行業不同的不同供求情況,作出不同的信貸控制政策。例如,對眼見的房地產價格泡沫,就應堅決控制投機性信貸。
我在《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中所論證的一個基本原理,就是在當代"雙輪經濟"構架條件下,貨幣政策對實體經濟影響有二條傳送管道,緊縮的貨幣政策其中一條主要的傳遞管道是,並且首先是引起股市大跌,股市的負財富效應引起社會總消費需求減少,經濟增長大幅下滑後,物價才會下落。而物價是否上漲,在產能過剩的年代裏,與貨幣絕對量的多少並不直接相關,而是與供求的長、短期是否平衡相關。如果掌握了這些貨幣運行的基本原理,就不難看出,當前的緊縮貨幣政策,對控制當前的通脹作用是不大的。要想有效地控制通脹必須要對上面的症下藥才行。
總量的緊縮貨幣,負面作用是很大的。本文暫不分析對國內股市的負面影響,就當前大家特別關心匯率戰、人民幣是否升值問題與及美國印錢消費等問題來談。簡要地說,當前情況下的緊縮貨幣政策,是有助於美國印錢消費的。
要注意"印錢"概念的含義。美國"印錢",並不等於就是一定是"印錢消費"。美國有二種意義上的"印錢":一種"印錢"是增加對世界基礎貨幣發行;第二種意義上的"印錢"才是指"印錢消費"中國的剩餘產品。這是二種不同層次上的"印錢",如果所"印錢"的量在這二種範圍的數量內,是不引起美元貶值的。只有超出此範圍的"印錢",才會引起貶值。此方面我原來曾有一篇專文《印錢消費與美國國債》論述過。因此見到美國"印錢"就判斷美元必然貶值是極錯誤的。2009年1月8日我曾發表《2009年美國經濟展望》,當初就準確地預測了"奧巴馬上台一定會大印美元,最少印二萬億美元不成問題(不引起通脹),而美國經濟將由此而探底回升",但在發文的當初反對者眾。而二年過後的事實,證明此是唯一準確預言了美國必然會大印美元二萬億,並且既使大印美元並不產生美國內通脹。既使是美國的經濟學人能預先看到這些的也不多,這些事實說明,普遍的看法美國"印錢"就必然會產生美元貶值,是西方貨幣主義的錯誤貨幣觀念在作怪,是不懂貨幣的基本運行規律。
美元既然是國際流通貨幣與儲備貨幣,世界對美元貨幣就會有一個基本的需求,而且這種需求與貨幣的流通速度、銀行的信用派生能力,美國股市的財富效應等情況很有關係。當前絕大多數人都沒有弄懂的一個貨幣基本原理是,貨幣在基礎貨幣發行範圍內的發行是會創生價值的。美國作為國際流通與儲備貨幣,也必然受此規律支配。此在蔡定創的《貨幣迷局》中被定義為貨幣的發行價值原理(有關此原理請參看蔡定創的《貨幣迷局-當代信用貨幣論》第二章、第三章)。如果美元當前所印錢的數量仍然在世界各國對美元的需求範圍之內,所印美元並不會引起美元貶值,只有當所印美元超過對美元的需求時,才會產生美元的貶值。
美國是如何判斷美元是印多了還是印少了?美聯儲局判斷美元印刷數量的多少並不計較其與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也不主要計較與其他國家貨幣匯率比價關係,而主要是參照美國國內的通脹指數。國內通脹指數高了,才表明美元多了。這時會通過加息來降低銀行派生貨幣的能力,降低貨幣的流通速度。伯南克說得很明白,美國當前利率近於零,通脹指數並不高,表明美元數量上並不過量,為什麼不加印美元?一舉三得!
