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6日

期市"潛規則"與賭場"潛規則"

每天上班前的第一件事,自然是人手一份《期貨日報》。上週三,拿著剛送來的當天的《期貨日報》,邊嚼著大餅、油條,喝著牛奶、豆漿,邊流覽報上的各種新聞、資訊。四版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全版刊登的是一位筆名"飛鷹"的老弟撰寫的期貨自傳--"期貨的'潛規則'"。全文用一整版,這在《期貨日報》還比較少見。好像我自1996年始給《期貨日報》投遞了無數篇稿件,也才享受過一次類似的"待遇"。之所以稱作者為老弟,是因為他是2001年12月份才首次接觸期貨,而我早在1994年3月就被一位據稱來自香港的期貨前輩給洗過腦了。

讀完大作,噓唏不已。同在研究諮詢部的其他四位資深研究員也在陣陣歎息聲中拜讀了飛鷹老弟的大作。經過大家深入、熱烈的討論,一致推舉我向經歷過艱難困苦、死而復生的作者表達同行們的深切同情和親切慰問。

毫不忌諱地說,凡從事過期貨交易的人,誰沒有或多或少的經歷過作者類似的"荒唐之事"?又有誰沒有抹過那一把把痛不欲生的"辛酸淚水"?

值得慶倖的是,飛鷹老弟終於從"萬人坑"中爬了出來,終於從無邊的苦海中游上了岸,而且幡然醒悟,發現了期貨市場的"潛規則"。不錯,這條"潛規則"確實存在,但更準確地說,飛鷹老弟發現的應該是賭場上的"潛規則",而絕非期貨市場的"潛規則"!

賭場與期貨市場是同類貨色嗎?如果回答"yes"的人,不是完全不瞭解期貨市場,就絕對是個賭徒。因為在賭徒的眼中,別說是什麼期貨市場,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做賭具的。錢幣可賭正反面,數位可賭大小,行情可賭漲跌,甚至連性別都可以賭公母。從飛鷹老弟的長篇大作中我們發現,他哪里是在做期貨,簡直就是在追漲殺跌、滿倉操作、變本加厲、四處借貸、拆東補西、挪用公款、狂炒爛賭,導致傾家蕩產、拋妻棄子,外出躲債、絕望哀號,最終才幡然醒悟、懸崖勒馬、死而復生。不是一活脫脫的賭徒又是什麼!

期貨是這樣做的嗎?期貨市場的"潛規則"是這樣的嗎?我不想武斷地回答"NO"。我只想講一件最近發生的事。

鄭商所菜籽油期貨上市的前一周在武漢舉辦推介會時,我一位四年前的同事介紹了一位天門油廠的小老闆來聽會。這位老闆文化水準可能也就是高中程度,以前從未聽說過期貨,更別說做期貨了。每次面對他提出的、讓我哭笑不得的期貨問題時,我往往都不知如何回答才能讓他真正明白。最終我敷衍地說了一句話讓他銘刻在心:"你就把期貨當成你的一個顧客,當他出的價高於現貨市場,你就把菜籽油賣給他,當他出的價低於現貨市場,你就不賣給他,還是在現貨市場上賣,就這麼簡單!"他說明白了。回去就打了30萬元過來。結果菜籽油掛牌上市當天開盤價每噸1萬多元,這位老闆大喜,賣出250噸,因在現貨市場上只能賣到每噸8500元。當期價跌破每噸8500元後,老闆說,價格已經跌破成本價了,再跌我們這些油廠老闆都要跳樓了,於是平空倉做多。漲到每噸8600元後平多倉,但不敢賣了,因為我跟他說,有100多元的交割費成本要考慮進去。漲到每噸8700元後,才又開始分批做空,不料價格一直上漲,至今每噸超過8900元。老闆的50手空單套得死死的。每天打電話,我一說外盤豆油漲了,會帶動菜籽油漲價,那老闆別提多高興了,而一說要下跌,他便唉聲歎氣。我頗為不解。老闆答:"只有期貨市場大漲才能帶動現貨市場漲,我在現貨市場才能賺到錢,在期貨市場只賠點小錢;如果期貨市場大跌,現貨菜籽油賣不出去,我滿倉庫高價收購的油菜籽會要了我的命!"

什麼是期貨?什麼是期貨的"潛規則"?上述實例已經回答了。不能因為你在期貨市場上"賭博",就認為期市的"潛規則"就是賭場的 "潛規則"。期貨市場不是用來賭博的,期貨市場是用來套期保值和發現價格的。有人會說,發現價格就是投機,就是賭博。但我不這麼認為。不錯,發現價格是提供了投機的機會,但絕不是提供了賭博的機會。投機是理性的,而賭博是非理性的,過度投機會轉變成賭博,這裏有個"度"的問題,關鍵是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這個"度"。飛鷹老弟最終認識和把握了這個度,於是就有了"從去年到今年的一年時間裏,我只做過兩筆交易,而這兩筆交易卻給我帶來了接近130%的贏利,我的操作理念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

現在,大家對期貨的"潛規則"有了初步的認識了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