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4日

投資黃金三大風險

在國際黃金價格創下24年新高並劇烈波動的情況下,個人投資者如何面對當前持續升溫的黃金投資熱?對普通投資者來說,市場上的黃金投資品種曰趨多樣:有金條、金幣等實物黃金,黃金帳戶、黃金存摺、黃金管理帳戶等紙黃金,甚至還有黃金期貨、黃金期權等等。不過,面對這樣一個迅速發展並成為熱點的理財市場,投資者更應該擦亮眼睛,當心黃金投資陷阱。

陷阱一:以小博大對黃金投資者而言,"以小博大"顯然是極具誘惑的投資方式。

黃金相對於其他投資品種不同,由於其投資單位相對較高,投資底盤也因此相對過大。

針對這個獨特的情況,一些機構紛紛抓住了這個機會,推出"以小博大"的交易方式。所謂"以小博大"就是一種保證金交易的方式。付大概占總金額5%-10%左右的保證金,就可以進行全額的黃金交易。

此種交易方式見於2005年年初出現的高塞爾"黃金道"業務,甚至一度出現於其合作銀行"首付一成貸款炒金"業務。

"個人炒金銀行貸款9成1萬元能炒10萬元"也因此廣泛流傳于炒金市場。雖然"貸款炒金"業務使投資功能放大了10倍,但同時風險也放大了10倍,風險和收益總是正相關的。比如,投資者花1.16萬買1000克金條,金條如每克上漲5元,他的毛收益達5000元,收益率超過40%,但金價如每克下跌5元,則會虧5000元,損失也大。

"黃金道"業務就更顯得熱鬧。據稱,該業務的推出是借鑒港方股東20年的國際黃金市場投資經驗,結合國內黃金市場實際情況,推出的金條延遲交收交易。它以倫敦金市的現貨價格為基礎,實行即時人民幣報價。個人投資者可以自早上9:00至次曰淩晨1:30通過網路下單。投資者在短期內根據金價的波動,通過買賣來賺錢,短期收益相當可觀。

業內專家指出,這一模式下,投資者只需支付10%的擔保金,就可以博取短期內100%的收益,從而降低投資者的炒金成本。但收益總是與風險成正比,"如果每克黃金單價一天下跌了2角,那麼投資者的每盎司黃金也就損失了大概62元。"

陷阱二:外盤投資據瞭解,在高賽爾之前,國內黃金市場實際上產生了多種杠杆為10倍的保證金交易品種,但國內投資者的參與熱情較少,交割、流動性差等方面的問題,國內保證金交易品種很難推廣。

一些境外投資機構因此瞄準了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以及投資者認知度較低的空隙,大力吸引資金進行外盤投資。上海以及江浙等地區紛紛興起了這樣的境外投資機構。

這些境外機構通常有兩種合法身份:一種是利用國內公民身份在中國內地設立黃金製品公司或者諮詢公司,通常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擁有固定會員交易號,成為二級代理單位,以招納國內投資者;另一種身份則是擁有香港或者新加坡等海外市場交易席位,方便直接在外盤市場平盤了結。

國內投資者只要在其規定的分支機搆進行開戶,然後匯入交易的現金,就可以獲得用戶名和密碼;之後,投資者只要在規定下載的交易系統內發送交易指令,即可完成交易。投資不進行實物交割,直接在外盤市場平盤。另外一種外盤黃金投資的模式是以個人名義通過相關地下管道或者關係比較好的國際期貨經紀公司在海外開戶投資。投資也不進行實物交割,同樣在外盤市場直接平盤獲利了結,或者與在上海黃金交易所進行的黃金現貨交易進行價格對沖。

本報從上海黃金交易所交易部瞭解到,目前國內只有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建設銀行四家獲准參與國際黃金市場。也有少數幾個企業剛剛獲准可以做境外投資,但不能做代理。目前很多代理外盤黃金投資的公司,其實是打了擦邊球。

陷阱三:回購風險實物黃金的價值在於財富儲藏和資本保值。進行實物黃金投資似乎更讓人覺得"手裏有貨,心裏不慌"。而如果進行實物黃金投資,還需要根據金價的波動,通過黃金買賣來實現盈利。

目前國內投資黃金,大多都還是作為一種財產儲藏手段,相對而言淡化了風險。而黃金作為人們理財的重要投資管道,其風險防範也不能忽視。

2004年歲末北京某黃金製品公司黃金價格一度高攀到208元/克,令市場瞠目結舌。之後一些黃金製品公司的興起風起雲湧。紛紛製作各種類型的實物黃金投資品種,並有種種回購承諾。

"投資者對於黃金投資有一種盲目的跟風勢態",上海民安金業高級市場分析師奚建華頗為憂心地指出,"雖然黃金一直處於上升態勢,而且黃金內在獨有的避險保值功能讓實物黃金收藏有了雙重含義,但我們應該看到作為黃金投資中回購的風險。"

他分析,目前黃金價格仍處於上漲通道,黃金市場開放時間也不是很長,人們似乎對黃金一直喜愛有加。但應該想到,某一天黃金價格大跌,超過了長久以來收藏實物黃金的投資者心理價位底線,那勢必有一場關於黃金回購的大潮,那麼黃金製品公司的"承諾"則難以承擔巨額的回購兌付資金。

實物黃金的品種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很多,如果沒有一個固定、方便的回購管道,在急需用錢的時候也可能在變現時受到折價的損失。

業內專家提醒投資者,投資實物黃金時,在一般情況下,應購買知名度信譽度較高的精煉公司製造的金條,以後在出售時會省去不少費用和手續,甚至是回購變現的信譽也要考慮。一些非正規企業做出的種種回購承諾最好避而遠之。

上海黃金交易所指出,"目前由於舊的黃金監管政策已經廢除,新的法律法規尚未出臺,整個市場還處於一個監管缺位元狀態,存在相當大的投資風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