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9日

期貨交易中的哲學智慧

期貨交易需要哲學智慧

期貨交易不是一門科學,而是一個主體實踐、操作過程。簡單的買進賣出的背後涉及許多複雜的問題,包括市場研究,價格預測;交易策略;投機者的心理、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等等。

一、科學在市場交易中的困惑、尷尬和無奈。

投機市場是一個不確定的世界,期貨交易不是一個純粹的智力遊戲,應該說既有科學的成分,更有藝術的成分。多少高智商的人在此折戟沉沙?

把投機交易終結於市場預測,以為預測就是市場交易的全部,希望找到一種科學的預測理論,是一條錯誤的路。

大多數市場參與者有一種認識誤區:追求交易的確定性;預測制勝的思維。

1、 牛頓的感歎:1720年春天,牛頓捲入了著名的南海公司股票投機活動,南海泡沫的破滅使他最後損失了20000英鎊。他可以計算天體運行的軌道,卻無法計算股市的曲線和人性的瘋狂。

2、1929年,英國首相邱吉爾炒股。

3、 經濟學無法讓投機者成功?

上經濟系交的學費還不如拿這錢到股票、期貨市場去學習經驗,那裏可以學到真正如何賺錢的經濟學。

4、 長期資本公司的失敗和索羅斯的1%理論。

長期資本公司是有兩個諾貝爾獎得主掛帥的。長期資本公司的投資理論在95%的市場狀態下是正確的,能夠賺到錢,但是,在1%的情況下,它會虧大錢。在談到長期資本公司的破產問題時,索羅斯說,我們最重視的是那個1%的時刻。

二、哲學智慧的啟迪

既然我們不可能通過100%的正確預測市場價格走勢取得成功,那麼,期貨交易的成敗有沒有什麼規律可找呢?

如果說科學不能解決交易的成功問題,哲學有沒有幫助呢?

我認為:

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哲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哲學的抽象思維模式,也許可以更為有效地幫助投機者把握市場運動的脈絡,領悟到市場交易成功的奧秘。

哲學是觀察世界的角度學,思路學,思路一變,你眼中的世界也隨之改變。

A、宏觀、全局的眼光

哲學用粗線條、定性和模糊的語言把握市場,而科學用得是細線條、定量和精確的語言。

例如,什麼是市場趨勢,用科學的語言和資料很難準確定義和描述。(圖表1、2、3)

短期趨勢、中期趨勢、長期趨勢,這兒的短期、中期、長期怎麼鑒定?一天是短期,還是一周是短期?一個星期有人認為是中期,有人認為是短期。很難科學定義。

投機者個性化的決策、交易的時間尺度決定了他眼中的趨勢。

我在《獨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獄之間》說:

"一個投機市場的新手最渴望知道的事情是什麼?

是明年的股票、期貨價格?
不!
是下個月的股票、期貨價格?
不!
是下周的股票、期貨價格?
不!

一個投機新手最想知道的是今天下午至多明天上午,股票、期貨的價格走勢如何,市場會怎麼樣。稍微長遠一點的事情他完全不會去思考,也不感興趣。這是一個市場新手最真實的心理狀態。

所以,任何預測市場短期價格變化的工具、秘訣、技巧總是受到大眾最熱烈的歡迎。在他們眼裏,這是最真實的,能夠馬上得到檢驗,迅速看見效果。而離他們稍遠一點的東西,在他們看來,往往因為無法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顯得虛無縹緲。"

眼中每天盯著市場微小變化的人,怎麼能夠看出市場的長遠趨勢呢?

