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管用嗎?
這個問題很尖刻,如果回答是管用的話,那麼應該有太多學技術分析的人在市場中賺到錢才對,但真正靠技術分析賺錢的人又有幾個?如果回答是不管用的話,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傻乎乎地學技術分析?
一定要我回答這個問題,我只能這樣答:技術分析有時管用,有時不管用。哈!一個非常賴皮的答案,但這是事實。
技術分析的資料基本上都來自於市場本身,而市場又有博弈性質,我在拿到資料時,並不能確定哪些資料是刻意做出來的,所以從哪些資料分析出來的結果是正確的也就變成未知數了。
為什麼會有刻意做出來的數字呢?因為有人要控制一個甚至是一組股票。控制什麼呢?說到底就是股價,而大部分技術參數都是與股價緊密相關的,因此控制後產生的市場資料衍生出來的技術資料往往並不是一個自然的資料,但他卻是真實的資料。
真實的資料未必能反應真實的市場走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尾市剩2分鐘了,一個股票突然上漲13%並封上漲停,同時還有量放出,這樣的股票第二天還會漲嗎?一般不會再漲的,那那個突然的上漲又算是什麼呢?
其實要回答技術分析管用嗎這個問題,要真正攤開來講,可能得寫五六千字,做為這個雜談的貼子,我不想太囉嗦,有些問題留給大家自己去思考。
技術分析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技術分析什麼時候有用?我們在研究這個問題之前,需要復習一下功課:技術分析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技術分析存在三個基本假定或者前提條件:第一,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第二,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第三,歷史會重演。這不僅構成了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和實踐靈魂,也是一切運用技術分析方法的市場人士所普遍認同和相信的。即使有人對技術分析中的一些方法產生質疑,但卻鮮見有人對這三個前提條件進行思辨。這裏,筆者闡述一些不同想法,以期拋磚引玉。
首先,"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在約翰·墨菲的論述中,他認為價格變化必定反映供求關係。也就是說,投資者不用關心價格漲落的原因,只需順勢而為就行了,因為市場行為或價格變化已經包容了各種資訊。但是,我們必須對此相應認識到:"市場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都是錯誤的。"如果以已發生的市場行為來解釋價格變化的原因或作為我們實際操作的依據,那麼,很大的可能性是--追隨錯誤,並導致失敗。這是一種悖論。
其次,"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趨勢"作為技術分析的核心,被技術分析者奉為圭臬。"追隨趨勢"被認為是最佳的投資策略。但是,對於一波行情而言,趨勢有許多不同形態:有所謂的長期趨勢、短期趨勢。而且對於"長期"、"短期"的時間界定是模糊的,所謂"長期"的跨度可以是一年、一月或一周,而"短期"則可能是幾天、幾小時或幾分鐘,而對於絕大多數散戶而言,他們所能承受的浮虧是極其有限的,因此,在追隨趨勢的過程中,往往是在一波大趨勢中被一個相反的小趨勢淹沒。這也是一種悖論。
同樣,"歷史會重演"也存在一個相反的命題--"歷史會刷新"。如果我們嚴格信守歷史的重複,在投資活動中,在所謂的"頂部"、"底部"進行經驗性操作,那麼,一旦某次歷史出現"改變",即突破"頂部"或"底部",則投資者將導致慘敗。即便歷史無數次重演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利潤,但只要一次改變就足以"致命"。所以,每當我們面臨"歷史"時,也就是我們面對上述悖論時,辯證思考將使我們避開重大損失。
看到以上的論述,你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是不是需要思考的問題還有很多?
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昨天的雜談中,我們談了技術分析的三個前提條件,以及對這三個條件的推理,從今天開始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對這三個條件做一個分析。
大盤突然大幅低開,是什麼原因?是升息了!這種市場狀況是對新政策出臺的回應,這種回應說明市場對政策面是有一定對應關係的。
某股票開盤就漲停,原來他有重大利好,這樣,公司的基本面的狀況在市場中也有反應了!
從以上兩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明瞭,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的基本出發點是什麼,但是,市場是結果,不是原因!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這句話本身也是一個結果,也不是原因,如果用結果做為新的一個原因繼續向下推理,又能得出什麼?
