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4日

解讀財經新聞贏錢良方



日期:2012/06/04

有人批評,我最近發表的經濟評論「越來越不像樣」,只顧談論哲理、意識形態,以及一些跟經濟沾不上直接關係的資訊,鮮有集中火力評論投資和經濟大勢。

經濟大師馬素爾在他的一篇大作《經濟真諦》中寫道:「研究經濟理論儼如觀測潮汐漲退的規律,不像地心吸力定律那麼簡單和難以反駁。人的行為各有不同,不能以偏概全,不同人有不同的行為,難以捉摸。我越加深入研究經濟學,就發覺到我人生中所需用到的經濟理論,佔我學到的所有知識的比率就越少。」

聰明錢多行先一步

我個人認為,研究經濟的目的,是盡量讓最多人可享受到最好的生活水平。我要指出的重點,就是不能把經濟學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劃清一條界線,而只顧專注於經濟方面的資訊。



有經濟學者曾經說過,美國聯邦儲備局一眾理事,加上一大班擁有博士銜頭的經濟師和市場分析師,堪稱是經濟班子中的夢之隊。另一位經濟師說,聯儲局所獲得第一手經濟資訊,較任何人都要多,都要詳盡。那麼,十分倚重經濟模型的一眾聯儲局官員,他們的表現又如何呢?

在2005年7月1日,伯南克接受CNBC訪問時,被問及對樓市泡沫的看法,他這樣回應:「我想我不會認同你的講法,發生這情況的機會微乎其微,我們從未見過樓市出現全國性的大跌市,較合理的說法是樓市將會放緩,但不足以導致經濟嚴重偏離全民就業的大道。」

到了2006年2月中,伯南克指出,樓市過去數年十分強勁,如今稍為冷卻了一點,而建造業活動的放緩程度不會很明顯,樓價將會繼續上升,但氣勢會有所收斂。

如果有人只懂埋首於經濟資訊,他們應該拜讀聯儲局定期發表的經濟報告。這並非說我們不必理會經濟數據和其他新聞,前提是我們要怎樣解讀新聞背後的啟示。而最佳的解讀者,莫過於市場本身。

加維爾在其著作《加維爾的策略:每日在股市爭取最大盈利》中指出,如果交易者和投資者只着眼於財經新聞,忽略了其他因素,他們將要為押錯注而付出高昂的代價。

被財經新聞牽着鼻子走的話,很容易迷失方向,無法看清楚聰明錢的動向。這不是說聰明錢不「看」財經新聞,反而是十分了解這類新聞或消息在這場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

股民睇舊聞 易出錯

聰明錢清楚知道一點:財經新聞或消息有時會誤導一般人,在聰明錢打算入貨的時候被早一步嚇走;或者在聰明錢準備向市場派貨時接貨。直截了當地說:有些時候,財經新聞或消息會使到一般投資者在不適當的時機,作出錯誤的決定。為甚麼?理由其實很簡單,市場去向主要是追着「明日的新聞」,大家都看到的消息已是「舊聞」。

談到目前的市況,環球股市應已把壞消息消化得七七八八,短期內有力反彈,但大家不要奢望股市能闖越對上一個高峯,股市在下半年仍有再跌的風險。另外,金價似乎正在築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