但是,作為一個老練的投機者,一旦形成了最適合自己個性的交易模式和時間尺度,這個看似很困難的問題,用一種粗線條、定性和模糊的方法卻可能把握的很好。這裏面有經驗的因素在起作用,但是,投機者具有一種宏觀、全局的眼光,對交易是非常有價值的。

古人雲:"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

有人說:優秀的交易者都知道,建立在中線上的短線很好做,反之較為困難;建立在長線基礎上的中線很好做。

很有道理的。

高明的投機者對市場價格變化要有宏大的視野,戰略的眼光。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市場,把握市場。

B、歷史的、系統的觀點

我的朋友譚曉旭說:

在某種意義上講,期貨投機客和老中醫是一個行當,真正的老中醫年齡不會小於50歲,甚至更高。和西醫相比,我認為中醫更為精妙,懸脈問診,精妙到只需一根絲線就可以診斷出你全身的陰陽是否協調,看看你的臉色就可以知道的的五臟六腑什麼地方出問題。望聞問切而知陰陽調和,尤其是相同的藥方可以有不同的藥效,不同的藥方卻可以有相同的療效!與西醫相比,中醫更注重身體系統,而不是病灶本身。這一點與期貨交易非常相似,但你必須用時間、過程和經驗去積累,時間到了,自然體會到大道至簡。

C、抽象的思維特點

忽略局部、細節的運動,抓住市場運動的核心。對長線交易者來說,這是必須的。

必然和偶然的關係。

過於關注小事情的人往往對大事情一無所知;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對大事情有深刻洞察力的人,往往忽略細節。

D、我的市場認識理論--投機的理論、模型、假設決定市場觀察和交易

對這個問題比較詳細的論述非常複雜,我在北大講課的提綱中提到一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網上找來看看,今天不講了。

理論、模型、假設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投機者在市場中關注什麼,也決定了人們的思考、判斷和行動方式。

假如你相信、選擇了本傑明 格雷厄姆、沃倫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學說,你就根本不會試圖從市場價格波動中投機賺錢,而會把精力集中在選擇價格遠遠低其內在價值的股票;

假如你相信市場趨勢理論,認為市場價格以趨勢的方式波動,那麼你就會忽略市場短期隨機的、偶然的變化,重點關心市場主要趨勢的發展;

假如你運用某一條移動平均線作為判斷市場中期走勢的標準,而且行之有效,你就不會試圖去理解中間過程曖昧不清的市場變化。我自己經常用55天均線把握市場、監視市場的中長期走向。

可見,一個投機者選擇什麼樣的理論作為市場觀察和交易決策的標準、依據,是一件關係重大的事情。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投機者在觀察市場的價格變化之前就有一套系統的市場理論、框架、模型,這樣的市場觀察就是一種"自覺的注意"。投機者不再讓市場價格變化主宰、左右自己的思維、情緒,而是以超然的態度審視市場運動,通過理論模型觀測市場、尋找市場交易機會。"自覺的注意"不是由市場價格漲跌對投機者本能的吸引而引起的,這樣產生的注意是"自發注意"。大多數投機者往往在這陷入困境,一旦坐在顯示幕前,就不由自主的被市場帶著跑。"自覺的注意"恰恰是抑制了投機者的本能欲望、利益,而是強調關注投機者自身的主體操作過程。

三、交易策略中的哲學智慧

A、哲學辯證法:

1、沒有完美的交易系統和思想

哲學辯證法是智慧的精粹,小計謀需要它,大智慧更需要它。辯證法堅持全面性,避免片面性。

天下沒有完美的交易方法:這個市場永遠不存在沒有錯誤的技術和交易系統,妄圖找到不犯錯誤的技術方法和交易系統,簡直是癡人說夢。有時候能夠賺到大錢,很多時候虧點小錢,是任何成功的交易方法的核心。

所以,我有一個觀點,也可以叫娶媳婦理論:

你要娶一個媳婦回家,你看中的是她的優點--她長得很漂亮、她很有錢、她的父親是部長等等。但是,回家一看,發現她還有很多不好的東西,你不喜歡的東西,但是,沒有辦法,你只能全部接受,要麼你不娶她。

美國期貨交易大師鄧尼斯--趨勢突破入市,長線持倉的交易理論。

一般來說,這種交易策略在市場出現大的趨勢行情,有重大的價格波動發生時,往往能夠取得很好的回報。例如,這幾年的LME銅,國內的天然橡膠,原油等市場,利用鄧尼斯的方法,有人也許就能賺到大錢。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種交易策略也不是萬能的。當市場走勢出現頻繁的假突破走勢時,鄧尼斯的手法就會吃大虧。據說,在鄧尼斯退出江湖的最後一年,他在期貨市場損失了一半的資產,就是因為這種假突破過多。