有很多人說,我們國家的股市是政策市,說明市場對於政策面的反應非常敏感,這種敏感與技術分析的第一個條件並不矛盾,那問題在哪呢?
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說明市場對於外界資訊的回應是有效的,這種有效性會帶有某種規律性,我們研究的就是這種規律性,而規律又不僅僅限於市場中的因素,如果僅從市場中的因素來分析市場,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本身就變得不完整了,因此,所謂的純技術分析派,他所收集的資訊可能會因為來源面較窄而不能得出真正正確的答案。所以技術分析必須重實戰,而重實戰就不能就技術分析論技術分析!
談兩個問題
市場大多數人的行為方式都是錯誤的這句話主要是指在市場出現轉折或者加速時,絕大多數投資者的判斷往往是錯的,尤其在我們這個市場中,流通市值相對較小,機構投資者對大市的駕馭能力很高,這就從另一個層面造成大部分中小投資者的方向性錯誤。
順勢而為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確定自己的順勢行為是正確的?這個問題應該說不可能一兩句話就能說清楚,但是趨勢類指標可以在這個問題中產生重要的作用。
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指什麼
"趨勢"的概念是技術分析的核心,市場運動可以分為有趨勢和無趨勢兩種方式。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初期,及時準確的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應趨勢交易的目的。市場一旦形成一個向上(或向下)的趨勢,下一步常常使順著現存趨勢方向繼續演變,而掉頭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因此,實際操作時要堅定不移的順應一個既成趨勢,直至有反向的徵兆為止。
而對於這 一點也有不同聲音----"拉普拉斯宣言"的悖論
在證券市場上,最誘人、最複雜、最精細、最理想、最神氣的證券分析理論就是數學在證券分析中的具體化。不過,經驗事實卻一再表明,經濟學教授、數學家和證券分析家所擺出的一系列"符號迷陣",其實是證券市場上最可笑、最雜湊、最盲目、最虛幻、最無用的證券分析理論。? 既然如此,自然科學上的輝煌成就可以用精確的數學方程來表示是一種事實,那麼,社會科學家乃至證券分析家也就在簡單類比推理的基礎上,一直企圖使證券分析變成一門嚴密的數量科學。作為技術分析的核心,"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就是證券分析家對於牛頓慣性定律的拙劣複製?
但是從結果來看,市場總是有一段時間的單邊市,有一段時間的調整市,而這些表現現象的背後是不是有著固有的規律?那麼上一段中所闡述的內容又該如何對待?這又要回到麼一個問題當中了: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說明市場對於外界資訊的回應是有效的,這種有效性會帶有某種規律性,我們研究的就是這種規律性,而規律又不僅僅限於市場中的因素,如果僅從市場中的因素來分析市場,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本身就變得不完整了,因此,所謂的純技術分析派,他所收集的資訊可能會因為來源面較窄而不能得出真正正確的答案。所以技術分析必須重實戰,而重實戰就不能就技術分析論技術分析!所謂的"符號迷陣"說白了就是在純粹的市場資料中找答案而最終落入的迷局!
歷史會重演
歷史會重演是技術分析的第三個條件,不過歷史會重演肯定不會是簡單的重演,記得曾經在一個論壇上看到過一個會員對這一點有過一個非常經典的描述:"所謂歷史會重演,就像兒子和父親,都說兒子很像父親,是父親的兒子,但都知道兒子不是父親!"
這裏我們對歷史會重演從另一個角度做一個解說,就是1、行情出現的模式會經常出現重演;2、個別股票的行情會出現重演;3、某些特殊股票之間會互相模仿。
對於歷史會重演的具體研究,我們在以後的雜談貼裏會繼續和大家一起討論。
技術資料從何而來
前面我們談了技術分析的前提條件,對於技術分析我想還是借用DINNER78版主的那句話技術分析不是萬能的,沒有技術分析卻是萬萬不能的~,我們需要做的是清楚的認識技術分析在市場中的真正作用,做到科技地使用技術分析。從今天開始,我將和大家談談具體的技術分析中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談談技術資料從何而來
我們在市場中看到到只是成交資料,通過軟體的處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技術指標,技術分析就是通過這些技術指標來分析的,那麼這些指標指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呢?