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人民幣的緊縮貨幣政策是怎樣支持美國多印美元的,轉移價值的。
首先,中國的緊縮貨幣政策會減少中國內的總需求,國內的物品會更便宜,中國將更需要依賴出口,並因價格更便宜而實際出口更多,產生出對美元的更多需求。這是從對美元需求數量上支持美國多印貨幣。
再次,人民幣加息會產生人民幣實際幣值的上升。但我國壓制人民幣升值,產生人民幣的匯率低估,在與美元的匯率比價關係上,表明既使是用比值低的貨幣,也能交換到我國較高的價值的商品,這是一種不等價交換,貨幣雖然是交換仲介,通過貨幣不等值交換,低幣值貨幣國家的勞動價值向高幣值國家的勞動價值移移。國為人民刻意保持低幣值,自願不等價交換做價值輸送,美元的貨幣幣值就不起作用,因此貨幣也就不受數量多少的影響。換句話說,美國無任印多少美元,實際幣值不管貶多少,只要同樣的貨幣面值就能買到同樣數量的、等同價值的商品,因此,無任印多少美元它的物價指數也不會走高,不會產生通脹。因此,人民幣幣值低估與緊縮貨幣提高人民幣幣值而匯價並不同時等同上升,就會支持美國印更多的貨幣。
相反,如果人民幣與美元按照實際幣值交換,當人民幣幣值上升匯價也隨同上升時;當美國印錢引起實際幣值下降時,人民幣加息引起人民幣匯價按幣值等同上升時,這時美國進口中國產品價格就會隨同上升,就會引起美國內物價上漲,美國內通脹指數就必然走高。只有這個時候,美國才會知道美元印多了不行,會引發美元崩盤。
因此,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低估不僅是通過不等價交換向美國輸送勞動價值,物質財富,印美元所產生的本應是美元貶值,也通過這種不等價交換向我國內傳導人民幣本來就有的內在價值,或者說印刷美元倒不是引起美元貶值,而是引起人民幣所代表的價值強制減少,人民幣在貶值。本來印美元貶值的應該是美元,現在因為不等價交換,美元既使是數量再多也不用貶值了;人民幣本應升值,因為不升值,通過不等價交換向美國輸送價值,所代表的升值價值都傳輸給了美元了,倒變成了人民幣的國內貶值,人民幣國內的通貨膨脹,出口數量越大,輸出價值越多,人民幣的國內通脹幅度也越大。這就是輸入性通脹產生的價值鏈條。
因此,我們就可以明白,人民幣任何幣值上升而實際匯率不上升的政策與措施,都是助長美國印更多錢而美元並不產生貶值的原因。人民幣強制匯率低估,緊縮的貨幣政策,都是在實際上幫助美國多印貨幣。
應對美元印錢,其實最有效的辦法是人民幣升值,當人民幣升值後,由於中國輸出給美國的消費品產品大多並不能被其他國家所取代,因此,美國進口中國產品就要花更多的錢,就會引起美國內的通脹指數增加,美國就不能不考慮印太多錢了會引起國內通貨膨脹。
請問蔡老師,您是如何看待當前美國壓人民幣升值的"貨幣戰爭"?
蔡:說美國壓人民幣升值的"貨幣戰爭"是一個假像,如果中國人也這樣地順著人家大談美國對中國的"貨幣戰爭",而且堅決頂住決不升值。就是不明就裏,就是正是中美國人的招。
看事情要看本質,任何經濟戰,都是為了利益。上面的文字已經說明,人民幣不升值的出口導向國策,美國人已有印錢消費的手段來破解。美國人印錢消費可以產生四重利益:1、印錢而獲得的財富,不僅能使美國走出經濟危機,而且能通過憑空增加國民福利(消費)的辦法使經濟走入正軌;2、給中國輸入通貨膨脹,中國的貨幣政策只能緊縮,此已達到了抑制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3、人民幣不升值,隨同美元貶值,人民幣就無法成為強勢貨幣,此也抑制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步伐,人民幣如果不能成強勢貨幣,對美元沒有威脅,美元的地位也就鞏固,美元霸權地位鞏固了,繼續印錢消費也就無憂。4、保持人民幣不升值(我在《人民幣升值選擇與得失》一文中曾提出以大幅度提高勞動者工資替代人民幣升值方案),就會使中國繼續沿用現有的分配結構,中國實現經濟發展的內需戰略轉型就不可能實現。
如果人民幣真的升值,我們來看年美國會有何收穫:1、美國平衡中美貿易,解決國內失業問題的可能性極低,因為既使人民幣與美元達到購買力平價級的匯率,中美製造業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成本差仍然是十分巨大的。2、人民幣升值給美國內製造了通貨膨脹,美國不能行印錢消費,美國將與歐洲一樣很難走出經濟危機,這才是美國真正的衰落。3、美元地位很快將會受到人民幣的威脅,美元霸權將不保。
當你看到這些後,還會認為美國是真的對中國發起了壓人民幣升值的貨幣戰爭?
