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找到共同利益,美伊融冰不遠了


來源:時報資訊 
日期:2014/06/09 08:36

從兩國建交起,130多年來,伊朗與美國間的關係有起有伏,但整體說來,「起」比「伏」的時候多,而且兩國人民間的關係一直不錯。一旦找到共同的利益,恢復對話也就順理成章了。

雙方領導人的態度是關鍵。阿瑪迪尼杰擔任伊朗總統時,動輒批評美國總統布希是「戰爭狂人」,時時說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布希則把伊朗封為「邪惡軸心」,表明了誓不兩立。

兩人的繼任人選態度大不相同。2008年大選期間,還是總統候選人的歐巴馬一再提醒美國人重新檢視對中東國家的態度,並且許諾一旦當選不排除與任何人見面,「包括阿瑪迪尼杰」。



去年9月,歐巴馬與伊朗總統魯哈尼通電話,是35年來的第一次。通話結束,歐巴馬親自在白宮宣布此事,魯哈尼則立刻以推特發文,還以「偉大的國家」形容美國。兩國領袖既然都有意願解凍,融冰也就為期不遠了。

2011年,伊朗釋放2位關押的美國人,歐巴馬則授權美國官員與伊朗官員面對面接觸。去年11月,伊朗與P5+1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今年2月,美國宣布解除禁令,准許伊朗向美國購買電腦、手機、網路服務等;4月,美國解凍若干伊朗在美資產。

對伊朗而言,考慮的重點之一是如何擺脫持續了8年經濟制裁,那對伊朗傷害甚大。美國的交換條件是伊朗停止發展核武,但伊朗從一開始就否認發展核武。如今魯哈尼強調和平使用核能,歐巴馬則公開支持伊朗在民生設施上發展核能。

對美國而言,考慮的重點之一是希望早日平息敘利亞內戰,而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背後支持者看來就是伊朗。羅斯福總統曾以「通往勝利的橋樑」讚許伊朗。在諾曼地登陸的「D日」70年紀念之際,美國恢復與伊朗的正式會談,結合了歷史與未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