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9日
針對黃金發熱一書的回應
來源:討論區
日期:2005/4/13
史學家 於 2005/4/13
整本書的觀點完全是垃圾,歷史上真正造成世界經濟不景氣的最常見原因是通縮而非通膨。作者把通膨當成罪惡,高舉金本位,殊不知金本位時代最常見的經濟災難就是通貨緊縮,最典型的就是1929年的世界經濟大崩潰,後遺症延續到1940年代,最後以二次世界大戰造成的通膨才得以抵消解決。
我真的搞不懂,是央行總裁比較懂總體經濟,還是南非的礦工?金本位真是莫名其妙,貨幣的本質本來就是信用,不是實質的紙、金屬或是貝殼,那些只是在電子科技不發達的時代用來當媒介的。說紙鈔不是貨幣,金幣才是貨幣,這只是作者自創的一派胡言。連天堂遊戲裡的天幣都是貨幣了,只要有信用點數,可供交換媒介的,全都是貨幣。
把美元大量發行的原因推給美國政府亂印鈔票,是一種沒有常識的講法。真正的原因是因為經濟活動大幅擴張,尤其是金融市場的活動已經擴張到實質經濟的四百倍以上,而美元又是國際共通的貨幣,人們需要這些信用,信用自然被創造出來,這正是信用本位時代的優點-貨幣的供給富有彈性。如果是金本位時代,只要經濟成長率高於2%,通貨緊縮馬上就會發生,而且所有的人都束手無策,因為金礦的生產率只能如此。
現代的通貨緊縮,只有在央行總裁頭腦轉不過來的時候才會發生,例如日本長達15年的平成不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而美國在同時間,因為葛林斯班的貨幣擴張政策,經歷了史上最長的景氣擴張期。
政府自制力不夠,亂印鈔票,自然是惡性通膨的主要原因,但是這些實例大多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尤其在有戰亂的地區。美國不論就各方面而言,絕對不屬於這種國家。正因為美國不屬於這種無自制力的政府,所以美元才會成為各國央行及人民持有外匯的首選。
大頭 於 2005/4/13
這本書有沒有參考價值是一回事啦!(我本人覺得浪費錢了),不過閣下的高論問題也很多,金本位是很難有通膨通縮的問題的,以前的通膨通縮大部分都是當權者的問題,例如老蔣發行金元券或是二次大戰前的德國威瑪政權等,通膨通縮的原因很簡單,貨幣本身不會變大或變小,只會在數量上作改變,金本位看的是黃金的數量,以金屬貨幣作為本位的經濟體系是不容易有通膨通縮的(中國歷史上比較清楚的只有鴉片戰爭時,中國白銀大部分流到外國去造成國內的通縮),而你說的經濟大恐慌的原因和金本位事實上是沒有關係的,既然閣下用史學家的名義,相信你對當時歷史背景有一定的寮解,何苦把經濟恐慌賴到金本位上去呢?
還有其實只要你願意天堂的天幣也可以當貨幣,你上面說的應該是指“法幣”吧!天幣和新台幣的差別只在於新台幣有法律作背書,人類歷史上和現在的貨幣制度比較像的只有元朝吧!完全都沒有任何金屬貨幣準備,實際上現在國際上的貨幣制度是從1971年之後才開始,從布雷頓森林協議後實際上都可以算是金本位的延續,到了尼克森把黃金和美元正式脫鉤後世界貨幣才真正進入信用為準備的時代.........
大頭 於 2005/4/13
其實我覺得你的話比較有問題,的確大部分的人的常識就和你所說的一般,不過很可惜是錯的!以前所有的人們的常識告訴他們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不是?
美國的確沒有亂印鈔票,因為亂印鈔票的是所有對美國順差的國家,當我們的台商辛苦把錢賺到後,央行為了要維持出口競爭力,所以會發行新台幣買下台商手上的美金,所以對美國的順差國大都發生過不小的通貨膨脹,聽你的語氣就知道你有一定的歲數,我想你應該有經過那段歲月吧!而當那些順差國通貨膨脹後,美國也會被連動到,而且美國不是只有貿易赤字而已,還有財政赤字,當那些央行手上大筆美金無路可去時,美國債券剛好給他們一個出口,可是美國大量發行公債後本身也會造成通膨,所以囉....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是亂印鈔票的,他們大都有不得已的苦衷,例如:反恐戰爭..........
