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天氣因素與庫存重建推高中國糧食進口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3/07/25 12:06

國內肉類需求迅速增長,加上天氣因素影響了最新一季的小麥收成,可能導致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升至20年高位。這不僅會威脅到中國實現糧食自足的努力,還將為未來全球食品價格上漲埋下隱患。

考慮到2013年全球小麥、大米和玉米產量有望達到紀錄水平,眼下中國也可能在價格不大幅波動的情況下,滿足本國對動物飼料和高品質糧食的需求。

從長遠角度看,如果中國大規模的糧食進口成為一種常態,則在糧食供應量吃緊的時候就可能導致全球食品價格大幅上漲,重現去年旱災導致食品價格飆升的一幕。



據業內估計,僅僅過去7週中國就已從美國和澳大利亞進口了500多萬噸小麥和玉米。中國從美國進口的多是軟紅冬麥,這是一種常見的動物飼料。中國全年的小麥進口量預計將達到15年來的最高水平,相當於國內產量的近7%。

隨著中國民眾收入的增長,過去20年時間中國的肉類消費已經增加一倍有餘。2012年中國的肉類產量增加了5.4%。

澳新銀行(Australia & New Zealand Banking Group Ltd. ,ANZ.AU)的資深農業經濟學家Paul Deane表示,過去10年里中國的動物飼料需求每年呈兩位數增長,這是推動中國小麥、玉米和大豆需求的主要原因。今後5-10年時間中國將保持糧食進口持續增長的勢頭。

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簡稱FAO)和國際穀物協會(International Grains Council, 簡稱IGC)有關糧食產量將創紀錄的預期對全球糧價造成拖累。雖然中國糧食進口的增長對糧價構成了支撐,但是也威脅到了自身設定的95%的糧食自足目標。

中國在全球糧食市場的影響範圍迅速擴大。2000年時中國還只是一個規模相對較小的大豆進口國,而如今中國的大豆進口量已經高達全球出口量的三分之二。

2012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大米進口國,今年有望成為頭號小麥進口國並躋身全球前五大玉米進口國。

中國最近進口糧食是因為天氣原因影響了冬小麥的收成。據中國政府預測,今年小麥產量增加了1.3%,至1.1567億噸。儘管如此,但其中大部分小麥質量較差或者不適合人食用。冬小麥佔到中國小麥年產量的90%以上。

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目前預計,2013/14銷售年度,中國將進口500萬噸小麥,5月31日結束的前銷售年度進口了290萬噸。美國農業部(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預計中國2013-14銷售年度的進口量最高有望達到850萬噸,較上年的320萬噸增長超過一倍。

中國海關的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中國大約進口了520萬噸糧食,其中包括140萬噸小麥、100萬噸大麥、150萬噸玉米和130萬噸大米。分析師們表示,下半年的進口量可能增加50%,部分分析師預計2013-14年度的糧食進口總量將達到1,500萬噸。

FAO官員Abdolreza Abbassian表示,雖然中國的糧食產量在不斷增加,但是仍難以滿足國內需求。

中國進口糧食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要重建糧食庫存。過去3年中國政府向市場投放儲備糧,為高漲的食品價格降溫,這令庫存減少。

FAO的Abbassian表示,由於全球糧價已經脫離了紀錄高位,中國開始重建糧食儲備,以便當再次面臨供應衝擊時不必匆忙進口糧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