K線是股價運行軌跡的簡單表示,均線是收盤價的移動軌跡,OBV是以成交量為基礎計算出來的,博弈K線是通過籌碼移動推算出來的,而籌碼移動本身就是量與價的歷史堆積......我們可以發現,所有的指標幾乎都是量與價的衍生品。既然本質上都是量與價,為何又要變換那麼多方式呢?
技術指標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形式
昨天我們說了"首先",那麼今天就該"其次"了。
既然絕大多數指標都是從量和價衍生出來的,那為什麼指標又要做成那麼多形式呢?今天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在市場中,趨勢一旦形成,就會延續一段時間,所以,我們需要能夠清楚表達趨勢的指標,移動平均線就是趨勢指標中最簡單也是最直觀的一個!在一個上升行情中,股價很少是一飛沖天,大多數時候都是以波浪形式起伏前進,其中有一部分股票起伏的幅度非常大,在確定趨勢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對這些小的波段行情有所把握,KDJ就是一個典型的滿足這種需要的指標,於是,趨勢類指標和擺動類指標就這樣應運而生!隨著對指標的使用,我們漸漸會發現我們所使用的指標對於某種行情可能會出現反應麻木的現象,於是我們針對一些特殊的行情再去改變演算法,以適應更多的行情,這樣,同樣是趨勢指標、同樣是擺動指標,隨著時間的推移,每一類指標中都會出現很多個不同形式的指標,但相同的是他們的資料來源都是量和價,區別在於側重點不同、演算法不同、針對的行情也就不同了!
技術指標的主次
昨天的貼子裏我們講了由於目的的不同,技術指標從大類上可以分為趨勢類和擺動類(後來又有了通道類等等,這些以後再討論),那麼從實戰的角度講,這兩類指標的主次應該如何劃分呢?
趨勢類指標是用來判斷未來一段時間的趨勢的,他的使用週期較長,而擺動類指標主要是針對較短的波段行情設計的,從這一點上看,在長期趨勢確定是上漲後,捕捉短線的波段行情才有實戰意義,因此實戰時,首先要用趨勢類指標對個股或大盤做研判,之後才是如何使用擺動類指標的問題。
朋友觀點
首先技術分析追根究底是一種概率,即以過去的歷史資料作為參照藍本,對眼前發生的事進行類比,結合自己的臨盤經驗,分析判斷明天最大可能的趨向,從而決定資金的進出。
我們常說老年人比年青人經驗豐富,辦事可靠,這是因為老年人經歷比年青人多,他們以過去的經歷中形成的經驗來類比、分析、判斷眼前發生的同類事件,作出正確或比較正確的處理,這是因為人性的不變,導致人類思維一定程度的"模式化",不是有句"老馬識途"的成語嗎,也是這個道理。
股市也是人的活動構成的,離不開人性表現的範疇。因此也就有了以過去推斷明天的依據。但是許多人常常把技術分析當作一種必然,這是錯誤的觀點,技術分析不是靈丹妙藥,技術分析是一概率分析,或者說是根據以往發生的事的軌跡,來解釋今天的現象在技術分析中最易犯錯誤的是,拿來參照的樣本發生的環境是否與眼前的有異,如果環境不同,那麼可靠性就下降,總不能把牛市的概率運用于熊市。當然,實際操作中還應細分、還應更嚴厲些。
趨勢是滯後的
昨天我們談到在兩大類指標中,趨勢類是主要的,擺動類是次要的,今天我們開始對這兩個指標分別說明一下。
趨勢一旦形成,就會延續!這句話可能是所有對技術有興趣的朋友都聽過的一句話,但趨勢什麼時候才能形成?
不管是用均線還是EXPMA還是MACD等等,等所謂的強勢信號出現的時候,股價往往已經漲了很長時間,單從這一點上來講,趨勢是滯後的!
之所以說是滯後是我們通過趨勢類指標來研判趨勢時,往往要等待一下,行情在了一定的單邊延續性以後才能確定這種單邊市可能繼續,所以趨勢的滯後出現是必然的。
滯後出現會讓我們很遺憾嗎?因為趨勢的滯後,我們不能從行情的一開始就進去,但只有在一開始進去才賺錢嗎?這到這裏,又回到了是吃整條魚還是只吃魚身的老問題上去了!
