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羅格夫:失敗的歐洲凱恩斯主義者


作者:肯尼斯‧羅格夫
日期:2013/06/07

對歐元區所遭受的苦難來說,凱恩斯主義並不是什麼靈丹妙藥。而當前出現所謂過度緊縮正在扼殺歐洲的這種極端愚昧觀點,也毫不奇怪。當「反緊縮」的民眾顯然相信有簡單易行的週期性方法去解決困難的結構性問題時,評論家們被成為了政客的大棒,用以抨擊所有可見的目標。

我一直認為,歐元區的困難源自於歐洲的金融與貨幣一體化進程過度超前於實際的政治、財政和銀行聯盟。這並不是凱恩斯所熟悉的問題,更不是他試圖要解決的那種問題。

首先,任何用來應對歐元區危機的可行策略,都必須涉及大量週邊國家債務的資產減值(或減免)。而這些國家內部涉及大量銀行及政府的合併債務——這令歐洲各地的區別都變得模糊了——使得快速可持續發展成為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美夢。



這絕不是我第一次強調要整體削減債務。兩年前,在一篇叫做《歐元的頑固大師們》的評論中,我寫到:「歐洲處於憲政危機當中。似乎無人有權對其周邊國家的債務危機強加可行的解決辦法。政客和政策制定者們都在追求更龐大,但其現實緊縮適用條件更加窄的救助方案,卻不願去大範圍重整葡萄牙、愛爾蘭和希臘顯然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

我以前的合著者卡門·萊恩哈特(Carmen Reinhart)也發表了類似的觀點——也許表達得更清晰。在2010年五月華盛頓郵報的一篇社論中,她描述了「與歐洲債務危機有關的五個謊言」,其中第三個謊言就是:財政緊縮能解決歐洲的債務災難。我們在不同的情境下重複過好幾十次這個說法,所有公正的觀察家都可以證實這一點。

在債務重整得過程中,歐元區北部國家(包括法國)將會看到好幾千億歐元化為烏有。即使當局像其應該做的那樣給硬性要求銀行的大債權人承擔大量損失,北部各國的納稅人也要被迫注入大量的資金到各大銀行。這好幾千億的歐元已經損失了,而假裝它們沒有消失的把戲不可能無限期地持續下去。

要達到適度削減公共和私人債務負擔的目的,一個比較溫和的方法是讓這些國家產生一段時期持續但溫和的通貨膨脹,正如2008年11月我在一篇名為「當前通貨膨脹相對債務而言危害更小」的評論中所提議的一樣。持續溫和通脹有助於更快降低房地產的實質價格,而且很可能會使德國的工資水準比歐元區週邊國家上漲得更快。在四年半前,這是一個妙策。現在也不失為一個好主意。

還需要做些什麼呢?其它的步驟包括在國家層面進行經濟調整以及歐元區的政治一體化。在另一篇評論「無中心的歐元區行不通」中,我斷定「如果沒有進一步更深層次的政治和經濟整合——最終可能不會涵蓋當前所有的歐元區成員國——歐元甚至存活不到十年之後。」

現在,所有人也許都在關注德國,但在決定歐元命運上起關鍵作用的其實是法國。德國無法長期單獨背負起歐元的責任。法國需要成為經濟增長與穩定的第二個靠山。

暫時的凱恩斯需求方法也許有助於保持短期的內部增長,但它們不能解決法國長期的競爭力問題。與此同時,法國和德國都必須就幾十年內引起更大政治聯盟的方法上達成一致。否則,未來銀行業聯盟和財政轉移支付將會無法取得必要的政治合法性。

正如我的同事傑佛瑞·法蘭克爾(Jeffrey Frankel)所說的一樣,20多年來,德國精英們都堅持認為歐元區不會成為一個轉移支付聯盟。但最終,事實證明普通德國民眾是對的,而精英們錯了。確實,如果歐元區要生存下來,北部國家就需要用新的貸款來繼續幫助其週邊國家,直到這些國家可以再次從私人市場融資為止。

所以,鑒於德國將會包攬更多的帳單(無論歐元區是否能維持),它如何能利用好其資產負債表的優勢來減輕歐洲的經濟增長問題?當然,儘管它存在明顯的隱性財政風險,德國也必須繼續默許歐洲央行發揮更大的作用。沒有人能保證前進的道路上會一路順風。

現在廣為流傳著一些利用德國的低借貸成本來幫助其夥伴國家,而不是簡單地擴大歐洲央行的資產負債表的方案。然而,為了讓責任分擔起到作用,歐元區領導得停止幻想在沒有更大的政治聯盟的情況下,單一貨幣還能存活二三十年。

債務減免以及擔保將不可避免地讓德國政府債務膨脹起來,正如當局被迫拯救德國各大銀行一樣(很可能還有週邊國家的銀行)。但對其行為背後的邏輯進行公開透明闡述並爭取廣泛認可的速度越快,長期成本就會越低。

在我看來,利用德國資產負債表來直接援助其鄰國,比起假定中由德國主導的財政擴張所引發的「涓滴」效應更可能起作用。但不幸的是,近來關於歐洲的爭論中正是缺乏這一點:不管反緊縮運動變得多麼聲勢浩大,凱恩斯主義都不可能是解決單一貨幣債務和經濟增長災難的靈丹妙藥。

(作者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現為哈佛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