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哲學的定義
要很好的理解投資哲學的本意,我們首先需要瞭解下何為哲學。實際上,即使在最新版本的《不列顛百科全書》裏面也沒有設這個條目;前牛津大學三一學院院長AnthonyQuinton也認為它是一個"若用一個簡單界說加以定義就不可能沒有爭議的術語"。不過,現代社會人們更多將哲學傾向定義為是"對人類最為關注的那些問題的理性的、方法論的和系統的思考"。從該種意義上,我們可以把投資哲學簡單理解為人們對投資領域(也就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市場)所存在規律的認識理解後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並應用於實際投資之中。不過上面的定義只是我們對投資哲學的一個簡單認識,其實不同機構、不同個人對這個都有不同的理解:狹義的理解指的是引導投資者的一整套原則或者策略,包括基本面分析、技術分析、價值投資或者成長投資;廣義的理解應該是實際上是投資者因為個人經歷、性格、教育背景等因素綜合後形成的對世界觀、人生觀等系統理論認識並將上述原則應用到自己實際的投資過程中。也有投資大師專門對投資哲學進行更深層次的界定,澳大利亞的馬克-泰爾在其著作《巴菲特與索羅斯的投資習慣》中是這樣來表述的:"一個投資者所做的每一項決策都來源於他對市場運行機制的看法;也就是說,來源於他的投資哲學";更進一步的,他還對投資哲學所涉及到的問題做了一定的羅列,包括投資的本質:市場如何運轉,價格為什麼變動;價值理論:包括如何評估價值以及盈利或者虧損的原因;好投資的本質等等。
不過上面的定義相對都比較抽象,我們可以看看高盛是怎樣來具體說明他們的投資哲學的:"我們遵循的是一種主動、耐心的協作投資哲學。我們服務的是被證明有潛力持續、穩定創造價值的企業;我們追求的目標是給予股東在很長時期內以突出的回報"。為了更進一步說明,高盛還分析了投資哲學的兩個方面,一是投資主體的素質:即他們關注的企業所必須具備的要求,主要包括:企業在現有管理團隊帶來下有過成功的發展軌跡的;企業產品必須具有較強的零售終端;企業本身具備有創新的技術和知識產權;企業對自身未來發展的目標相當明確等等。一是投資主體的結構:即公司可以投資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樂意進行完整週期的投資,儘管有時並不處於領先者的地位。實際上目前來看,在實際投資中更多的人傾向於把投資哲學下降為具體投資策略的層面。
二、索羅斯的投資哲學:反射性理論
與一般投資者所不同的,作為20近代世界上最傑出的投資大師之一,索羅斯心中的投資哲學則是更高層面的一種理論體系:他是真正在將哲學方法運用于金融投資方面,投資結果也是最富有獨創性而享有盛名。索羅斯之於投資哲學的貢獻,當首推其創立的"反射性"概念。這也是他的哲學概念框架的基石,它不僅存在于索羅斯的投資哲學中,也廣泛存在於他對歷史、對人類社會的思考和論述中。在《開放社會:改革全球資本主義》一書中,索羅斯這樣解釋"反射性"概念:我們試圖理解世界,而我們自己是這個世界的組成部分,而我們對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們所參與的事件的形成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的思想與這些事件之間相互影響,這為兩者都引入了不確定的因素。這就決定了我們不能把我們的決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識之上,因為我們的行為很容易產生預料之外的結果。這兩種影響相互助長,我把這種雙向回饋機制稱為"反射性"。其實這個理論對投資的核心意義就是:金融市場從屬於社會學範疇,其運行規律不同於自然規律。自然規律的存在獨立於認知主體,而金融市場等的運行卻受主體思想的影響,在思想與表像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獨特的規律特徵。在金融市場,參與者根據自己對市場的認識並採取相應的行為,而這行為本身又會對市場的運行狀態產生影響,有時甚至是顯著的影響,比如在股市上我們經常看到的追漲殺跌。
在金融市場,正是由於參與者自身思想對市場有影響,同時金融市場表像與參與者思想之間還存在著相互影響(即反射性),金融市場的運行規律要比自然規律具有更多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因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夠簡單地移植於從屬於社會學範疇的金融市場。基於這樣的判斷,索羅斯擯棄了傳統的以數學模型為基礎的證券分析方法。在傳統的預測金融產品未來價格的數學模型中,市場參與者即投資人對市場運行狀態的理解,及進而採取的交易行為被忽略,則交易行為單純地是市場環境的函數:x=f(y)x代表參與者關於環境y的觀點,而市場環境y是不受參與者行為x所影響的獨立變數。在反射性理論中,交易行為與市場環境之間的關係是由一對反函數來描述的:
x=f(y)認識功能(函數)
y=g(x)參與功能(函數)
其中x代表參與者關於環境y的觀點。這一對函數說明,不僅參與者的觀點依賴於市場環境,而且市場環境也依賴于參與者行為。由此引出的投資思維是,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引擎"來引導市場啟動某個趨勢,這趨勢會影響其參與者採取順應趨勢的交易行為,如果採取相同交易行為的參與者足夠多、力量足夠大,則趨勢得以加強,而加強了的趨勢又會進一步強化了參與者的順應趨勢行為,並使得趨勢更加加強,市場趨勢與參與者行為的相互加強,形成一個正回饋的自激勵鏈條。找到這個"引擎"並發動它,就是我們所熟悉的莊家在操縱市場中的建倉和啟動行情階段。在實際市場交易中,這個"引擎"通常是幾項因素複合而成:與金融產品相關的政治經濟方面的支持因素、有關被操縱金融產品的似是而非的傳言、以及市場上可被觀察到的該產品價格的異動等等。在此我們看到,製造輿論和利用圖表形態的市場操縱行為,實際上是很好地利用了這項理論。
三、索羅斯投資哲學的案例分析
反射性理論其實就是揭示一個回饋的迴圈:認識改變現實,現實又改變認識。實際上該種現象在過往歷史中國際金融市場上屢屢出現:1997年泰銖的崩潰就是這種情況。1997年7月泰國中央銀行開始實行浮動匯率制,它認為泰銖有可能會貶值20%左右;但實際上到了12月份泰銖對美元的匯率卻已經由26:1上升到了50:1,貶值幅度接近100%。泰國中央銀行原先計算過泰銖的所謂真實價格應該是32銖兌1美元,不過這僅僅只是貨幣估值理論模型的結果;事實上是泰銖自身的浮動引發了市場的回饋作用從而帶來不斷貶值的回饋強化。之後由於泰銖崩潰,泰國企業的債務規模大幅度膨脹,投資者就開始狂拋泰國的股票;在撤出股票市場的同時,投資者將泰銖兌換為美元帶回,於是泰銖進一步貶值。泰銖持續的貶值更進一步惡化泰國企業的盈利狀況,企業開始削減成本,大量解雇工人,失業率大幅上升,泰國經濟迅速衰退。整個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市場價格變化導致市場價格變化"的過程。
實際上作為反射性理論的創立者,索羅斯本人對該理論的運用可謂爐火純青。1969年新型金融工具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開始引起了索羅斯的注意。他寫了一篇分析報告,預測說該種新的金融產品會在經歷一個"四階段"大幅上漲後最終崩潰。這四個階段分別是:第一階段,由於銀行利息很高,REITs提供了除傳統抵押貸款外的又一種選擇,因此進入市場的REITS會很快大幅增加;第二階段,索羅斯認為REITs規模的膨脹會帶來房地產的繁榮,同時會提高REITs的利潤率,從而提升該基金的單位淨值;第三階段,他認為這種相互回饋持續下去會使得這種信託佔據房地產信貸市場很大的比重,房地產繁榮後的降溫將會使得銀行向持有過多不可對象抵押物的REITs償還貸款;第四階段,REITs的收益開始下降,行業劇烈震盪,慢慢回饋加強直至崩潰。實際上當時索羅斯認為這種"劇烈震盪"會是很長時間以後的事情,所以人們還有足夠時間在這個週期的繁榮階段獲利。後來事情正如索羅斯當初預料的那樣,索羅斯也在對這個週期的把握中大大獲利。
之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索羅斯及其同伴也利用這種投資哲學在做空英鎊方面大獲全勝。當時的背景是,由於英國經濟的不景氣和德國經濟的過熱,1992年9月英鎊兌德國馬克的匯率下降到很低水準;之後德國央行行長在《華爾街日報》發表講話:認為歐洲貨幣體制的不穩定只有通過貨幣貶值才能解決。索羅斯及其同伴果斷決定放手賣空英鎊買入德國馬克。之後雖然英國央行宣佈提高英鎊利率,但由於本身經濟的不景氣,外匯投機者認為英鎊會繼續下跌;面對牆倒眾人推的局面,英國央行硬撐買入英鎊,並更進一步選擇放棄原來的匯率制度。索羅斯他們認為這更強化了英鎊的貶值,並開始以5%的保證金方式大筆借貸英鎊購買德國馬克。最後的結果是,大傷元氣的英國中央銀行被迫退出歐洲貨幣機制,歐洲各國中央銀行共計損傷了60億美元,而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卻成了大贏家,在短短一個多月時間內淨賺15億美元,創造了空前絕後的紀錄。實際上,之後索羅斯認為英鎊利率會繼續下跌,德國馬克和法國法郎會升值;因此他趁勝追擊大量買入英國股票和買入德國和法國債券,最終市場再次證明了他的判斷是正確的。
當然,我們作為一般的投資者,很難擁有投資大師那種由個性、能力、知識等諸多因素綜合所得到的投資哲學。但是有一點很重要,我們在研究大師投資哲學的基礎上可以逐步發展我們自己的投資哲學;最可怕的是我們沒有任何投資哲學或者輕易相信別人的投資哲學。而且我們還要糾正一種誤解,一種核心的投資哲學是不可能由一個人身上簡單複製(傳遞)到另外一個人身上去的,我們只能用我們自己的時間、心血(甚至有時是深刻的教訓)來得到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