在選擇交易方法的時候,你也面臨這個問題。長線順勢交易的方法有它的優勢,也有其弱點;短線交易也是。如果你只想要好的方面,把長線交易和短線交易的優點結合起來,什麼錢都想賺,試圖徹底打敗市場,你實際得到的結果可能是最糟糕的。

例子
2、思維的前後一致性。

丁聖元先生在《投資正途》中說:投資行為模式即投資者命運。

投資行為模式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首先是經驗和習慣的層次,這是投資者根據歷史經驗和直覺形成的交易辦法;第二個層次是一整套的投資方法,從第一層次的經驗和習慣上升到程式化的投資步驟,從收集資訊,到研究、決策,每個步驟都貫穿著同樣的投資原則;第三個層次是投資者對市場本質的理解和把握,屬於形而上的層次,是其投資方法的思想和內核,是投資方法具有系統性和一致性的根本保證。三個層次從低到高,共同形成了投資行為模式的整體,代表了投資者適應市場、減少偶然性的主動努力。

不同的路,耐心走下去,也許條條通羅馬。大多數人都沒有確定自己的路,為了尋找最完美的路,在各條道路之間徘徊。今天走這條路,明天走那條路,既想做長線,又要炒短線,最後迷失在路途中,而忘記了自己的目的,不能達到最終的目標。

在期貨市場,面對不確定的市場變化,大多數投機者的行為是混亂無序的。他們往往長期徘徊在本能、經驗和習慣的層次而無法超越。

從一個旁觀者的立場,你很難看出他的下一步行動將是什麼,他會做什麼交易。同一個品種,一會看多買進,一會看空賣出,不可琢磨。

一句話,很多市場參與者的交易行為是漫無章法的。

而一個高明的投機者,根據歷史經驗和他對市場本質的認識,往往有自己明確的交易思路、交易風格,這樣,他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在市場出現重大變化時,他可能採取什麼行動,我們應該可以提前猜出來。例如,我的一個朋友,他的交易模式根據的是美國一個有名的投機大師鄧尼斯的海龜交易法則。基本上,每當市場價格出現重大的波動時,我可以事先預測出他可能會做什麼交易,中間差別不是很大。

從市場價格波動看,未來是不確定的,我們不是神仙,所以,我們不可以說--未來是一本打開的書。

而對於一個具有明確的交易思路、交易風格的人來說,例如,對於嚴格按照海龜交易法則操作的人,我們可以提前知道他在投機市場的大概結果--能夠贏利,未來幾乎是一本打開的書,一點也不驚奇。因為這種交易策略是建立在虧小錢,賺大錢基礎之上的。

當然,沒有完美的交易方法,具體某一次的交易結果是會受到偶然因素的影響,局部的虧損也完全在意料之內,這是必然的。但是,從長期來看,連續很多次總的交易結果是有統計上的成功優勢的。

上週末,武漢的一位朋友來北京找我。他寫過一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談到:常于夜深人靜時自問:失敗之人自有失敗之理,人說十年磨一劍,為何你十年竟磨不出一把菜刀?

對此,我有一個朋友,現在坐在下面,有個精彩的解釋:因為今天你用一根鐵棍磨;明天你用一把生了鏽的劍磨;後天你用一把菜刀磨。

大多數投機者一直處在這樣的迷宮中轉不出來。專業人士知道,使用一致的市場分析方法是多麼重要。

3、對待交易的態度--大智若愚

裏費默在做長線交易時,眼看市場回調,50萬美圓的浮動贏利的而複失,不為所動。

長線交易者明明有了很大的帳面贏利,他不平倉,非要等到利潤縮水,市場趨勢反轉才出場,看似愚笨,實則大智若愚。

不能以個別交易結果的盈虧來判斷交易決策的正確與否!

