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蘋果日報
日期:2010/11/08
今次我會講兩個課題,分別是通脹的徵兆和資產短缺的理論。
彭博社最近訪問了一位美國遊客,他大發嘮叨說,瑞士的物價貴得離譜,食品價格和酒店房租均遠遠高於其他地方。另一位遊客更表示,未來他仍會去歐洲旅行,但瑞士肯定不會是首選。在瑞士,一個麥當勞巨無霸的售價相當於 6.19美元。在美國,買一個巨無霸只需 3.73美元;而歐元區的巨無霸平均價格也不過是 4.33美元。問題來了,為何瑞士的物價如此高呢?原因就是瑞士法郎兌歐元和美元升值,令瑞士在過去 10至 20年的通脹率處於很低水平。其實,瑞郎逞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當我還年輕時, 1美元可兌換約 5瑞郎,如今 1美元換不到 1瑞郎。試想像一下,如果你身處一個封閉型經濟,而像伯南克一樣的央行行長又下令不斷開動印鈔機器,結果就是鈔票貶值,可以買到的產品、服務和資產都較從前少。
美無力控制資金流向
透過狂印銀紙去增加貨幣供應,所面對的其中一個問題,是並非所有物價都會同時以同一速度上調。顯然地,若某類產品和資產供應難於一下子增加,價格上升幅度會相對較大;反之,倘某類產品和資產的供應可以在短時間內提升,其價格升幅相對會較小。另一方面,如果某類資產長時間趨升,到頭來將會吸引越來越多投資者和投機者追捧,打賭有關資產的價格會進一步上調。
在美國,聯儲局可任印銀紙,卻無力控制資金流向,亦無法控制所產生泡沫。大家應該看到一點,美國的刺激經濟措施和不斷印銀紙,對美國的幫助有限,目前當地經濟還比不上 10年前。反之,美國的貨幣政策在香港及一眾擁有豐富資源的新興經濟,製造一場經濟和資產市場榮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