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6日

美國需打造國際經濟新戰略



來源:華爾街日報/ROBERT B. ZOELLICK
日期:2013/02/26 07:16

全球經濟風暴已經過去五年﹐美國的傳統盟友歐盟(European Union)和日本的經濟復蘇依舊艱難。發展中國家正在重塑全球經濟格局﹐但同時也面臨巨大挑戰。美國是唯一一個可以引導國際體系走向現代化從而提供安全、經濟機遇及自由前景的國家。美國經濟振興的戰略不能侷限於本國。其未來的外交政策──對權力和原則的規劃──必須扎根於新興經濟秩序之上。

奧巴馬總統(President Obama)曾說過﹐他欽佩里根總統(Ronald Reagan)的變革思維。若果真如此﹐他應該要求對里根第二任期內在外匯及貨幣事務、貿易、債務和發展方面所作的革新進行評估。里根推動了一套新的國際體系的發展﹐以配合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和經濟滯脹後資本主義的振興。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成功讓蘇聯知難而退﹐ 促進了冷戰的結束﹐同時也使得全球經濟在隨後二十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

美國新的國際經濟戰略應包括五個部分。第一﹐美國應加強與加拿大和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下的合作﹐從而鞏固在美洲的根基。三國合作可以加強能源安全﹐提高生產率﹐並在製造業及其他已經在東亞遭遇成本上漲的行業為北美居民提供優勢。政治上可接受的移民政策以及利用新技術和競爭推動教育創新可以促使西半球走向更繁榮、人口更興旺、更協調以及更民主的未來。



第二﹐以美聯儲(Federal Reserve)持續推行的接近零的利率政策為代表﹐最近推出的不同尋常的貨幣政策正將我們帶入未知領地。各國央行嘗試了幾乎所有辦法來刺激增長﹔如果日本有任何警示作用的話﹐下一個策略就是競爭性貶值﹐這樣就有掀起新一輪保護主義的風險。“匯率操縱”可能會成為一個遠遠超出對中國政策爭論的危險。世界經濟需要在某個時候戒掉對低息及負實際利率的依賴。美國應該預見到這些危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也可以幫助制定匯率政策的標準﹐並擔當吹口哨的裁判﹐即便它可能無法真正實施懲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應預見到這種風險﹐並將現有的世界貿易組織協議付諸實現﹐即各經濟體必須“避免操縱匯率……以謀取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第三﹐美國需要打破開放市場的僵局。作為世界領先的經濟體﹐美國應首先嘗試通過世界貿易組織加強國際貿易的增長。正如我在彼得森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的同事所指出的﹐受阻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帶來的碩果現在到了收獲的時候了:終止農產品出口補貼﹔限制食品出口控制﹔取消最窮國家幾乎所有出口的關稅和配額﹔加快清關流程﹔改善解決爭端體系的透明性和行動速度。

接下來﹐美國需要讓世界貿易組織跟上世界經濟急劇變化的步伐。過去的世貿組織協議對158名成員彌足珍貴。但有些經濟體希望更進一步﹐減少在服務業貿易、環境產品和服務、政府採購及數字經濟等重要領域的壁壘。

例如﹐服務業貿易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推動創新、提高生產率和增加就業都至關重要﹐而服務業在監管、許可批准、分區及其他方面面臨的壁壘往往相當於30%或以上的關稅。由於世界貿易組織的自由化陷入僵局﹐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轉向雙邊或多邊自由貿易協定﹐其中有些協定解決了較新的議題。美國應採納各個行業和領域的標準﹐形成世界範圍內世界貿易組織原則﹐對互惠互利的所有經濟體開放。世界貿易組織還需要針對國有企業公平貿易的新規定。

不過美國還應採用自由貿易協定來開拓市場。不需要更大的政府和更多開支﹐貿易競爭就可以推動結構改革和經濟增長。奧巴馬政府已經討論過跨太平洋和跨大西洋協定﹐但卻連一項新的自由貿易協定都未達成。美國貿易代表柯克(Ron Kirk)2009年表示﹐奧巴馬政府並沒有過度熱衷於撮合交易。實際上美國一直是“懈怠”狀態。

第四﹐性別平等不僅僅合理公道﹐也是聰明的經濟學。如果無視半數人口的才能﹐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美國應帶頭找出在健康、教育、信用、就業和創業方面抑制女性的結構性壁壘。

最後﹐美國需要將自己的發展重點與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相匹配。奧巴馬總統應擴大他在2009年宣佈的全球食品安全動議﹐提高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及其他貧窮地區的農業生產率及價值鏈各個環節的生產﹐包括通過私有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增加當下的全球需求﹐同時也為將來累積生產率。

美國可以帶頭推動中等收入經濟體發展公私合作的基礎設施模式﹐從“一次性”轉到“交易流”模式。美國貨幣政策造成的儲蓄零回報會使基礎設施投資具有吸引力。

除提供融資外﹐私有領域還可以改善基礎設施的設計、運營和維護。從印第安納州來看﹐聯邦政府採用公私合作形式發展基礎設施也是有利可圖的。

美國政府已經討論過上述部分議題﹐但卻極其被動﹐看起來像是不願帶頭。光國務院講話是不夠的。要制定出一項國際經濟戰略﹐新任財政部部長就需要協調政府各個部門以及多邊經濟機構的政策。美國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國際經濟戰略是新外交政策的核心。

(本文作者佐利克(Robert B. Zoellick)曾擔任世界銀行(World Bank Group)行長、美國貿易代表以及副國務卿。目前他是哈佛大學(Harvard)貝爾弗中心(Belfer Center)及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研究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