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日

從美日經驗看台灣房市長期發展



來源:工商時報/元大寶華專題報告
日期:2013/01/01

以美國經驗為例,1935~1947年、2004~2011年美國曾兩度出現人口紅利現象,勞動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均在67%之上,對房屋需求強健,有利房價上揚。以第二次人口紅利時期為例,各項房價波段高點數據與2003年底相比上漲2~4成。按時間排序,2006年7月S&P/Case-Shiller房價指數上漲37.2%,同一時點成屋銷售中位價上漲24.6%;2007年03月新屋銷售中位價上漲34%;2007年04月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房價指數上漲25.4%。對照同期間美國消費者物價上漲率,介於9.4%~11%之間,立見房價漲幅之明顯。

而此現象部分受到2000年03月間網路泡沫破滅,聯邦準備理事會(Fed)為激勵經濟,自2000年07月起不斷調降目標利率,致聯邦資金有效利率由當時的6.54%一路下滑至2003年12月的0.98%之影響。由於利率快速下降,資金停泊在銀行獲利微薄,且30年期房貸利率與資金借貸成本相應降低,在基本需求支撐與過多的資金湧入房市投機下,造就房價的上揚。



在低利率、資金氾濫、金融機構過度放貸、主管機關監督不周等因素交織下,美國房市吹起泡沫,加以2004年05月起,聯邦資金有效利率隨貨幣政策逐步收緊而節節上升,迄2006年07月已增至5.24%,並連續一年維持在此水準附近,造成挹注房市的資金量大減,房價止升轉降,加以房貸戶還款壓力因利率調升過快、利率水準過高而急劇增加,終致信貸不良戶大量違約,釀成2007年的次級房貸風暴,並且因信貸體系癱瘓效應透過國際金融市場傳遞至各地,而衍生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嘯。

雖然美國房屋市場歷經先前的重創,但在基本需求、三次量化寬鬆措施及低利率促使經濟回暖等因素支撐下,2011年09月起全美住宅建築商協會(NAHB)編製的房屋市場信心指數即率先回升,2012年起相關房市數據同樣自低檔回溫,釋出持續復甦訊號,無論是成屋或是新屋銷售均呈現價量齊揚現象,銷售中位價上漲超過兩成,銷售戶數增加超過四成。在價格方面,2012年06月成屋銷售中位價較當年01月低點上漲22.1%,而2012年8月新屋銷售中位價較2010年10月低點上漲22.6%。在銷量方面,2012年8月成屋銷售戶數較2010年7月增加42.5%,而2012年9月新屋銷售戶數較2011年2月增加42.5%。

再來看日本經驗,在1964~2003年的人口紅利期間,日本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平均為68.4%,對房屋需求強勁,日本市街地價格指數相應呈現升勢。加以,1980年起日本逐步放鬆金融管制,有利資本在國際間自由移動,而1985年09月下旬,由於美國財政赤字嚴重,為緩和其國際收支不平衡,日本迫於美國壓力與之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透過讓美元貶值方式增加美國出口競爭力,改善其貿易逆差,資金因此大舉匯入日本,日圓也因而相對美元大幅走升。

此時,日本銀行採取寬鬆性貨幣政策協助出口產業與激勵經濟,自同年12月起將基準貸付利率由已維持27個月的5%分次下調,迄1987年03月已調降至2.5%,並維持2.5%的利率水準直到1989年04月間,同期間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亦大致呈現下滑態勢,反映金融市場上資金充裕,浮濫的資金因而大舉湧向股票及房地產等市場。在基本需求支撐以及巨額資金的挹注下,日本房地產市場出現異常榮景。1985~1990年代初,日本全國及六大都市市街地價格指數狂飆,1991年全國市街地價格是1985年的1.62倍,六大都市更達3.07倍,其中商業地漲幅驚人,全國、六大都市價格分別是1985年的1.81倍、4.03倍,若僅計算住宅地,全國、六大都市價格各是1985年的1.51倍、2.69倍,足見房市泡沫的巨大。

1989年05月日本銀行貨幣政策由鬆轉緊,將基準貸付利率由2.5%一路上調,迄1990年08月已調升至6%,無擔保隔夜拆款利率相應陡升,1991年4月8.23%的利率水準已較1987年06月的3.3%相去甚遠。在資金取得成本大增下,投入房市的資金大量減少,資產價格泡沫因而破滅。資料顯示,2001年全國市街地價格較1991年下跌36.6%,六大都市更下跌67.9%,其中商業地跌幅最深,全國、六大都市分別較1991年暴跌53.7%、82.8%,若僅計算住宅地,全國、六大都市價格各較1991年減少23.9%、57.6%。而在房市榮景期大量投資的企業、家庭、金融機構等,由於房地產價格暴跌導致財富嚴重縮水,購買力大幅下降,甚至一度出現通貨緊縮,日本經濟也因此失落十年。

2004年起,日本脫離長達40年的人口紅利期,迄2012年勞動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降至62.88%,預期此後將持續減少,2050年降至51.52%,至2060年僅剩50.94%,顯示房屋市場缺乏基本需求支撐,房價難以回升,即便在金融海嘯後,各國陸續施行量化寬鬆及低利率政策激勵經濟,造成全球游資氾濫,四處尋找投資標的,然在欠缺炒作議題下,即便利率長期逼近零,日本房地產價格仍反彈乏力,持續呈現疲軟態勢至今。

綜合美、日經驗,雖然美國房市歷經2007年次級房貸風暴席捲,但近期房市持續回溫,因其滿足貨幣環境寬鬆與基本需求兩大條件,而日本房市在泡沫破滅後一蹶不振,原因在於雖然滿足金融市場游資眾多條件,但缺乏基本需求支撐,致其房市欲振乏力。有鑑於此,研判2016年起台灣房地產市場可能將出現走下坡徵兆,迄至2027年後由於欠缺基本需求支撐,即便貨幣環境極度寬鬆,預期房屋價格將呈現明顯下降之勢,與近期因政府推出特種貨物及勞務稅、實價登錄等抑制房市投機措施,造成投機客縮手而致房價小幅下跌現象大相逕庭。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