擺動指標的最大用處
人的本性是貪婪的,滯後的趨勢確定使得太多的人在思考如何尋找更低的買點,但趨勢不確定的買點的風險太大了,於是人們就開始尋找趨勢確定後的相對低點,這個時候KDJ、RSI等指標就產生了,許多人都對KDJ等指標產生過懷疑,20以下的金叉買入在很多時候是賠錢的,甚至有人還做過實驗,20以下的KDJ金叉的成功率是27%,可是,如果把條件限定一下,MACD的DIFF>0同時>DEA,在這個條件下用剛才的條件,成功率又是多少呢?如果不想追高,再加一個DIFF<0.3的條件,找出來的又是什麼樣的股票呢?
說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明白,擺動指標是藤,趨勢指標是樹,沒有樹,藤是爬不高的。擺動指標最大的用處就是在上升趨勢確定後來找相對低點,在下降趨勢確定後尋找相對高點。
均線如水,股價如船
談了一點關於趨勢指標和擺動指標的看法,我們再來看看均線,畢竟這是最原始的趨勢指標,下面先看一篇文章。
這篇文章很早就見於網上,今天貼出來再回味一下。
均線如水,股價如船
大家知道,船在水中航行有兩種狀態:逆水行舟和順水行舟。
逆水行舟時需要克服水流的衝擊,此時船走的很吃力,同時需要發動機提供足夠的動能來克服水流的阻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船一般都很難快速行駛。而且發動機的動力稍有不足的話,船就會被水沖到下游。而與此相反,當順水行舟時,船在水流的衝擊下,行駛的就會很輕鬆。
在實戰中,股票的股價相當於船,而均線相當於水,當中長期均線的方向與股價的方向相同的時候,市場會出現兩種情況,即均線的多頭排列和空頭排列。無論上漲時的多頭排列還是下跌時的空頭排列,都屬於順水行舟,因為此時股價的運動方向與均線的方向一致,通常所謂的趨勢的意義就在於此。由於此時是順水行舟,因此多頭排列時股價上漲的很火爆,空頭排列時,股價下跌的很厲害。這是因為船在順流而下的時候行使的輕鬆自如。
當均線的方向與股價的方向相反時,則屬於逆水行舟。例如:股價在上漲時出現的正常回擋,以及股價在下跌途中所出現的反彈抵抗都屬於逆水行舟。當股價處於上升趨勢裏,由於均線的方向向上,在下面托著股價向上走,此時如果出現股價回調的話,則向下的股價方向與向上的均線方向相反。此時,當回調到位後股價自然在均線的推動下重新向上。同樣道理,當股價處於下跌趨勢時,如果出現反彈的話,一旦股價反彈後遇到向下壓的均線時,自然會遇到阻力而重新下跌。
均線的這個道理其實是很簡單的,但是能夠真正理解它卻不太容易,而且實戰中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它就更難了,這需要我們對技術分析有深刻的理解並同時掌握技術分析的本質才行。
在技術分析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均線,而且我把均線作為主要的分析手段。
很多人認為均線是很簡單的東西,不值得學習。但是我要告訴你:"你的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你並沒有瞭解技術分析的本質"。在技術分析中,往往越簡單的東西越可靠,因為這些經典的分析方法存在已久,並且在多年的實戰中得到了廣泛的驗證,如果這種方法沒用的話,那麼它就不會流傳至今。你在運用中如果用錯了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你在運用和理解的深度上存在問題,之所以導致錯誤是因為你並沒有真正理解它,更沒有真正掌握它。
在現實中,很多人喜歡用一些古裏古怪的技術分析方法,他們甚至覺得這些東西才是真正的武林秘笈。但是我要告訴你,武俠小說中的故事都是童話傳說,其實是虛構的。如果讓傳說中的東方不敗和拳王泰森比武的話,那麼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泰森一拳就會把東方不敗打趴下。因為東方不敗是虛構的,而泰森卻是現實的。
均線的這個"水流原理",在實戰中的意義是非常大的。過去我經常和大家談到均線的方向問題,並且把中長期均線的方向看的很重要,原因就是如此。我們在抄做中應當選擇中長期均線與股價方向一致,並且都是向上的"多頭排列"的股票,因為此時的股價上漲是順水行舟,我在本輪行情中重倉中線抄做的股票是000410瀋陽機床,去年當000410瀋陽機床在7元多時,我曾經在網上給大家分析過,當時在158海融論壇裏我曾經多次和網友談到過此股,我當時明確告訴網友,該股應該中線持有到2004年3月的年報前後,在中途不必在意短線的漲跌。現在,大家再回過頭來看看000410的股價與中長期均線的關係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因為這樣的股票是順水行舟,股價與中長期均線屬於多頭排列。結論:我們在實戰選股中應該儘量選擇順水行舟的股票,儘量不選逆水行舟的股票。......
