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7日

各國經濟低迷 是因為政策太軟弱


來源:金融界
日期:2014/03/26 15:55 

目前似乎沒有重大經濟危機正在發生的跡象,很多地方的決策者都為此而自我夸耀。比如,歐洲的決策者們正在因西班牙的經濟復甦而沾沾自喜:該國今年的增長速度似乎會至少比先前的預測快兩倍。

不幸的是,這意味著西班牙經濟增速是1%,而不是0.5%,該國的經濟狀況非常低迷,青年失業率高達55%。就連這也可以被當成是個好訊息,只能說明我們已經對可怕的經濟狀況司空見慣。現在的狀況之糟糕,已經超出了幾年前每個人的想象,但大家似乎越來越接受這種悲慘局面,已經把它視為一種新這種事是怎麼會發生的呢?當然,它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近我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大量思考,部分原因是有人讓我對日本擺脫通貨緊縮陷阱的舉措進行一個新的評估。我認為,我所稱為的“怯懦陷阱”是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它既是指一些政策制定者某種貫徹始終的傾向:他們大體上擁有正確的思路,但在現實中卻畏首畏尾;也是指這種怯懦最終在政治上、甚至在經濟上導致的事與愿違。



換句話說,葉芝(Yeats)說得對:最優秀的人信心盡失,最糟糕的人卻滿心狂熱。

關於“最糟糕的人”:如果在過去幾年里,你對經濟辯論有所關注,你就知道美國和歐洲都有勢力強大的“痛苦黨團”(pain caucuses)——這些黨團極有影響力,強烈反對任何有可能讓失業者重返工作崗位的政策。美國和歐洲的“痛苦黨團”之間存在著重大差別,但它們都總是錯誤,又從不自我懷疑,其斑斑劣跡同樣令人側目。

在美國,華爾街和國會各有一批人,五年多來一直發布著聳人聽聞的警告,說會出現通貨膨脹失控和利率飆升。你可能會認為,既然這些可怕的預言一個都沒有成真,人們可能就會重做考慮,但是這些年來,同樣這一批人還在受邀作證,而他們也仍然在老調重彈。

與此同時,歐洲大陸采用嚴厲的緊縮計劃已經四年了 。這些計劃的設計者告訴我們不要擔心它們對就業和經濟增長的負面影響——它們對經濟的影響會是積極的,因為緊縮政策會激發人們的信心。不用說,信心仙女從未出現過,而經濟和社會卻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盡管如此,這些權威人士卻說,緊縮必須繼續,直到提振信心為止。

那麼,優秀的人有怎樣的反應呢?

優秀的人的確有,他們不認為大規模失業的局面是無法挽救或者是不應該挽救的。奧巴馬政府的核心——或者至少是經濟模式——沒有問題。美聯儲(Federal Reserve)頂住了那些聲稱魏瑪之春、通貨膨脹即將來臨的人的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公布了研究成果,駁斥通貨緊縮無痛的說法。但是,這些優秀的人似乎從來不愿意將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

最經典的一個案例就是奧巴馬的刺激計劃。由於當時糟糕的經濟局面,這項計劃的力度明顯不夠。這並非所謂的后見之明。我們當中有些人一開始就警告稱這項計劃可能力度不夠——而且因為它被過度吹噓,持續的高失業率可能最終會使公眾對整個刺激計劃失去信心。事實證明,果然如此。

人們不太了解的是,美聯儲其實已經以自己的方式做了同樣的事情。從一開始,負責貨幣政策的官員就排除了最可能會發揮作用的貨幣政策——尤其是那些發出愿意容忍(至少臨時容忍)較高通脹率的信號的政策。所以,他們實施的政策讓人們失望,最後還給人留下了無所可為的印象。

甚至連日本可能也處於同樣的狀況——這就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日本徹底摒棄了過去的政策,最後采納了西方經濟學家在15年甚至更長時間內一直推崇的激進貨幣刺激政策。然而,人們對整體情況仍然缺乏信心,在制定通脹目標等政策方面,仍然傾向於把標準訂得低於實際需要。這樣,日本無法實現“經濟騰飛”的風險也隨之增加。新政策給日本帶來的經濟增長,根本不足以使它真正擺脫通貨緊縮。

你或許會問,為什麼優秀的人會這麼怯懦,而壞人卻充滿自信。我認為,答案與階級利益存在很大關係。但是,這是另一個專欄應該討論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