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29日

數據顯示中美貿易失衡程度低於此前評估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3/05/28 16:20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週二發佈的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最大和第二大經濟體之間的貿易失衡程度要低於此前的估算值。

因為涉及到了重複計算,衡量貿易流量的傳統方法誇大了進出口規模。許多商品在生產過程中要求使用其他進口的商品及材料,但在計算出口規模時並未將其扣減。

OECD已開始通過附加值測算法來消除重複計算。通過這一方法,OECD發現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聯繫與傳統方法的測算結果有著很大的不同。

由於附加值測算法非常複雜,OECD正在對回溯至2009年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

今年1月份,OECD通過附加值測算法計算得出,美國相對於中國的貿易逆差規模較傳統統計方法(貿易總量)的測算值低25%,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中國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使用了許多由美國企業提供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直接來自美國或經由日本和其他第三方輸入,相關產品最終會銷售給美國消費者。



在這幾個月時間裡,OECD收集了更多由幫助中國製造商品的美國企業提供的服務信息,以及更多關於香港和其他轉口貿易涉及地點所發揮作用的信息,由此推算出若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2009年美中貿易逆差規模較以傳統方法測算出的數值少三分之一。

但OECD表示,雖然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出的美國相對於中國、美國相對於加拿大和美國相對於墨西哥的貿易逆差規模要低於傳統方法的測算值,但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出的美國相對於日本、美國相對於德國的貿易逆差規模要高於傳統方法的測算值。

OECD附加值測算法第二階段的分析還顯示,1995-2009年,大多數國家商品生產過程中使用的來自本國的原材料數量減少,來自進口的原材料數量增加。從國內供應鏈的角度來看,這一現象似乎說明了分散化問題,即同一國家的企業運營關聯性下降;但從全球供應鏈的角度來看,反而又說明產業集中度上升。

此項分析還表示,若以附件值測算法計算,相鄰國家(比如法國和德國,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貿易規模要低於傳統方法的測算值。

若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作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憑藉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在全球貿易中發揮的作用要超過傳統方法的測算值。

若以傳統方法測算,法國是德國最大出口市場,也是後者最大的進口來源地。但若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美國是德國最大的出口市場以及最大的進口來源地。

造成這一局面的一個原因是法國和其他歐盟國家出售的產品中都有德國部件,而在德國從歐盟其他國家購買的產品中,美國零部件佔據了大頭。

OECD貿易和競爭力統計部負責人Nadim Ahmad,如果以附加值測算法計算,美國對於全球所有國家來說都是更重要的出口目的地,也是更重要的進口來源地。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