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與一位元證券業內人士的秘密訪談。訪談為時三天,並根據談話內容整理而成本文。按照記者對提供線索者保密的約定,被訪者不允許錄音,同時要求把語氣進行虛擬。
戰略投資者選誰?
記者:戰略投資者,誰來選?誰來定?
被訪者:上市公司定。
記者:怎麼個選法兒?
被訪者:學問就在這裏邊。一般來說,選擇權在上市公司的董事會,而董事會誰說了算?也就一個人頂多兩個人。這兩個人什麼身份?你猜都猜得到。
記者:成為戰略投資者的具體條件是什麼?
被訪者:情況不一樣。一種情況是,你要想成為戰略投資者,如果這家上市公司有產品,比方說是一般大眾消費品或者是生產資料類產品的,你就得先為這家上市公司包銷產品。
記者:戰略投資者還管賣東西?
被訪者:東西能不能賣出去不重要,會賣不會賣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戰略投資者得把約定包銷產品的那筆錢拿出來。
記者:先墊付嗎?
被訪者:有先墊付的,關鍵是墊底。
記者:墊什麼底?
被訪者:為上市公司的業績,為基本面墊底啦!有了這筆錢墊底,中報年報,每股收益幾毛幾毛,也就意味著今後二級市場股價拉升空間有多大了。最關鍵的是保證上市公司頭兩年什麼都不幹,就能維持績優形象。
記者:對戰略投資者合算嗎?
被訪者:不划算誰幹?賠本的買賣誰也不會做。
記者:那些沒法包銷產品的上市公司怎麼辦?
被訪者:交護盤費啦。
記者:什麼護盤費?
被訪者:比方說,一級市場做發行價是十塊錢,上市公司向戰略投資者保證在公司上市後的一段時間內,股價維持在二十塊錢。而戰略投資者得把獲得差價利潤的30%返還給上市公司,這筆錢就是護盤費。
記者:有的發行價和二級市場開盤價不止一倍。
被訪者:對啦,就因為這裏這包含著護盤費,因此底氣才十足。一般戰略投資者在一級市場獲得最廉價的籌碼後,在二級市場上努力爭取吸收低價籌碼,這樣不就兩頭賺嗎?
記者:那上市公司怎麼敢拍著胸脯保證二級市場的價格維持在承諾的價位上,並讓戰略投資者順利出局呢?
被訪者:你見過一級市場發行有失敗的案例嗎?
記者:是不是只要交了護盤費就可以成為戰略投資者了?
被訪者:那可不一定,有的是人拿著錢追著上市公司給的,但關鍵要看交情如何。如果是生人,沒在圈子裏,沒過過手,給錢也不敢做。
記者:要是不返還護盤費呢?
被訪者:沒可能的。大家不要做啦。關係硬,利益全拴在一起的。不交護盤費,大家都甭想過了。誰那麼傻呀!況且相互之間都握有對方的把柄,大家互相幫忙啦。這裏的信譽交易都是建立在複雜的人際關係上。平白無故的人想擠進來撈點便宜,想都別想。
記者:選誰不選誰,董事會不是還有其他人嗎?
被訪者:懂事的董事,就心照不宣啦!不懂事的董事,就蒙在鼓裏。開董事會走走過場而已,逗你玩。
記者:所以股權之爭,人頭打出豬腦花來。
被訪者:一個董事長後面栓著一堆人,不爭怎麼行?人家都花了錢的,沒賺回來,你突然要換人是不可以的。
股市中的非常定理
定理一:黑幕交易的前提,是交易雙方或各方對交易安全性的確認。而這種確認取決於以往交易安全性的記錄,取決於資金實力,取決於人際關係的疏密程度以及對規則約定的操作熟練程度和應變能力。
定理二:相對於社會表層交易行為普遍的信用缺失,黑幕交易中的信用牢固程度則要高得多。這種信用的牢固程度是通過以往的所有交易成本支撐起來的。而這些交易成本的要素無非是:時間、金錢、經驗和可交換的權力資源的大小。
定理三:不經"風雨"考驗,哪得股市彩虹?
募集資金投向
記者:上市公司圈來錢以後,怎麼玩?
被訪者:圈錢之前,自然會設計好一套漂亮的招股說明書。無非是給大家一個圈錢的說法,說我用這錢幹什麼,市場多麼有前景。一般投資者,再加上一家股評家,抱著招股說明書對投資專案從頭到尾地研究,其實有什麼可研究的,什麼市場前景,什麼回收週期,其實只不過是為了達到上市圈錢的目的。一旦錢到手之後,馬上就會說,原來準備投資的項目因市場變化等等諸多原因已不適合投資了,理由很簡單:"為股民負責"。
記者:那些錢幹嘛去了?