前些天有個金融街的網友和我討論一隻股票,600181雲大科技。我當時告訴他,這個股票之所以走勢不理想是因為他的均線狀態不好,這樣的股票即使短線沖高的話,也空間有限。大家看看600181的中長期均線的方向和狀態就很清楚了,中長期均線方向向下,在這樣的情況下,股價要想上漲的話,就相當於逆水行舟,當然是很吃力的。
在實戰中,逆水行舟的股票絕大多數的走勢都不理想。但是也有特例。例如:2002年初的000029深深房,2003年初的600608上海科技,以及本輪行情中的600073上海梅林。這些股票都曾經在中長期均線"下壓"的情況下出現逼空式的暴漲,但是這並不說明均線分析錯誤,這屬於均線的另外一種現象----"均線扭轉"。這樣的情況是屬於小概率的事件,不具有普遍性。畢竟這樣的股票連百分之一的概率都達不到,在1000多家股票中每年出現幾只是很正常的,這並不是普遍的現象。大家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這些在"逆水行舟"的情況下,出現逼空暴漲的股票的成交量狀態就很清楚了。這些股票在上漲時的成交量都具有一個共性-----"連續的爆量"。如果我們把均線比做水,把股價比做船的話,那麼成交量則是船的發動機輸出功率。船在逆水行舟的情況下如果想行駛的很快的話,那麼就必須滿足一個重要的前提,即:船的發動機輸出功率要足夠大,只有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很大時才能克服水流的阻力逆流而上,股價在上漲時成交量必須放出連續的"暴量",只有這樣才能產生逼空式的暴漲行情。這樣的股票沖到高位後,一旦成交量萎縮或者放量震盪滯漲的話,那麼就表明船的發動機已經力不從心了,此時就將見頂。
此時,我們可以再換一個角度來看問題:如果不是"逆水",而是在"順水行舟"的條件下,如果船的發動機的輸出功率足夠強勁的話,這難道不是更好麼?
所以,我經常和大家談到:"均線與股價方向一致,"多頭排列"的情況下,成交量"連續活躍"的股票是很值得關注的好股票。"
"逆水行舟"和"順水行舟"在股價的運動趨勢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能夠深刻理解它,把握它,並熟練運用它,那麼你的財富就會隨之滾滾而來。
均線的粘合
昨天我們說了均線與股價的關係,今天我們討論另一個問題:均線的粘合
許多朋友都發現一些有中長期上漲行情的股票在上漲初期都出現過中長期均線和短期均線粘合的現象,這是為什麼?
均線可以看作是簡單的市場平均成本線,當中長期均線與短期均線粘合時,說明中長期市場成本和短期成本趨於一致,此時如果通過分析家軟體看股票的籌碼狀態,可以看到籌碼往往是加粗的,說明籌碼已經處於絕對集中的狀態!換句話說,主力基本已經完成了籌碼的收集和清洗過程!之後將很有可能出現一段時間的單邊上漲市,因此這種股票在實戰中往往比梅林、浪潮那些突然飆漲的股票更有實戰價值。
但在使用均線粘合時也要注意方向,一些長線股在高位出貨時也會出現高位的均線粘合!
從均線粘合到橫盤
昨天我們開始談均線粘合,而均線粘合的股票往往在形態上已經出現了橫盤,說到橫盤,大家可能最熟悉的兩句話是"橫有多長,豎有多高"和"久盤必跌"。這兩句話都描述了股市裏的現實狀況,二者的本質區別又在哪里?
