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2日

精神疾病難題折磨英國經濟


來源:金融時報
日期:2014/07/16

比起身體疾病、貧窮或者失業,抑鬱和焦慮造成了更大的痛苦,還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不過,我們可以用有效和相對廉價的治療方法來應對。然而,在英國罹患精神疾病的成年人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接受了治療,相較之下,90%的糖尿病患者都得到了治療。患精神疾病的兒童中,僅有四分之一的人得到了有效的治療。這種治療上的不到位是不公正的,也是極為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對精神疾病繼續抱有偏見,同時對有效的治療手段也缺乏認識。我們必須現在就終結這種可怕的狀況。

以上就是一部令人信服的新書的主要論點:《健康成長:循證心理療法的力量》(Thrive: The Power of Evidence-Based Psychological Therapies),由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教授理查德‧萊亞德(Richard Layard)和牛津大學(Oxford)教授戴維‧克拉克(David Clark)合著。前者是一位著名的經濟學家,後者則是心理學家和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ural therapies)領域的權威專家之一。雖然我能評估其中經濟方面的論點,但我不能評判關於認知行為療法的說法。不過,兩位作者提及,負責為英國國民醫療保健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評估療法有效性的英國國家衛生與保健評價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 NICE)推薦使用這種療法。這就使這種服務供應不足的事實顯得不同尋常,乃至令人震驚了。



在英國,每六個成年人當中,就有一人罹患抑鬱症(depression)或者嚴重的焦慮症(anxiety disorders)。在美國和歐洲大陸,情況也是一樣。這些病癥能夠使人喪失行為能力。事實上,這些精神疾病使人喪失社會行為能力的影響,平均而言在嚴重程度上比心絞痛、哮喘、關節炎或者糖尿病高出50%。對於患者來說,精神疾病就好比“內心的敵人”,會攻擊患者的自我,比絕大部分身體疾病更為痛苦。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在高收入國家,精神疾病在健康欠佳的總人數中占到38%。在這些國家,心臟病、中風、癌症、肺病和糖尿病加在一起,才占總數的22%。然而,或許是由於精神疾病仍受到歧視,醫療體系和雇主基本上忽視了精神疾病後果的嚴重性。

最重要的是,現在精神不健康成了影響兒童和勞動年齡成年人健康的最主要疾病。隨著傳染病的影響基本消失,身體疾病主要影響老年人。這就意味著精神疾病造成的經濟後果比身體疾病嚴重得多,更不必說童年時代的精神疾病帶給人的終生傷害了。比如,監獄服刑人員中患精神疾病的比例高得不尋常。約90%的自殺者都患有精神疾病。自殺是一種無聲的瘟疫:“世界上死於自殺的人數相當於他殺和戰爭身亡人數的總和。”2000年有81.5萬人自殺身亡。

作者還強調,精神疾病會顯著加大身體疾病的治療難度。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很難遵循治療方案。而且,精神疾病引發的各種後果會顯著加劇身體疾病。

總而言之,我們有極其充分的理由,至少像積極治療身體疾病一樣去治療精神疾病。但問題是,這是否可能做到。該書認為,當今的藥物以及認知行為療法的有效性已經在嚴格的臨床試驗中得到證明。這是一個用正確的科學方法來開發和試驗治療手段的問題。

兩位作者主張,對於某些病癥(他們提及抑鬱症、焦慮症、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和神經性暴食症),“現有治療手段能夠讓一半或以上的患者獲得持續恢復,其餘患者中有很多人顯著好轉。”這樣的結果並不完美,但比無計可施好得多了。況且,這些療法對年齡小至8歲的兒童也是有效的。最令人鼓舞的是,事實證明我們是自己靈魂的主人。要幫助遭受疾病折磨的人們重新奪回失去的控制,看起來是可能的。

考慮到對社會帶來的經濟成本,包括因精神疾病引起的失業、失去行為能力、工作效率低下乃至監禁等方面的成本,治療精神疾病的花費是值得的。治療的成本並不高昂:與現今醫療體系經常提供的六個月糖尿病療程差不多。然而,在精神疾病方面,多數高收入國家未能履行提供全民醫療保健服務的承諾,這不僅沒有合理的理由,還會造成巨大的經濟、社會和個人代價。作者令人信服地主張這種局面簡直是一個醜聞。

我們中絕大多數人都認識受精神疾病折磨的人。我們都知道精神疾病造成的毀滅性的後果。的確,作者主張,不幸福在按歷史標準如此富裕的社會普遍存在,沒能應對精神疾病是原因之一。如果有關這些療法有效性的說法屬實,那麼我們沒有提供這些療法,不僅僅是一種犯罪,更是大錯特錯了。我們絕不能讓陳舊的偏見阻止我們採取必要的行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