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4日

股市泡沫

最近媒體上在爭論中國內地股市的泡沫問題,境內、境外、專家、學者、名嘴紛紛粉墨登場,見仁見智,熱鬧非凡。歸納來看,爭論的焦點主要有兩個:(1)股市究竟有沒有泡沫;(2)如果有泡沫,泡沫大不大。

這些爭論很有意義,正反方都提出了不少站得住腳的論據。對筆者而言,學到了很多東西,對給市場的狂熱氣氛的降溫更是有莫大的幫助。但作為投資者,我們更關心第三個問題--下一步該如何做?沒有泡沫自然可以安心持倉,有泡沫的話怎麼辦?是立馬清倉走人,還是等泡沫吹得更大?

我們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有沒有泡沫?筆者的觀點是肯定有。簡單舉一個例子,世界前十大市值銀行中,中國已占了3家,其中工商銀行排名第二,第一是美國花旗銀行,兩者市值差距大約為15%。中國的GDP大約為美國的1/5,而且花旗銀行是全球性跨國銀行,混業經營,資產管理、投資銀行都名列前茅。工商銀行僅是國內老大,分業經營,很多業務完全是空白。這樣的兩家銀行市值差距卻如此之小,不敢說沒泡沫。

中國人壽也是如此。市值排全球第二,A股股價超過H股60%左右,市盈率高達3位數,頗有當年科網股時代市盈率的風采。

第二個問題是泡沫大不大?筆者不懂,也不敢回答。如果把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放到一塊談,也許更有意義。

有泡沫和股價要掉下來是兩回事。下一分鐘,也許泡沫破了,也許泡沫更大了。我們永遠不可能事前知道,總是要等到泡沫徹底破掉後才知道。

我們今天回頭看看歷史上著名的泡沫--鬱金香、南海油田、上世紀80年代末的日本、科網股……總在想:人怎麼能瘋狂到如此地步,完全失去理智。我如果身臨其境,一定不會捲進去。事實是,歷史總在重演,人性總在重演。

總會有清醒的人,但清醒的人有時又過於清醒。1996年,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指出美國股市非理性亢奮,直到2000年,股市才掉頭向下,而且並沒有跌回1997年格老發言時的位置。正是同一個格林斯潘,最近對中國內地股市發言,建議政府不要干預股市,要讓股市按其自身的規律發展,順其自然。是不是有點意思?

看到這裏,是否腦子裏更是亂成一團,不知如何操作?事實正是如此。一月份市場的關鍵字是震盪,20個交易日中有7個交易日的振幅超過百點。深滬兩市A股總成交金額為19,800億元,換手率高達68%。這說明無論持股票還是持現金的都遊移不定,在多空陣營中亂竄。

投資上有一個所謂的一月效應,是說一月份如何,全年便如何。一月大幅震盪,全年看來心驚肉跳的日子便多,神經不夠堅強的同志要當心了。投資是一件長期的工作,要用長期的眼光來看。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冷靜下來,有股票的拿住股票,有現金的拿住現金,別亂動。

滬深300指數平均市盈率已達30倍,30倍市盈率高不高?一定高。

美國道鐘斯指數110年歷史平均市盈率為15.6倍,美國這100多年來也經歷過好時光和壞時光,平均市盈率就這樣。

這麼高的市盈率一定會降下去,將以兩種方式降下來:一是企業盈利增長,用三、四年20%左右的增長,將市盈率降到合理的位置。另一種是股價掉下去,掉到合理位置。

但更可能的是股價會繼續上漲,漲到你不敢相信的地步,等到所有人停止爭論,所有懷疑論者不敢發言的時候,泡沫破裂,再跌到你不敢相信的地步。

泡沫一旦起來,就會比大多數人估計的大,持續的時間也會比大多數人所估計的長。

歷史就這樣捉弄人的。信不信由你。

這就像一個鐘擺,從3點到9點,合理位置是6點。現在擺過了6點,但你無法阻止它擺動到9點。

產生泡沫的核心因素還是流動性過剩,錢太多。

經濟繼續蓬勃向上,外貿順差持續增大。錢從哪兒來的問題解決了,下一個問題是錢向哪里去。

房地產受到政府抑制,買礦產資源不是普通人能幹的,股票一定是第一選擇。

去年12月份CPI為2.8%,已形成負利率。錢存在銀行裏保值存疑,增值肯定不行,買股票是好的選擇。

消除流動性最好的辦法是加息,但央行將人民幣匯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大幅加息的可能性並不大,加一兩次息是很難解決問題的。

當大家還在爭論有無泡沫時,說明大家還理性,這時候股市往往沒到頂。

潮水漲起來了,鐘擺蕩起來了,什麼時候結束,是不以善良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能做的是保持謙卑的態度,做一個學習者,同時要有警惕之心,要把風險控制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這是做好投資的關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