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日

中國五大國有銀行不良貸款規模激增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4/08/30 09:15

今年上半年,中國最大的幾家國有銀行報告不良貸款和已沖銷貸款規模激增,由此可見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對銀行業的衝擊日漸凸顯。

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計算,中國五大國有銀行,即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Industrial &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Ltd. ,601398.SH, 簡稱: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 ,601939.SH, 簡稱: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Ltd. ,601288.SH, 簡稱: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hina Ltd. ,601988.SH, 簡稱: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Bank of Communications Co. ,601328.SH, 簡稱:交通銀行)上半年總計沖銷和轉出人民幣469.1億元(約合75.7億美元)不良貸款,是上年同期人民幣220.7億元規模的兩倍多。這說明國有銀行在考慮到未來仍會出現更多不良貸款後紛紛設法清理賬目。



即便如此,截至6月底,五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仍總計人民幣4,234.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五大行的利潤增長也所有放緩。

中國整個銀行業內的不良貸款水平從其總的資產組合看依然較低。然而,隨著經濟增長降溫令借款人償債能力受到打擊,預計這一水平將會攀升。上半年中國經濟較上年同期增長7.4%,增速低于去年的7.7%。經濟學家們擔心,如果未來幾個月情況沒有顯著改善,中國可能無法實現政府今年的增長7.5%的目標。

標準普爾的銀行分析師廖強表示,中資銀行的資產質量仍面臨下行壓力,尚未看到這種情況何時能逆轉,未來這種惡化很有可能加速。

官方數據顯示,上半年銀行系統新增不良貸款已經超過了去年總的增幅。

中國監管機構近年來已經敦促銀行在收益依然足夠強勁的情況削減更多不良貸款,政府也放寬了減記管制。

今年上半年五大行淨利潤合計人民幣5,09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9%,但增幅遠低於中國經濟景氣年份通常達到的20%的水平。不過按照國際標準,五大行上半年利潤表現仍然強勁。

上一次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問題爆發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當時中國政府成立了幾家所謂壞賬銀行的實體來吸納四大國有銀行約人民幣1.3萬億元壞賬,此舉使國有銀行擺脫虧損並在之後得以上市。

為避免未來成本高昂的救助,中國政府一直在推動銀行提早清理問題資產。

包括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在內的這些壞賬銀行(正式名稱為資產管理公司)仍扮演著處置不良貸款的角色。但這些壞賬銀行如今在定價和購入資產方面更加以市場為導向。信達去年在香港上市。

所有五家銀行說,都曾將不良貸款打包賣給壞賬銀行等實體。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管理人員稱,在今年上半年,總計出售了規模達人民幣193億元的不良資產。

中國最近已經允許五個地方政府建立壞賬銀行,從當地銀行吸收不良貸款。這五家壞賬銀行分別位于上海、安徽、廣東、江蘇和浙江。這些地方位于華東和華南這兩個銀行業不良貸款集中區。銀行業稱,鋼鐵貿易、制造業和小企業的不良貸款正在上升,這些領域受到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及政府解決產能過剩的努力的沖擊最大。

輝立證券(Phillip Securities)銀行分析師陳星宇表示,考慮到不良貸款激增,同時政府放寬了減記管制,預計銀行業未來幾個月將加快減記速度;更多地方資產管理公司將很快參與進來,它們將提振銀行處置不良貸款的效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