很多時候,我們並不認為我們看到的行情是所謂的橫盤,因為股價的震盪幅度在30%-50%之間,我們更容易將震盪幅度在15%以內的持續行情叫做橫盤,但當股價起動以後,在連續上漲1年甚至更長時間以後,我們這個時間在去看圖,發現啟動前的那一段橫盤那麼"明顯"當初怎麼沒發現呢?這是因為股價上漲後將以前的那一段行情的空間壓縮了,是視覺上的錯覺!
所以對於真正低位上的橫盤股票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比如目前,600004 600012 600036 600037這幾隻股票,我們把圖縮小看看,是不是近一年時間一直在持續一個寬幅橫盤震盪的行情?其中有幾隻股票的震盪幅度還在不斷的變小,另外還有幾隻股票的籌碼已經非常集中,我想對於上市以來一直橫盤沒有大漲也沒有大跌的股票更應關注,當年的烏江電力000975就是上市後瘋狂橫盤之後突然上漲!
低位橫盤是吸籌+洗盤,高位橫盤往往是拉高後的橫盤出貨!這是兩種不同的橫盤!
最後這一隻股票大家思考一下,600073的梅林,去年底行情的領頭羊,9個交易日翻番,之後到現在一直在10.5元附近上下震盪!累計換手率已經超過1000%,如果是要出貨的話,400%的換手足夠了,那他是在做什麼?
橫盤的同時出現收斂
在看一些歷史案例時,我們可以發現有許多股票在上漲之前不但有長時間的橫盤走勢,而且在橫盤的同時會出現形態上的收斂,行情的爆發又往往在收斂的末期,這個現象的背後是什麼?
從籌碼理論的角度,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一波行情說白了就是籌碼先在底部聚合(建倉),經過拉升後又在頂部聚合(出貨),在底部的聚合是機構的吸籌和洗盤,而頂部的聚合是拉高後的集中派發,底部的籌碼聚合為什麼會經常出現收斂形態呢?
這說明機構在收集籌碼時會使用較大的成本,而在洗盤時他會儘量節約成本,同時形態的收斂又可以儘量少的讓散戶吃到低位籌碼!同樣,我們也可以得出,當在一個價位區間裏與機構同時建倉的散戶越多時,洗盤的幅度就會越大,單純就洗盤而言,隨著洗盤時間的持續,能堅持下來的散戶越來越少,機構在洗盤時也就用不著總是大幅度的進行,這樣的話,形態也會出現收斂!
所以,不管在底部出現上升直角三角形還是收斂三角形或是別的什麼收斂形態,本質是都是一樣的。
上漲之後擁有完美技術圖形
很多時候我們都發現,股票漲過之後,其技術圖形很完美,但是上漲之前為什麼不能發現呢?
我們在22日的雜談中曾經說到過這個問題,就是人的視覺上的錯覺!
在研究一個歷史上的成功案例時,我們看到的形態都是漲過之後的圖形,由於股價的上漲,股票在底部的形態被相對壓縮,我們需要對底部的那一段進行放大和專門的研究,看看是不是放大後還能清楚的看到所謂的對稱圖形,是否布林線還是收口趨勢等等。
技術分析需要即時的判斷,而不是等到行情結束後再去討論圖形是否完美!所以,對於股票的底部研判,更多時候我們應該從另外的角度對制定標準。
答shaoliang2朋友的質疑
會員shaoliang2回貼:樓主啊~~~你質疑技術分析,但是還是一直在用技術分析的方法在看股票,為什麼不跳出來,再看看?
