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7日

遠離對沖基金



來源:華爾街日報/BRETT ARENDS
日期:2013/03/27 07:11

對於對沖基金經理們來講﹐現在可不是什麼好光景。在過去的幾年間﹐對沖基金行業頻頻受到打擊令人尷尬的醜聞和基金破產的消息不絕於耳﹐此外﹐很多對沖基金的收益也頗令人失望。但是人們仍在不斷地買進對沖基金。因為除此之外他們不知道還能投資些什麼。

所以﹐我為新專欄“我的最佳抉擇”所做的最好一件事是告知各位讀者:是時候賣出對沖基金了﹐至少大部分的對沖基金都該賣。

對沖基金經理們通過向富有的投資者們兜售兩樣東西來生財:希望和專享。你既寄希望於這些開口閉口談論著“阿爾法”、“貝塔”和“歐米茄”等字眼(指的可能是他們想用從你身上賺來的傭金去買的手表)的薩滿巫師﹐能憑著他們的數學天賦﹐已掌握了能讓你富甲天下的金融投資煉金術。與此同時﹐當你成功認購了某只對沖基金﹐而那些等閑之輩卻沒有的時候﹐“專享”的快感又會油然而生。



這場遊戲看起來越來越精彩了。位於芝加哥的研究公司對沖基金研究(Hedge Fund Research)說﹐對沖基金的資產規模最近創下了歷史新高﹐達到2.2萬億美元﹐超越了金融危機之前的水平。而據估算﹐15年前對沖基金的總資產規模不足3,000億美元。由此可見這個產業的膨脹之迅速。

但是投資者們有必要做些簡單的計算。雖然我們並不清楚未來10年全球金融資產的總回報率究竟將是多少﹐不過為了便於討論﹐讓我們假設未來10年的回報率與歷史紀錄吻合。據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斯特恩商學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統計﹐在過去的80年間﹐由60%的股票和40%的債券組成的基準資產組合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約為8%。由於大多數對沖資金經理每年收取約2%的基金管理費用﹐外加相當於投資收益總額20%的收益提成﹐因此﹐為了達到8%的淨收益率﹐對沖基金在扣除各項費用前需賺取差不多12%的收益。換句話說﹐對沖基金每年必須要跑贏市場50%﹐才能與低成本的股票及債券資產組合產生的收益相當。


究竟有多少只對沖基金能跑贏大盤還是個謎。追蹤對沖基金行業表現的標準指數都存在一個漏洞:這些指數僅統計了那些願意上報收益狀況的對沖基金的數據。而那些已經破產以及業績尷尬的基金則沒有提交數據。因此﹐對沖基金的標準指數均未覆蓋諸如2006年破產的不凋花顧問公司(Amaranth Advisors)、2007年破產的Sowood Capital、甚至2008年破產的伯納德‧麥道夫(Bernard Madoff)等基金公司。即便如此﹐這些指數看上去仍令人失望。對沖基金研究編纂的對沖基金加權綜合指數過去3年及過去10年的表現均不及基準資本組合的收益率。業內資深人士稱﹐我們有理由相信對沖基金在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它們面世之初時的表現要好於當前﹐但這個論點並無綜合數據支撐。當時﹐追逐行業內有限機會的對沖基金比現在要少得多。1990年﹐對沖基金的資產總額僅為380億美元﹐還不足當前對沖基金總規模的2%。一個顯而易見但值得重申的問題是﹐投資於對沖基金的資金越多﹐對沖基金跑贏市場的可能性就越小。資金湧入對沖基金的高潮恰好在2008金融危機爆發前夕。

當然﹐這個行業也不乏出類拔萃的明星基金。有些人還通過它們發了大財。此外﹐對沖基金在理論上也並無任何不妥。與典型的傳統型共同基金相比﹐典型對沖基金的靈活性要高得多。無論是小型美國公司股票﹐還是低迷的歐洲國家債券﹐哪裡有好的投資機會﹐對沖基金就可以投資在哪裡。對沖基金不僅能夠賭漲投資標的﹐也能賭跌投資標的。

但是﹐即使行業內的佼佼者也仍然都是些自私自利的家伙﹐記住這個道理對你大有裨益。為吸引投資者﹐對沖基金必須得“有所作為”﹔他們把客戶收益總額的20%揣進兜里作為提成﹐卻不用分擔客戶的損失。因此﹐對沖基金經理們絕對有理由鋌而走險。從對沖基金的定義上看﹐其本身就缺乏透明度和流動性﹐這使得沒有哪位投資客能夠確信投資一定會有所回報。

假設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的股價下週將暴跌30%﹐投資者便有可能基於此做出明智的決定──要麼趁機追加投資要麼拋掉手裡的該公司股票。但是﹐假設你的“絕地騎士精選塞塔拉丁美洲衍生宏觀機會基金”(Jedi Knight Focused Theta Latin America Derivative Macro Opportunity Fund)將要虧損30%的時候﹐你卻不知如何是好了。因為你什麼也做不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Th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接到的投訴文件多如牛毛﹐這些投訴來自既聰明又富有、並和你一樣手足無措的投資者──只可惜你們的頓悟為時已晚。對沖基金的歷史投資收益令人沮喪。埃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戈伊蘇埃塔商學院(Goizueta Business School)的伊利亞‧迪夏(Ilia Dichev)和哈佛商學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的格溫‧於(Gwen Yu) 2009年進行的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研究顯示﹐1980年至2007年間﹐投資者的對沖基金平均年化收益僅為6%。即便老祖母通過投資長期國債獲得的年化收益都有5.6%呢。

我們發現﹐對沖基金行業的領軍人物也常常是該行業的著名批評家。對沖基金公司AQR(位於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創始人之一克利夫‧阿斯尼斯(Cliff Asness)說﹐對投資者來講﹐有太多基金都屬於糟糕的交易。在一次接受採訪時﹐阿斯尼斯稱﹐對沖基金往往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他們只是借貸和投機﹐而不去控制風險。從事這個行業幾十年﹐阿斯尼斯找到了不少能帶來價值回報的對沖基金策略﹐但是基金經理們卻把大部分的收益收進了自己囊中。他說﹐投資者自己有能力創造更高的收益﹐只要聘請一位收費低廉的理財經理去押注每一宗已公佈合併交易所涉及的公司股票即可。

所有蘊含了虛榮價值的奢侈品都要價不菲。但至少﹐你的卡地亞(Cartier)手表看起來美輪美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