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歐元區如何應對經濟挑戰?


來源:金融時報
日期:2014/09/22

與2008年一季度相比,今年第二季度歐元區實際內需下降了5%。自2008年以來,歐元區失業率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在截止2014年7月的一年裡,歐元區消費者價格指數上漲0.4%。人們可以從這些明顯的事實推斷出3個簡單的結論:歐元區經濟不景氣;需求不足是關鍵因素;歐洲央行(ECB)未能完成其穩定價格的目標。這不僅令人遺憾,而且還很危險。如果經濟表現沒有改善的話,認為物價能夠保持穩定是愚蠢的。

解決這些挑戰的一個必要(盡管並非充分)條件是要理解它們。就這一點而言,一位對這些問題表現出深刻理解的歐元區資深政策制定者——歐洲央行行長馬里奧‧德拉吉(Mario Draghi)在今年的傑克遜霍爾(Jackson Hole)研討會上發表了重要的言論。他所提到的兩點尤其值得強調。第一,德拉吉表示,“我們需要從經濟的兩方面採取行動:總需求政策必須伴隨著各國的結構性政策”。第二,他做出了一項新承諾:他在脫稿演講中說道,歐洲央行“將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以確保中期物價穩定”。



“天使合唱團”必定對歐元區存在需求問題的說法議論紛紛。迄今為止,歐元區的正統觀點是不能提及這樣的事實。同樣重要的或許是關於採取行動的承諾。它讓我們想起2012年7月德拉吉在倫敦說的那句著名的“不惜任何代價”。在那之後,歐洲央行宣佈了“直接貨幣交易”(OMT)計劃,從而在不費一槍一彈的情況下消除了無處不在的恐慌。令人驚奇的是,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從2012年8月初的6.3%和7.0%,下降至本月初的2.3%和2.1%,比英國國債的收益率還要低。

德拉吉在傑克遜霍爾研討會上指出,他“確信”,今年6月宣佈、目前已在實施的一攬子措施將會對“需求產生預期中的提振”。人們有理由對此感到懷疑。在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的6年裡,名義需求僅增長2%。信貸渠道仍未恢復健康。財政政策也繼續收緊,即便利率接近於零:經濟合作組織(OECD)預測,2014年,經周期性調整後,歐元區財政赤字與GDP的比率將從2013年的1.4%進一步收縮至0.9%。歐元區各國競爭力依然存在顯著差異。在通脹水平如此低的時期,這些問題更加難以解決。它正使那些容易遭受沖擊的歐元區國家陷入通縮,提高了它們的實際負債水平。與此同時,信用程度高的歐元區核心國家成為需求“黑洞”:今年德國經常賬戶盈餘可能高達GDP的8%。

歐洲央行近期承諾購買“簡單透明的資產支持證券(ABS)”的寬泛組合。它希望,這將改善歐元區內部的信用媒介。它還希望,通過該購債項目和其他已經宣佈的項目,歐洲央行將能夠將資產負債表的規模擴大至兩年前的水平。這很明智。之前,在其他央行(它們的問題遠小於歐元區要處理的問題)正避免過早退出此類支持之際(見圖表),讓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收縮相當於歐元區GDP的10%則是錯誤的。此外,歐洲央行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強化了其前瞻性指引的效力。歐洲央行多年來堅持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它理應如此。

然而,盡管採取了所有這些行動,歐元區錯綜復雜的問題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內得到解決。實際上,即便是歐洲央行也預計未來最多只會溫和增長。那麼,歐洲央行應該出台更多舉措嗎?最重要的是,其他政策制定者需要提供什麼樣的支持?

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是,歐洲央行是否應該購買政府債券——假設按照成員國占歐元區GDP的比重來購買——從而啟動直接量化寬松政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高官們在今年7月的一篇博文中指出,此類QE將是有效的。他們說,這將讓歐洲央行的目標更加可信,並對包括債券和股票(很可能還有匯率)在內的金融資產價格產生重要影響。

我贊同歐洲央行應該嘗試量化寬松。對政策制定者來說,當前局勢極為嚴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動用這項非常有用的工具。但債券收益率已經大幅下降,QE將不再有兩年前那麼令人驚艷的效果。此外,歐洲央行顯然將會承擔信用風險。它將因為對政府進行貨幣融資而受到指責。我認為歐洲央行應該推出QE。但歐洲南北之間的爭吵肯定會白熱化。

此外還可以採取什麼舉措?從德拉吉的演講中可以看出,一個可能是積極運用財政政策。理想的做法應該是增加公共投資和減稅並行,尤其是在仍有財政調整空間的國家。財政立場總體而言過於緊縮——經合組織預計,在發生深度衰退的情況下,財政赤字與GDP的比率也將僅為2.5%。正如德拉吉所要求的那樣,歐元區各國需要大力改革,以提高供給潛力,以及通過刺激投資來促進需求。德拉吉決心在必要時動用一切可用工具來擴大需求、增強供給潛力和提高競爭力,這顯然正是歐元區必須努力做到的事情。新一屆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需要維護常識和增長,而不是再次堅持吃苦政策。

這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問題。歐元區成員國的民眾對高失業率和深度衰退的忍受力令人印象深刻,但這種忍受力不可能是無止境的。如果大國持續倡導民眾忍受,很可能就會引發民粹主義的反應。遺憾的是,這正是我們在蘇格蘭看到的結果。我們可能很快在其他地方也能看到這種結果。誰能保證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黨魁馬琳‧勒龐(Marine Le Pen)不會成為法國下一任總統?一旦意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Matteo Renzi)下臺,誰會接替他?沒錯,這些歐元區成員國需要採取行動。但它們肯定需要支持。德拉吉已經指明瞭道路。歐元區應當遵循這一路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