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9日

美國會發生債務違約嗎?


作者:鈕文新
日期:2011/05/19

美國會發生債務違約嗎?這個問題要是放在過去,一定顯得十分愚蠢。因為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擁有極其特殊的地位,這決定了美國可以通過發鈔還債,這對於世界上所有非美貨幣國家而言,都是不可想像的,是美國所擁有的獨一無二的優勢。

但現在出問題了。 5月16日,美國債務餘額的上限已經達到國會允許的上限14.294萬億美元。現在看,即便是國會批准提高國債餘額恐怕也是8月2日的事情了。而美國總統奧巴馬和財長蓋特納告訴公眾,如果不能在8月2日之前批准擴大債務餘額,美國將面臨債務違約的風險。

也許這是威脅國會的一種說辭,但美國債務餘額已經用光了這可是不爭的事實。現在,美國政府至少是暫時性地失去了融資的可能,加之基本不可能通過增加稅收來獲得收入,而政府開支又一時一刻都不能停止,所以現在的辦法只能是減少開支。所以,目前美國人討論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政府為了維繫正常開支,會選擇延期支付債務利息,還是會暫停社保開支?

這個在過去根本不用考慮的問題,現在卻實實在在地擺到了奧巴馬的眼前。延期支付各國政府的債權利息?那實際就是債務違約,結果是美元資產將遭受空前規模的拋售,這必然導致第二次,也是更為慘重的金融危機;暫停社保開支嗎?這不僅有違民主黨的一貫主張,同時會失去民心,而為總統競選連任平添變數;如果奧巴馬不能立即二選一,那美國政府就必然得選擇"關門",至少部分"關門"。

蓋特納最忙。拆東牆補西牆、十個瓶子九個蓋地維持著政府運轉。美國財政部已經部分停止了聯邦雇員退休基金的投入,以支持發行新債。蓋特納告訴國會,不能等到8月2日,到那時,所有避免債務違約的餘地將全部耗盡。更關鍵的問題是,就算美國國會批准了擴大國債餘額,誰還願意繼續購買美國國債?

我們看到,中國政府已經連續5個月減持美國國債。當然,無論是美國政府的規定、還是市場接受程度,中國大規模減持也是不現實的。這不是中國願意與否,而是根本沒有可能。但是,我們必須看到這樣的事實:人們對美國國債已經從"毫不懷疑"變成了"憂心忡忡"。這樣的變化,對美國、對世界都將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從1962年至今,美國國會一共74次提高聯邦政府借債限額,其中有10次發生在2001年之後。而分析人士預計,未來10年,這一幕會更加頻繁地出現。那這次的事情會怎樣發展?不知道,但任何細微的動向都值得密切關注。

我們不妨假設幾種情況,第一,美國國會提前批准擴大國債餘額,那將是最好的情況,不過我堅信奧巴馬會承受附帶條件,比如減稅、降低社保等,歷史上這樣的事情往往發生在國會批准提高國債餘額之時。

第二,國會一定要在8月2日再批准提高國債餘額上限,這無異於一次政府支付能力的"壓力測試",不過"賭"的成分太大了。萬一政府果真出現債務違約,哪怕是對一個很小的國家延緩1美元的利息支付,那都會引起美國金融市場的巨大震動。債券市場和貨幣市場的利率會大幅走高,美聯儲將更大規模地收購債券,否則將有崩盤的風險,這樣是QE3的啟動時點。

第三,如果國會執意不提高國債餘額上限,那美國政府的債務違約一定變成大規模的現實。第二次金融危機爆發,美元大幅貶值,所有美國債券都將成為廢紙,國際貨幣體系改寫。不是毫無可能,1972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不就是這樣?世界上所有持有美元的國家、企業、個人,他們的"黃金"不都變成了"紙"?

我們不希望看到極端情況的發生,但拿什麼去做"不發生最壞情況"的保障?沒有。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美元儲備國都在聽天由命,任由美國國會的擺佈。

美國的經濟情況很糟。儘管伯南克一再用核心CPI資料掩飾美國的通脹狀態,但美國有學者已經揭示出了問題的嚴重性。《福布斯》專欄作家布萊恩·多米查維克發表專欄文章指出:2011年一季度,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率已達6%。上次觸及這個水準是1982年,再之前是1976與1977年??糟糕的"滯脹"年月。在多米查維克看來,現在美國的GDP資料和就業增長都很糟糕。資料顯示,一季度美國GDP同比增長只有1.8%。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