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量化緊縮』悄然現形了!中國正帶頭拋售外匯儲備
來源:財訊快報
日期:2015/08/31 11:15
路透報導,量化寬鬆已歷經六年,世人開始得提防『量化緊縮』正悄然現形。
出於對『量化寬鬆』作用的全然信賴,主要央行在美國聯準會(Fed)的帶頭下,向全球金融系統傾注了數以兆美元計的刺激資金,以緩和2007-08年市場危機和低迷所帶來的影響。
供應流動性的做法仍在持續;歐洲央行(ECB)接棒Fed,成為新的領頭羊,其推出的1兆歐元(約1.1兆美元)購債計劃將一直持續到明年9月。與此同時,日本央行也在大量購債。
但一股相反的潮流(即『量化緊縮』)正在日益增強,因為中國大舉拋售外匯儲備以保護國內經濟和市場免受資本外流急劇增長的衝擊。其他新興市場也紛紛效仿。
花旗分析師估計,過去一年左右,全球外匯儲備正在以平均每月590億美元的速度消耗,過去幾個月更是接近1,000億美元。另一家大型銀行的消息人士說,新興市場央行僅本月可能就已經拋出高達2,000億美元外匯儲備,其中1,000-1,500億美元可能為中國所拋。
德意志銀行駐倫敦匯率分析師George Saravelos表示,「中國遭遇進一步資本外流的可能性非常大。其結果就是,市場也許擔心量化緊縮還將進一步持續下去。」
中國是全球外匯存底規模最大的國家,其中多數是以美元計價的資產,比如美國國庫券和公債。截至6月底,中國外匯存底規模為3.69兆美元,而在2000年左右約只有1,500億美元。
但比起一年前的近4兆美元已有所下降;下降的部分原因在於匯率波動,因為美元升值了不少,但最近而言,外匯存底下降的更重要動因是直接出售其中的資產。
中國到底出售多少以及哪些資產,這點難以知道,因為中國沒有披露外匯存底的貨幣和資產組成。
若以國際貨幣基金(IMF)的外匯存底數據為依據,中國外匯存底中約三分之二是美元資產。美國財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持有1.27兆美元的美國國庫券和債券,但分析師認為實際規模要遠遠更高。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國和新興市場引領全球增加外匯存底的趨勢,持有的外匯存底合計規模在去年達到12兆美元的高峰。外匯存底成為他們的盾牌,在2007-09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為他們提供保護;現在看來,那些外匯存底又派上用場。
中國及其他國家拋售所持美國公債可能帶來巨大影響;花旗援引一系列學術研究認為,在沒有其他因素影響的狀況下,如果外匯儲備下降的規模相當於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約合1,780億美元),可能會導致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15-35個基點。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估計,中國人民銀行7月拋售的外匯儲備規模可能接近1,000億美元,8月拋售規模也差不多。「我們估算的7月資本外流規模為900億美元,但當時匯率還沒有變化,這意味著央行出售了大量外匯儲備...規模接近1,000億美元。人民幣貶值3%後,中國人行即試圖守衛匯價,他們開始相當積極的干預。因此,我認為8月干預規模也相當接近1,000億美元。」
大宗商品價格暴跌,加上成長前景疑慮(尤其是中國),已然引發資金逃離新興市場。倫敦研究與資產管理公司CrossBorder Capital數據顯示,去年一年流出新興市場的資金逼近1兆美元,其中逾7,500億美元自中國撤出。這迫使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央行動用外匯儲備抑制本幣貶值,以免跌勢更加慘烈。
但人民幣本月稍早貶值,已引發外界擔憂全球『貨幣戰爭』加劇,全球新興貨幣匯率普遍恢復跌勢,越南盾及哈薩克斯坦堅戈(tenge)也相繼貶值。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