在日常生活中,甚至在歷史中,人們往往以成敗論英雄。他們習慣以結果來判斷他們先前行為的對錯。所以,他們在做對事情時期待回報,在做錯事情時則假定會受到懲罰。由於市場價格行為的隨機性,這種看來似乎合理的評價標準,在期貨交易中卻是不正確的。

因為不能以交易結果的盈虧來判斷交易決策模式的正確與否,這也使得學習正確的交易行為模式變得極端困難。

業餘交易員通常希望虧損的次數越少越好,因為對他們而言,這些都是他們失敗的標記。專業交易員已經學會處理虧損的必然性。他明白自己永遠無法避免虧損,就像早晨刮鬍子一樣已經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他幾乎不在意虧損,除非它超過整個交易計畫所容許的程度。

B、知道自己的無知--蘇格拉底

1、有限理性--界定自己的能力圈

投資市場最不缺的就是機會,特別是在以高杠杆為特徵的衍生品市場更是如此,市場機會是數不勝數的。然而,在紛繁的市場中,保持一絲清醒的自我認識,瞭解到自己作為人,存在著先天的局限性。

每個人的個性不同;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完全一樣;每個人的理性都有局限。作為投資者,要學會界定自己的能力圈,也就是明確自己在所投資的領域有一定的比較優勢。投機者應該集中精力於自己可以理解,可以把握的市場機會。不要僅僅因為有獲取大額收益的美好願望,輕易涉足自己所不熟悉的投資領域,而失去你現在所擁有的比較優勢。實際上,歷史上很多優秀投資者之所以優秀是因為他們不去做自己力不能及的投資,巴菲特不去投資期權和網路股,索羅斯不去做短線交易。而有很多大投資家,在自己所擅長的投資領域內獲取了巨大的利潤後,態度變為輕浮,失去原來的謹慎,受周圍環境和人的因素影響,去涉足自己不熟悉的投資領域,最終失去了財富。

界定好自己能力圈,提高自己在能力圈中的比較優勢,把簡單有效的工作重複做,成功的機率是相應會增加的。

(上面這一段話包涵的交易思想,我早就形成,別人也有。這一段文字是我的一個朋友張毅寫的,因為寫的很好,所以我就不費力氣了,借用一下。)

2、試探--加碼的交易策略。

為什麼要如此做?

志在長遠和安全生存。

投資經歷越豐富的,越是成功的投資者,就會越來越對市場感到敬畏。

生存是發展的前提和基礎,沒有了生存,其他的一切就會化為烏有,這也就是為什麼在投資歷史上,很多大炒手最後漸漸被人們所淡忘的原因所在。

3、人的本質有非理性的一面。

人的理性只是冰山之一角。

C、簡單之美

1、簡以制勝--交易工具的選擇

今天你用30天移動平均線入市;明天你用30分鐘移動平均線入市;後天今天你用10天移動平均線入市。必然陷入混亂。

一個簡單的技術工具就可能取得成果。我有一個朋友專門做狹窄盤整行情的突破交易。

《獨自徘徊》:在明顯的上漲或者下跌趨勢中,市場價格運動到某一位置以後,在一段時間裏,市場走勢從前期的單邊趨勢行情演變為橫向震盪的格局,多空之間達成了暫時的平衡。無論是技術分析的教科書還是以前我在股票市場的經驗,這種圖表形態都不是市場價格見頂的信號,而是市場趨勢暫時的停頓。一般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小幅震盪,市場價格最後很可能沿著原來趨勢的方向前進。盤整的時間越長,往往市場積累的能量就越大,隨後突破形成的爆發力就越強。

市場有時候會出現長時間狹窄盤整的行情,一旦向上或者向下突破。只要投機者及時跟進,往往是風險很小,獲利潛力巨大的交易機會。

十八般武藝和精通一門。

對待這個本來極為複雜的市場,我們用複雜的交易思路只會越分析越糊塗,發現這個市場簡單的一面,以簡單的技術手段去把握它,這個市場不需要多麼高深複雜的技術分析手段,

2、大道至間--交易的唯一原則:讓利潤奔跑,把虧損限制在小額。

四類錯誤(逆勢交易、重倉交易、頻繁交易、不控制風險)的核心錯誤。

3、投機者的交易心理、人生態度和境界問題--不能作精神上的軟骨頭。

有人說:交易之道由心開始,次正理念,再次策略,最後技術。而世人反其道而行之,故事倍而功半,期貨交易首正其心。

交易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種心理遊戲。心理的重要性直接影響到投機交易的成敗。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常青教授在給我的書《十年一夢--一個操盤手的自白》寫的序中說:

"投資其實是一個心靈昇華的過程,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是人類不斷超越自我,克服人類性格缺點的過程。很多情況下,心理因素往往對投資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重要性甚至超過知識和經驗的合力。任何價格行情的變動都是波浪式發展的,許多交易者對行情的判斷並沒有多大的差錯,但由於入市的時機選擇不對,由於恐懼往往斬倉于黎明前的黑暗;許多交易者,對行情的判斷是正確的,入市時機選擇也較好,但由於貪婪,不斷加碼,重倉出擊,往往在市場正常的回調當中敗北。想想那些失敗的人們難道不是滿懷著對財富的渴望,在賺錢的頭寸上長久地停留,以至於超過了合理的期望值;難道不是在價格下跌時滿懷希望保留虧損頭寸,癡等價格回升,而不願止損;難道不是在機會來臨時,一次重倉甚至滿倉介入;難道不是試圖抓住每次價格波動,而整天奔波於買賣之中呢。"

1、 人間正道是滄桑

蘇本華:一棵大樹想要到達天空就必須進入最深的土壤,他的根必須進入地獄,深深的進入,這樣樹頂才能達到天空。樹必須接觸到兩者:地獄和天堂。其實我們現在正在做的是我們的先輩曾經做過的,我們正在經歷的也是我們的先輩已經經歷過的,當然我們的後輩必將繼續去經歷,因為我們正在經歷的戰爭的敵人只是永遠的人性。

投機者良好的市場心理、心態、心境,來自於痛苦的市場經歷。

據我所知,國外有好幾個有名的交易員在成功以前,失敗了10--15年,精神、物質、時間的付出,令人難以想像吧。很多失敗者2--3年就想戰勝市場,太小看期貨交易的艱難性了,是遠遠不夠的。交易成功是一條漫長的路。

前一段時間,和國內期貨業翻譯大家,丁先生一起聊天的時候,有一位朋友突然問了丁先生這麼一個問題:面對期貨交易中的巨大壓力,你是如何作到"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丁先生的回答非常坦誠:剛開始作交易時候,面對大賠大賺,我也精神緊張,渾身冒汗,後來賠疲了,心理也就慢慢不緊張了,心態也逐漸好了。

有一個朋友在解釋獨自徘徊在天堂和地獄之間這句話的意思時說:

"地獄的感受會在一個潛心研究的操盤手身上發生變化,比如隨時間推移經驗閱歷愈來愈豐富,這種感覺會愈來愈少、愈來俞淡薄,而天堂的感覺愈來愈多、愈來俞濃重。十幾年金融投機經歷已經把作者從一個新手、老手成長為高手,一次次失敗與成功經驗總結,讓作者著實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在他的身後地獄越來越遠而天堂閃亮在前。從這個意義上這本書也是寫一個操盤手尋找投機天堂感覺並發現投機天堂的,只不過這個過程很艱難,出現了許多包括別人和自已不幸的故事。"

這是我不同意的。

我覺得中國古代哲人的話很有道理,也能表達我作為一個期貨操盤手現在的心境:聖人不是無喜怒哀樂,而是聖人有情而無累。

是非成敗轉頭空。

亂雲飛渡仍從容。

程顥的詩《秋日偶成》雲:

閑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2、 道在倫常日用

什麼叫做哲學家?康得哲學的定義:古人所謂哲學家一詞一向是指道德家而言。即在今日,我們也以某種類比稱呼在理性指導下表現出自我克制的人為哲學家,並不管他知識如何有限。

幾十年的交易生涯中,索羅斯,巴非特的年贏利-----複利只有30%左右。最後卻創造了奇跡。最要的是長期穩定的複利增長,保持一個平和心態看待交易中順境與逆境,著眼於時間這個最大的終裁者角度看待萬物變化。

