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爾街日報/JASON ZWEIG
日期:2011/11/21 07:33
1841年﹐一位名叫查爾斯‧麥基(Charles Mackay)的蘇格蘭記者出版了一本名為《大癲狂:非同尋常的大眾幻想與全民瘋狂》(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的書。按他的說法﹐判斷市場有沒有泡沫似乎很簡單﹐只要仔細觀察市場情緒過於樂觀的各種跡象﹐就能在其變得瘋狂時避開即將來臨的大災難。
然而﹐發現泡沫並不像麥基說得那麼簡單﹐連他自己也沒能在市場泡沫中獨善其身。一些權威人士信誓旦旦地宣稱自己能在泡沫破滅前發現並躲避危機﹐但投資者千萬不要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迷惑。
同樣﹐指望政策制定者預測到未來﹐在“泡沫形成”的過程中將其捅破﹐可能也不是什麼好主意。
雖然很多人事後都說自己早就發現泡沫的存在﹐但判斷市場情緒從高漲轉為瘋狂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拿今天來說:全球金融危機留下的陰影仍在﹐但高朋(Groupon, GRPN: 25.97, -0.14, -0.54%)等公司的IPO估值那麼高﹐股市是否存在泡沫?當金條都開始用自動販賣機來銷售﹐黃金是否存在泡沫?當一些最大的債券投資者說他們願意以負收益率購買國債鎖定虧損﹐政府債券是否存在泡沫?
投資大師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是麥基的推崇者之一﹐他在1929年的股市大崩盤中倖免於難。1911年﹐有報導說巴魯克感到很震驚﹐因為麥基描述的“瘋狂投機歷史事件”與當時市場瘋狂追捧聯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 UNP: 101.68, 0.44, 0.43%)股票的情景如此相似﹐於是他把手頭的鐵路股票全部清空﹐結果很快這些股票就開始崩盤。
然而﹐最新的研究揭開了麥基不為人知的一段故事﹐在面對市場泡沫時﹐他的表現令人吃驚。安德魯‧奧德里茲科(Andrew Odlyzko)是一位數學家﹐曾在貝爾實驗室(Bell Labs)從事密碼破譯工作。近十年來﹐他花大量時間研究一段被人遺忘的股市瘋狂時期﹐而它的始作俑者之一就是麥基本人。
英國鐵路股票的泡沫始於1844年﹐僅在麥基發表其著作的三年後﹐泡沫直到1845年末才開始破滅。即使對各種市場瘋狂的歷史事件如數家珍﹐麥基依然鼓勵英國投資者大量買入鐵路股票﹐當時鐵路股票的價格已經高得離譜﹐對未來增長的預期完全脫離現實。
作為有史以來最著名的市場泡沫批評人士﹐麥基面對鐵路股票的陷阱﹐眼睛都不眨地就像傻瓜一樣掉了進去。1845年10月2日﹐他寫了這樣一段話:“那些提醒鐵路股票存在危機的人﹐似乎有些言過其實。”
有些人指出﹐“當下的鐵路股票熱潮”與麥基在書中描述的災難性泡沫很相似﹐但麥基對他們嗤之以鼻﹐並下結論說:“根本沒必要擔心崩盤。”
麥基大錯特錯。英國的鐵路股票從1845年開始下跌﹐直到1850年跌至谷底﹐價格縮水三分之二﹐以今天的價值來算﹐相當於損失了一萬億美元。麥基從未承認自己所犯下的驚人錯誤。
那麼﹐我們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泡沫發現機制?
奧德里茲科提議創建一個“上當指數”(gullibility index)﹐利用Twitter這樣的社交媒體跟蹤一些變量﹐比如人們對於市場看法的數量級和多樣性﹐這些變量有可能揭示投資者容易受到市場泡沫傷害的程度。該指數目前尚未建立。
www.marketpsych.com網站上的“泡沫溫度計”(Bubble-ometer)能大致衡量投機的瘋狂程度。溫度達到40度以上表示可能存在危險﹐低於0度則相對安全。它對Twitter和數百個網站進行監測﹐跟蹤人們對於股票價格以及公司盈利等企業價值基本評估指標的議論程度。當人們談論股票價格多於談論企業價值時﹐泡沫溫度計的溫度上升﹐2007年和今年6月就屬於這種情況﹔最近溫度又有所降低﹐從56度下降到比較溫和的16度。
偉大的價值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建議投資者投入股市的資金永遠不要少於25%和高於75%。他認為﹐“當投資者自己判斷股市點位太高存在風險時”﹐應該降低股票配置比例。不過﹐由於沒人能夠準確預測是否存在泡沫﹐你在配置股票時永遠不應該空倉或滿倉。
不管怎麼說﹐如果泡沫的識別由於某種原因變得容易起來﹐則投資者應在股價失控前停止買入。準確預測到了互聯網泡沫和房地產泡沫的耶魯大學(Yale)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認為﹐“以往對泡沫的準確判斷並不能確保未來能夠同樣如此。”
這一方面是因為許多市場預測者像麥基一樣﹐成為過度自信的犧牲品﹔另一方面是因為市場本身總是在不斷變化。
奧德里茲科說﹐“我認為﹐能夠準確預測泡沫的人很可能根本不存在。這是一場軍備競賽:只要出現一種觀測泡沫的方法﹐就會有人嘗試去繞開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