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1日
諾獎得主:下一場經濟危機仍有可能由西方而起
來源:BBC中文網
日期:2014/11/10
史蒂格利茨認為,若中國經濟仍要保持6%至7%的增長,需要關注內需,包括在醫療與教育上增加投入,創造更可居的城市,以及提高薪資水平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施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近日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警告稱,資產價格泡沫和由向(經濟)系統中流動性注入而導致的市場扭曲,將在未來兩年給全球經濟帶來「嚴重的風險」。
他還警告稱,若全球再發生一次經濟危機,則仍有可能從西方國家而起。「若資金能夠帶動生產,並用這些資金來建醫院、港口等項目擴張經濟,那沒有問題。」
「但在西方,目前的資金只用來衝高諸如土地等資產價格,並造成泡沫。」施蒂格利茨反問,「這些(資產)價格是泡沫價格,還是真實價格?」
史蒂格利茨還表示,在西方,上一次經濟危機中所展現出的銀行系統問題仍未被修複,各國央行能夠用來解決下一輪危機的資源和工具也十分有限,一些國家的國內政治問題也讓決策變得更加困難。
在被問及中國經濟問題時,施蒂格利茨表示,相較西方經濟體,中國的情況則不同,尤其是決策者在調動資源和工具時更加游刃有餘;而國內政治在對待經濟決策時,也不如西方國家那麼眾口難調。「中國的經濟是一個更容易管理的經濟。」
「系統問題尚未解決」
不過,雖然中國經濟也有諸如控制泡沫等挑戰,但最深層次的問題在於缺乏信任。「這種對信任的缺乏,以很多種方式展現,」他在紐約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舉例說,比如目前中國處理的腐敗問題,反腐不僅是對腐敗的打擊,還是政府在中國社會中重塑信任。
「但隨著腐敗問題的進一步暴露,人們也意識到這個問題有多大,」施蒂格利茨說。另外還有環境污染和社會不平等問題,都讓信任赤字暴露無遺。「不平等現象提醒我們,中國確實有增長,但(增長)並沒有惠及所有人。」
他表示,相比美國,中國在解決社會底層溫飽問題上做得更好。雖然奧巴馬曾誓言要改善社會不平等,但美國的貧富差距問題在奧巴馬執政期間仍然十分之大。而在更上層的差距,中國和美國一樣都很大。
「這就說明,這個系統的問題尚未解決,」施蒂格利茨對BBC記者說,「只要這個系統不被修複,人們將更加不信任這個系統。」他強調,正是由於中國在其政治話語中長期強調「共同繁榮」,才使得修複這一系統變得更加迫切。
保持增長關注內需
上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再次下調了2014年和2015年全球經濟的增長前景。IMF認為,201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比其7月份的預測下降了0.1%。而2015年,全球經濟將從此前預測的4%,下降至3.8%。
IMF研究部主任奧利維爾‧布蘭查德(Olivier Blanchard)說,全球經濟復蘇「微弱和不均」。此前,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也因美國的緩慢復蘇和歐洲的經濟脆弱,下調了對全球經濟的增長預期。
史蒂格利茨對BBC記者表示,相較歐洲和美國,中國的經濟仍然處於相對良好的狀態。一些研究認為,自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貢獻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增長。「不過,若中國經濟下降,對全球經濟也將有所影響。」
周日(11月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的講話中,將中國經濟的放緩趨勢描述成「中國經濟的新常態」。不過他表示,「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他說。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平均增幅為7.4%。
史蒂格利茨認為,若中國經濟仍要保持6%至7%的增長,需要關注內需,包括在醫療與教育上增加投入,創造更可居的城市,以及提高薪資水平等。他認為,相較於歐洲與美國難以協調的國內政治而言,中國在這方面更有優勢。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