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7日

泡沫市買貨有竅門



來源:生果日報
日期:2012/05/07

我先前曾提到,長線而言,股價與每股現金流比率(Price-to-cashflow Ratio,簡稱市現率)偏低的股票,表現得相當出色,堪稱始終如一:看一看每十年期的股市形勢,就會發現低市現率的股票板塊,有超過九成時間跑贏大市。反觀高市現率股票長線表現強差人意,這在牛市日子尤其明顯。

細看股市十年期複式回報,高市現率股鮮有很突出表現。以大價股為例,高市現率股往往比不上低市現率股。

至於股價與每股營業額比率(Price-to-sales Ratio,簡稱市營率)偏低的股票,無論細價股或者大價股,其表現都有九成時間跑出。相反地,高市營率股票是表現最差劣的板塊。



基金愛追捧概念股

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在市場呈現泡沫、或投機氣氛濃烈時,如在1967和1990年代初,高市營率股會有相對不錯表現,在這樣的環境下,基金經理不會吝嗇,願意以較高價錢追捧概念股和新興股票。但與低市營率股票相比,高市營率股票的表現仍差了一截。

如果你主攻高回報股票的話,宜專注於大公司和知名企業的股票。參考奧沙尼斯所撰寫的《華爾街股市投資經典》,假如你在1951年投資了一萬美元,買入美國的高回報大價股,到了1994年,你的資產會膨脹至超過200萬美元,較所有大價股的平均增幅高出一倍。另有研究發現,倘若你每年按照策略買入回報率最高的五隻道瓊斯指數成份股,你的投資成績將會勝人一籌。

若透過追蹤每股盈利變化作篩選股票方法,最錯的策略是選擇一年期和五年期每股盈利增長最強的股票,這儼如本末倒置,因為每當投資者找到一隻每股盈利增長強勁的股票,很多時奢望股票持續有強勁表現,從而買「貴貨」。

同一道理,主力追捧高毛利股票,投資回報亦往往令人失望。

總括而論,從增長型策略的角度來看,效果較好的做法是吸納「相對實力」(Relative Strength)最強的股票。假如你在1951年底用1萬美元吸納全球相對實力最強的50隻股票,到1994年底會勁漲至逾330萬美元。然而,此策略的波動性極大,短期風險也相當高。

人性貪婪 失敗源頭 

但為何此策略那麼成功?這是由於我們所選出的一年期最佳股票,不是著眼於高市盈率或高市營率,而是找出突圍能力最強的股票。

正如奧沙尼斯所言,在五種最差的股票投資策略中,其中四種就是過於看重高市營率、高市現率、高市賬率和高市盈率。這些「明星股」的股價往往高得不合理,惟投資者依然寄望股價會一飛衝天,到頭來或會敗於人性的貪婪和心中的幻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