被訪者:炒股呀!做實體多累呀,回報週期長,風險大,說不定一下就賠進去了;存銀行,利息太低,不划算。不如搞"巨額資產委託管理"還有保底承諾來得輕鬆。
記者:多少算巨額?
被訪者:幾千萬,上億。
記者:受託方保證有多少回報率?
被訪者:一般情況下10%,早些年最高能達到20%。
記者:身不動膀不搖,比做實體容易多了。不是有規定不允許保底承諾嗎?
被訪者:規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你不說,我不說,誰會查呢?現在錢不好賺,生意不好做,只好炒股了,互相都照應點日子不就好過了!
記者:證監會不是有規定,募集資金的使用投向不得擅自更改嗎?
被訪者:這還不容易,只要在12月30日之前這一天,把錢放在銀行,然後讓監管部門看看,錢沒亂花。其他時間他能天天盯著你嗎?
記者:上市公司如何挑選巨額資產管理人呢?
被訪者:在行情好的時候,莊家手裏缺錢時可真著急呀,只要誰那裏有錢肯定會找上去。上市公司對於主動找上門的,只要條件合適,錢閑著也是閑著,不用就是浪費了嗎?難道這不算是國有資產流失嗎?
記者:怎麼個託管法?
被訪者:有的託管人不是可以把國債套現嗎?上市公司就把那些"閒錢"買成國債,然後再給託管人一份授權委託書,合理合法。託管人拿到委託書以後,把國債套現的錢去炒股賺錢,錢生錢嘛。再有便是直接拿現錢交給託管人炒股。
記者:託管人掌握著上市公司大量的資金,會不會間接控制上市公司呢?
被訪者:準確地說,在受託方拿著上市公司的錢,炒著該上市公司的股票時,一般來講需要上市出消息配合時,上市公司輕易不敢拒絕,否則還想不想把錢安全地收回來?等炒完股份完錢,雙方握握手,這單做完了,下一單再說下一單的啦!
記者: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不就成了牽線木偶了?
被訪者:董事長就該懂事啦,不懂事怎麼做?有題材就給題材,沒題材就挖題材,實在沒有就裝題材。錢到手之前,是受託管人求上市公司,一旦錢到手之後,就是上市公司聽受託管人的。讓出什麼消息就得出什麼消息,讓什麼時間出就什麼時間出。
記者:上市公司的"閒錢"就那麼好拿嗎?
被訪者:有交情,有回扣,什麼事情都好辦。
記者:回扣的錢怎麼出賬呢?
被訪者:這容易解決,受託管人一般都會成立一個風險投資或者諮詢類的仲介公司。這些公司一般租上個兩室一廳的房子,別小看這些小公司,沒准握有幾個億的資金。通過該類公司,上市公司的老總便可正大光明地將現金裝入口袋裏,不需要留下任何證據。
記者:要是中間配合不默契,比方說該出消息時不給出?
被訪者:一般情況下不會,所有人的利益都拴在一起,沒有那麼不懂事的。
定理四:上市公司對募集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投向,依據的是路徑最短和操作最簡易原則:(募集資金……購買國債??由委託人在銀行抵押??變現??二級市場炒股??雙方分享利潤)(募集資金??直接給託管人??二級市場炒股??雙方分享利潤)
定理五:由於募集資金流向二級市場炒股獲利的大門並不堅固,所以這個通道必然會被冒險者、心存僥倖者、更多地是被合謀群體打開。
補充背景之一:上市公司改變募集資金投向統計補充背景之二:巨額資金託管人融資炒股構成比例:
銀行資金:20%左右
從上市公司拉資金:60%-80%左右
社會閒散資金:10%-20%左右
記者:為什麼巨額資金託管人的融資構成是中間大、兩頭小?
被訪者:因為上市公司的錢多,股民的錢、國家的錢好用。銀行的錢用起來太麻煩,其他閒散資金拉起來比較麻煩,又沒多少。
記者:都是巨額資金託管人去上市公司拉錢嗎?
被訪者:也有上市公司主動送上門去的。
記者:什麼情況下?
被訪者:上市公司如果業績好,題材好,現金容量也好,盤子又不大,適合炒作,他為什麼要讓二級市場把這錢賺走,為什麼要讓別人賺自己不賺?
記者:巨額資金託管人肯定不會拒絕吧?
被訪者:送上門來的肉,端到嘴邊,肯定是要吃的。
記者:還是10%?
被訪者:沒有啦,看託管人自己出不出錢,出錢一個比例,不出錢又是個比例。上市公司自己要有人會炒股的話,自己就炒了。
做莊小考
記者:做莊容易嗎?
被訪者:做莊容易,出貨難。關鍵看你選擇什麼樣的股票建倉。跟選老婆一樣的。選不好就被套牢。那是高智商的活動。
記者:步驟?怎麼弄?