技術只是研判股市方法的一種,如果只用這一條腿走路,肯定不易,之所以不放棄是因為以下幾點原因:
1、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技術分析如果一無是處,早就被淘汰不用了,之所以流傳至今,肯定有他記憶體的原因,我們必須在原理上對他進行推理,如果說原理都不對,那麼具體方法無從談起,如果原理正確,而實戰不賺錢,則是具體方法的問題。舉個例子,同樣一把劍,不同人使起來效果肯定不同,如果別人用這把劍能打勝仗,而我不能,說明不是劍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人的問題最終還是使用方法的問題。
2、技術方法於其他方法需要配合使用,而如果對技術本身只是一知半解,與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時就能取得好的效果嗎?不見得。
我在寫這個貼子的時候,只是想儘量簡單的解釋一些問題,並不想過深入的去討論,首先在原理上解決疑問,然後再搞定具體方法。
非常感謝shaoliang2朋友的參與和質疑,多動腦,多思考,我們都會有所收穫。
使用指標的困惑
我想凡是在實戰中使用指標的朋友可能都曾經或正在經歷一種困惑:一段時間裏主要使用一個指標,之後可能會換用另外的指標,總覺得新使用的指標比以前的好,但實戰效果卻總是剛開始還可以,用著用著就不行了。我把這種情況叫做"喜新厭舊"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說到底是因為對於指標的本質並不瞭解,市道好的時候用CCI追漲殺跌,感覺很不錯,等到接近頂部時,就感覺這個指標好象不好使了,但並沒有立即換別的指標,只到實戰效果忍無可忍時,才想到要換指標用,平衡市用RSI的效果也不錯,一旦進入下跌市,所有的擺動指標都不好用了,這個時候又開始換BIAS等等。但這些指標的本質是什麼,他們的演算法代表著什麼樣的市場意義,沒幾個人能說清楚,同時,指標僅僅是指標,同樣的指標狀態在不同的形態位置、不同的均線位置其意義又有所不同,這些東東又不能死記硬背,往往需要盤中的感覺,而感覺又是從對指標的理解和對市場的理解來的,這其中有許多是技術之外的東西,因此,不能就技術而去學技術、就指標而去學指標,否則實戰時總是趕不上趟,"喜新厭舊"也就成了家常便飯。
如何面對網上數以萬計的自編指標
目前網上的股票論壇中大都有指標公式論壇,指標公式的數量龐大讓人眼花繚亂,有太多的人都整日沉迷在指標中,記得有一次,一個論壇上出了一個加密指標,在5.19那天發出非常準確的信號,而當破解了這個指標後其源碼卻讓人哭笑不得!我記得語句很簡單,就是在99.5.19這一天在所有收陽的股票上出一個信號!
現在的軟體函數和表達方式很豐富,可以做出很多很花哨的外形,但是我們使用的時候必須清楚你所用的指標的內涵,做到知根知底,才有可能打勝仗,眉毛鬍子一把抓的胡亂用,就是賺了錢也只是瞎貓逮死耗子,鬼知道第二次勝利會出現在什麼時候。
其實不管用什麼方法,時間可以證明一切,那些經典指標多少年了,我們一直在用,這說明什麼?實戰時用好這些指標就相當不易了!
所以對於網上流傳的指標一定要有冷靜的頭腦,想一想,如果你有一個百戰可以百勝的指標,你會輕易拿出來和別人分享嗎?網上有好指標,但太少了!任何好東東都不會輕易得到的!
在資金利用率與成功率之間如何選擇
說到編公式,大家自然而然會想到同樣可以數以萬計的選股公式,分析家、飛狐等軟體都有成功率測試功能,當一個公式成功率高了,信號自然就會少,那麼在這二者之間應該以誰為重呢?
而實戰操作的時候,有太多人只要到了營業部就管不住自己的手,總要操作一下,大多數虧損實際都是因為操作過於頻繁造成的!
股市是一個高風險市場,在這樣的市場中,要儘量降低交易頻率,有很多支援基本面選股方法的朋友都以巴菲特做為楷模,而巴菲特的操作頻率是很低的,這一點上,許多自稱是基本面派的擁躉卻無論怎樣也做不到,因為中國股市給太多的人暴富的夢想(不管這些人是以什麼方法進入股市),因此,最後和大家說一句,賺錢不賺錢與你使用的方法並沒有本質關係,學習的時候不能只學表面,也就是不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否則在真刀真槍的市場中不會有什麼收穫的。
技術雜談從11月9日開始到今天整整寫了20篇,涉及的面較多,但許多總是都是點到為之,希望對愛動腦的朋友能有所啟發。以後就實戰方面的話題我們再另找時間做一個討論。[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