市場交易中的奇跡是怎樣產生的?--金融投機的秘訣:複利機制。

對此,中國古代哲學早已經講得很透徹。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說,中國哲學總是傾向於強調,為了成為聖人,並不需要做不同於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跡,也不需要表演奇跡。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於有高度的覺解,他所做的事對於他就有不同的意義。換句話說,他是在覺悟狀態做他所做的事,別人是在無明狀態做他們所做的事。禪宗有人說,覺字乃萬妙之源。由覺產生的意義,構成了他的最高的人生境界。

3、 人生贏家,就是期市贏家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的廣告中有這樣一段話,用來描述一位差勁的投資者的特點:

"圖盧茲-勞特雷克從事商品期貨交易時間是否太短了?不,而是太情緒化了。勞特雷克是一位優柔寡斷的人,情緒起伏不定,觀點東遊西擊。這樣的個性不適合從事期貨交易。"

我認為,這個差勁的投機者的表現,不完全是期貨市場的特殊性,而是一個差勁的人。一個精神上的軟骨頭。

思維缺乏一致性,一會這樣,一會那樣;

情緒支配理性。

賺點小錢--小人得志

虧點錢--怨天尤人

該止損時候不止損--僥倖心理

《獨自徘徊》:

當一個投機者判斷失誤時,明明知道應該嚴格控制風險。但是,在具體執行止損操作的那一刻,他的內心仿佛豎起了一堵無形的銅牆鐵壁,在艱難的阻止他向前邁出理智的一步。在天堂和地獄,成功和失敗的分水嶺,他開始猶豫不決,最終必然敗下陣來。在期貨交易中,沒有人能逃避這一關的考驗,只有跨過這一道坎,才能進入成功的彼岸,一旦你在關鍵時候退卻,後面就是萬丈深淵。

我武漢的一位朋友,金龍期貨的老總譚曉旭這麼寫道:

"期市贏家,就是人生贏家,期市成敗,關乎品性成敗。"

"期貨投資,與其說是技術,不如說是藝術,與其說是賭博,不如說是拼搏,與其說是做盤,不如說是做人。每一張單都透射出人性的色彩,品性的貴賤。"

高貴的人性:耐心、堅強、理性。

4、 自由和必然--

行動的自由必然導致金錢的喪失和結局的不自由。

自由不是任性,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卻卻是奴隸,是不自由的表現,是做了自己動物性的情緒、欲望,以及社會性的偏見、習俗的奴隸。那麼,自由是什麼?自由是對必然的理解和支配。

只要你和外界發生關係,必然的你要受到約束。如果你敢為所欲為,可能要受到懲罰。

本質上說,我們在這個世界中,如同小說《套中人》我們處於套子中,每一步行進都受到週邊的制約。我們必須學會與外界的協調,才能讓自己生活的理想些。

業餘交易員與一般專業交易員的差別,在於專業人士有足夠的經驗學到分析方法的先天限制。

投機者的交易心理既和他的市場認識深度,交易思路有關,也有背後更深刻的綜合因素--價值觀、人生態度和精神境界問題。包括對待金錢的態度--太看重的人、鼠目寸光的人、只看眼前利益的人,等等,作不好期貨。

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對交易的不同意義。

中國古代哲學,可以讓投機者瞭解許多交易心理的問題,對投機者提高自己的修養、境界有著非常深刻的價值。例如《孫子兵法》中大量的戰爭心理的描述,就對期貨交易非常有用。《論語》則對投機者提高自己的人生修養很有價值。宋代的一位理學大師程頤說:"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這就是說,讀《論語》應該使人變化氣質,而不只是獲得知識。期貨交易作到最後,我感覺獲得市場知識實在不是很難,也不是很重要,而主要的是一個投機者應該提高自己的修養、境界。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期貨市場上高手之間的較量絕不是技術水準上的較量,而是投資哲學的較量,心態和境界的較量。"

如果說中國古代哲學對加強投機者的自我修煉很有意義的話,西方哲學則對投機者深入理解市場價格波動的特點、本質,意義重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