在我看來,美國人是看透了中國人灌多了弗裏德曼的貨幣主義的迷魂湯,吃透了中國人不會懂得貨幣的真諦。當然就業壓力使得一些政客要在國會作些表演,伯南克也就假戲真做。你沒有看到,美國不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推遲宣佈對人民幣匯率的政策麼?真正來說,美國人私底恐怕更擔心的是人民幣真的升值。叫得最凶的未必就是真的。中招的是傻瓜。
因此,中國人民幣該升值而不升值,貨幣政策緊縮又緊縮,是在幫助美國印更多美元,同時幫助中國人製造更大的通脹。以緊縮貨幣政策來配合美國量化寬鬆政策,我懷疑中國的央行是否有美聯儲的親戚。
當然,如果人民幣升值也會產生對以出口導向企業的損害,還一個就是央行2.4萬億外匯儲備的帳面損失,但這些損害雖然從數量上來說也是十分巨大的,但相對于美國印錢消費中國產品的現實來說,這些都是局部的,短期的,而且是已經形成的不可挽回的損失。我早在《貨幣迷局》一書中就己提出,既使將這些外匯儲備打水瓢,也會比繼續形成的損失輕。不顧美國已用印錢消費政策解破我國以低匯率出口導向的政策的現實,繼續實行這種政策只會損已利人了。只有人民幣堅決升值到與幣值相對應的水準,並決不行總量緊縮的貨幣政策(以分行業的有保有壓政策代替),中國經濟才能很快趕超英美。
那請您說說就應該怎樣來看待當前美對中國發起的貨幣戰爭?
蔡:如果要說當前中美之間是一場戰爭的話,我不認為是美國對中國的戰爭,而是反過來,倒應該說是中國首先發動了對美國的產業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是主動發起方,美國是被動應對方。不要忘記,是中國首先通過刻意的低匯率,以出口導向為手段,使美國進一步加深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對應中國的這種產業戰,才產生出"印錢消費"的。而且,印錢消費是必須建立在中國低匯率政策基礎上,沒有人民幣的刻意低匯率政策,就不會產生中美貿易的嚴重失衡,美國"印錢消費"也就不可能產生。
因此,從本次戰爭的性質上來說,中國刻意低匯率政策支持下的出口導向是主動進攻的一方,美國"印錢消費"是被動應對的一方。
國際金融危機後,美國一直窮於對付,並沒有主動發動什麼"貨幣戰爭"的條件。只是美國人有極高明的戰略家與策略謀劃大師,能夠利用上中國人中的一些所謂精英們的假精,在壓迫人民幣升值問題上虛晃一槍,有能變被動為主動的手段。大喊美國壓人民幣升值是美國對人民幣的"貨幣戰爭",不是正好掩護美國人實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大印美元而使美元仍能夠堅挺不貶值麼。
中國人有句古話: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還有一句話是:搬起石頭要注意砸到自已的腳,不管用到這個地方是否合適,現在都是到了必須要收起出口導向的產業戰爭的時候了,既使並不情願。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