被訪者:一般先在眾多隻股票中選,看看哪家上市公司的股價被嚴重低估,然後實地進行調研。寫利潤報告,寫做莊計畫。再往後就是選大盤以及股價的低點開始建倉,三步曲,例行公事而已。
記者:相當於發牌?
被訪者:在發牌的時候作弊不是不可能,這太傻了。一場遊戲要玩下去,選擇發牌的時候作弊,這戲就會很快結束,沒的看了。沒了觀眾,沒了後邊參與者,後邊的錢怎麼賺?戲是要大家一起演,大家一起看的。獨角戲沒人看,有戲沒觀眾,也沒看頭啦。
記者:莊家如何出貨呢?
被訪者:跟前邊說的一樣,好企業自己有題材屬於自己帶飯票,不好的企業往裏裝題材,實在沒題材,那就來個十送十,十送五的預案公告,然後股東大會來否決。
記者:其實股民現在也知道這些,利好出貨,利空吸貨。
被訪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出一組連環套,總有一"套"適合你。關鍵還不在散戶,在於那些"敢死隊"。就是排在前100名到500名不等的股東帳戶。看他們的"底牌"!比如籌碼進出的情況。
記者:怎麼才能看到底牌?
被訪者:一般中小散戶半年才能看到一次股東籌碼情況。其實看不看都一樣,但是莊家就不一樣了,和上市公司一勾,大額股東的背景和持籌情況就能知道。
記者:莊家去交易所能打出單子來嗎?
被訪者:通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可以打出股東帳戶。
記者:接下來又該幹什麼了?
被訪者:吸籌。打著向偏遠山區扶貧的旗號,然後收購一大堆農村人的身份證,再去不同的營業所開設幾百個帳戶。
記者:一張身份證多少錢?
被訪者:20-30元不等。
記者:這件事已經成為公開事實,現在上面抓得緊,會不會太危險了?
被訪者:以機構投資者的身份也可建倉。你看看那麼多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的註冊地大部分在海南,奧妙就在於,在海南註冊一家公司比其他地區容易,並且政府為了吸引投資給予了多種政府上的優惠。
記者:誰是真正的操盤手?
被訪者:招聘操盤手。選擇操盤手的惟一條件是不能懂股票。做一隻股票的莊,有一批互相不認識的,在不同營業部操盤的人。其實,這個操盤手頂多只是大戶管理員,只需要接受指令(買多少,賣多少);操盤手也許還以為是"老闆"在建倉,自己也弄個小倉(老鼠倉跟進)。其實,"老闆"已經快出貨了,而且這邊席位買的,很可能是另一個席位"對敲"過來的股票。
記者:挺複雜。
被訪者:這些還只是一般的操作流程,手段變化無窮。
記者:高手怎麼做?
被訪者:資本市場中的高手便是空手套白狼即"無成本收購"。錢先花出去收購上市公司的股權,等重組消息出臺前,先把股價炒上去,借重組利好以便出貨。最後一算總賬,發現出去的錢又回來,白白撿一個上市公司,說不定還有戶贏餘。這就叫"無成本收購"。
記者:你說的是上市公司重組嗎?
被訪者:是,炒作一隻股票關鍵在方案設計,每一步都設計好了。比方說,拍賣知識產權,給出一天價作作秀而已。
記者:作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東如何套現呢?
被訪者:作為上市公司可以通過募集來的資金收購東家的資產,使得東家的資產高價套現。另外借助重組題材在二級市場炒作獲利。
記者:莊家出貨不那麼容易吧?
被訪者:股價拉高容易,出貨難。沒關係,貼上商標就好賣了。比如北大、清華或者是高科技等新興行業的標籤。
記者:實在沒人跟呢?
被訪者:不是還有基金嗎?基金管理人大部分都是眾證券公司培訓出去的,總有些師承關係嘛,師傅教出來的徒弟,能不找機會報答一下師傅的再造之恩嗎?
定理一:桌面協定一定是桌下協定的面紗,所不同的是,核心內容不能為外人所知。
定理二:莊家最大的危險在於走漏風聲,為了保密而付出的交易成本,應當足以保證計畫以及實施的密閉性能。
定理三:做莊贏利的前提是能看到底牌,想看底牌必須打通內部關節。
定理四:分而治之是保證交易核心目標密閉性的重要手段,因此操盤手不能選擇內行人。
定理五:生銹的茶壺用沙子擦亮之後,還可以上光,短暫的閃光階段,便有獲利的可能。
定理六:股市黑幕交易是集團高智商行為、高信用行為。因此,它必然是系統交易行為。系統交易的複雜性是不可能憑藉一個人的力量所能完成的。一旦出了事必須由某一人的犧牲來作代價,以此保證其他人的安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