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中國減少購買資源 大宗商品價格或承壓

來源:華爾街日報 2010/06/01 10:26

分析人士認為﹐他們從中國看到了一種可能令大宗商品生產商擔憂的趨勢:中國一直在消耗手裡現有的大宗商品儲備。

這導致中國在一些大宗商品市場上的需求減少﹐給大宗商品價格帶來了壓力。

道瓊斯UBS商品指數(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上週跌至去年7月以來的最低點﹐之後收回了部分失地。該指數今年以來累計跌了9.9%。

一些人擔心製造商正在對客戶訂單的減少作出反應。客戶們更喜歡用手裡現有的材料﹐而不是增加大宗商品的儲備。其他人則說﹐中國大宗商品用戶很明智﹐他們在等待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滑後才增加購買。上圖一名工人走在安徽省淮北一家鋼鐵廠內。鑒於中國的規模和如飢似渴的消費量﹐準確解讀儲備走勢是分析人士關注的一個焦點。由於中國為避免經濟過熱﹐最近推出了緊縮貨幣政策的舉措﹐分析人士正在密切關注任何需求放緩的跡象。

不過﹐儲備水平的公佈卻是零散而不一致的﹐讓人很難加以評估。

很多分析人士在中國偏遠地區呆了數天時間﹐檢查儲備水平。其他人則分析衛星照片來確定儲備水平﹐或培養當地信息源以挖掘信息。

這些方法都給出了需求強勁程度和大宗商品價格未來強勁水平的大致圖景﹐無論有多零散。

摩根大通(J.P. Morgan)大宗商品分析師Sung Yoo說﹐如果你沒有可以顯示儲備上升或下降幅度的準確數字﹐各人的看法就會出現巨大的差異。

這種情況引發分析人士圍繞著儲備下降是否表明需求放緩的問題展開了爭論﹐其中很多人甚至對中國需求的微小變動都警惕不已。

一些人擔心製造商正在對客戶訂單的減少作出反應。客戶們更喜歡用手裡現有的材料﹐而不是增加大宗商品的儲備。

其他人則說﹐中國大宗商品用戶很明智﹐他們在等待市場價格進一步下滑後才增加購買。這些人的理由是﹐隨著價格觸底﹐用戶將返回市場。

分析人士說﹐無論怎樣﹐中國購買量的減少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給價格帶來壓力﹐然後才會反彈。

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說﹐金屬價格很可能會下滑﹐三季度可能會出現相當大的壓力。

該行上週五在客戶報告中說﹐中國進一步的政策緊縮和任何可能的經濟放緩都會給銅和鎳等金屬帶來風險。

麥格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Macquarie Securities)分析師近期前往中國實地考察之後說﹐汽車製造商和家用電器生產商等部分最終用鋼企業已選擇消耗自己的庫存﹐而不是繼續在公開市場上購買新的鋼材。

分析師寫道﹐這是典型的價格下跌時期的“罷買”現象。既然明天會更便宜﹐為什麼要在今天買?

跟蹤鋼鐵數據的公司──SBB環球鋼訊(Steel Business Briefing)數據顯示﹐自4月底至今﹐中國市場熱軋扁鋼的基準價已下跌了多達10%﹐至每公噸600美元。同期﹐由於煉鋼廠保持觀望﹐鐵礦石價格下跌23%。

但麥格理證券公司的分析師推斷中國對汽車和冰箱的內在需求依然強勁﹐因此各生產商將很快停止消耗自己的庫存。

他們寫道﹐我們預計情況將很快逆轉。麥格理證券公司估計中國的鋼鐵庫存在1月份達到頂峰﹐此後下降了約15%。

他們說﹐鋼價下降將導致鋼廠減產並有助於平衡市場。他們估計第四季度鋼鐵需求將會恢復。

巴克萊公司(Barclays Capital)金屬分析師納克維(Natalya Naqvi)估計中國自3月起也一直在消耗鉛的庫存。

過去兩個月﹐中國減少了對這種原料的進口。

中國的鉛消耗量約佔全球的40%﹐主要用於生產汽車電池。

納克維寫道﹐鑒於宏觀經濟數據特別是汽車銷售強勁﹐中國減少鉛原料進口或許反映出它正在部分消耗國內庫存。鋁和鋅的庫存也有所下降。

自4月中旬起﹐鉛價暴跌高達26%﹐而道瓊斯-UBS商品指數(The Dow Jones-UBS Commodity Index)僅下跌11%。

納克維預計中國將在年底前再次變成鉛的淨進口國﹐給鉛價提供了上漲的空間。

然而在中國石油庫存方面﹐業界出現了不同的觀點。

4月﹐中國報告其原油淨進口躍升33%﹐至2,098萬公噸。

石油咨詢公司Paul Ting Energy Vision的總裁Paul Ting估計﹐今年前四個月中國石油需求增長13%﹐預示著中國的石油庫存有小幅增加。

然而﹐摩根大通(J.P. Morgan)認為中國近幾個月一直在縮減庫存﹐並引述中國石油公司高管的話稱該公司的石油需求增幅達23%。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