史學家 於 2005/4/13
1929年經濟大恐慌的最根本原因就是金本位,因為金本位無法創造足夠的貨幣同時支應實質經濟及金融市場的成長,當金融市場資金動能不足之後,面臨的就是崩盤的正回饋循環,最後就是通貨緊縮及經濟不景氣-其實只是向黃金生產率靠攏而已。
在金本位時代,是無法想像每年10%的經濟成長率的。從17世紀牛頓建立金本位制以來,每個世紀都出現同樣的戲碼。金本位的崩潰,與其說是因為戰爭使政府財政崩潰,不如說是黃金生產率遠遠跟不上工業成長率,以及之後更快的金融創新速度。
金本位就沒有通膨通縮?通縮是常態,通膨的確少見。在銀本位時代,因為美洲的發現導致大量白銀流入歐洲,曾經造成一段長期的惡性通膨,但是人類的潛力無窮,工業革命把這個態勢又逆轉了,工業的成長率終於趕上黃金或白銀的生產率,於是通縮又變成常態。
當科學進展使得工業成長的速度愈來愈快之後,1896及1906年的不景氣,以及之後1929年的大崩潰加上長達十餘年的大蕭條,本質就是通貨緊縮。這種大緊縮,甚至羅斯福的新政也無法完全解決,要靠二次大戰的大破壞才結束。
誇大通貨膨脹之危害的人,老是喜歡拿戰爭之類的特殊題材來做文章,殊不知承平時期由金本位造成的通貨緊縮,以及緊接的經濟不景氣,才是造成戰爭的主因。可以說,戰爭發生的目的,就是利用它所造成的物質損失來矯正通貨緊縮。何必呢?印錢就能解決的問題,竟然要用大規模的破壞來達成?
上面的文章也點出一個重點-黃金真正的工業需要量只有5%,其他的呢?與其說是保值,不如說是投機。80%的黃金流入亞洲,但是80%的財富流向那裡?西歐及美國。亞洲人聰明?
美國有沒有亂印鈔票?這是由市場就可以看出來的。基本上,市場參與者沒有一個是笨蛋。
世界金融市場都是以美元為交易媒介,金融市場的交易量是實質經濟的四百倍以上。美元的通貨發行量完全是因應此而生,這是我說它沒有超印或亂印的主因。
但是我不是看好美金,美金的危機在於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葛林斯班成功地把這些資金「關」在金融市場中打轉,已經有20年以上了,還能關多久?是一個未知數。這段期間,也發生幾次危機,例如墨西哥披索危機,或是LTCM危機,為何葛林斯班敢冒大不諱,動用聯邦資金加以救援,而不是照古典理論,「讓市場自行調節」?因為放手的話,金融市場的大水庫就會決堤,四百倍於實質經濟的資金流出,結果是挪亞式的大洪水,沒有任何人承受的起。日本央行15年前做的就是這種呆事,想要軟著陸,結果變墜機。日元當時還不是世界交易的媒介,但是美元現在是,所以後果更加嚴重。
以下有點離題:任何泡沫只要吹起來,你能做的,只是撐住不讓它破,想戳破它是不智的。但是不吹泡沫對不對?這是更不智的,世界上的經濟秩序是一定的,一個落後國家如果循規蹈矩,是永遠不可能超越到領先群中的。只有一個方法可行,就是吹起一個大大的泡沫,引起自己國民以及全世界各國的瘋狂及錯覺,吸引超乎自身條件的力量來突破瓶頸。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當年都是這樣起家的,台灣奇蹟的本質就是大泡沫,現在的中國也是如此。
我也不認為什麼費雪公式有鳥用,基本上目前各國央行總裁最常用的模式就是「走一步看一步」,以CPI為guide,CPI升幅超過某個程度(例如3%),就開始收縮貨幣,之後再觀察一定時間,看看CPI的變化。如果下一期CPI的升幅變成0.5%,緊縮太多了,就印一些貨幣放出來,然後再觀察一定時間,再看看CPI的變化。正常的情況下,一個上軌道國家的央行,是不會把局勢搞到惡性通膨的,搞到惡性通縮的,也只有日本的豬頭央行-日本的集體決策文化,一切因循舊規,讓它無法擺脫1970年代通膨時期,將抗通膨無限上綱的做法。
當然,人類很少犯同樣的錯誤,但是以前沒有犯過的錯誤隨時可能發生。目前的世界有可能發生的最大危機就如我上面所言,金融市場流竄的資金太過龐大,尤其是高財務槓桿制度造成隨時崩盤的可能性太大,當挪亞大洪水淹沒世界時,任何聰明能幹的央行總裁都會被淹沒,除非你有方舟-目前全世界我想只有不丹王國能逃過此劫。
大頭 於 2005/4/14
我有兩個意見:
第一、貨幣本來就沒有一種完美的制度,歷史上的貨幣制度都是經由淘汰制度產生,黃金是人類經過各種物質當作貨幣後淘汰而出,而紙幣不過是附屬品而已,也許現在的貨幣制度經過數年後就崩潰,大家又回頭走向金本位也不一定,我們現在的貨幣制度不過才走30多年而已,我們從小的教育習慣讓我們的思考走向不是對的就是錯的方向中,很可惜這個世界並非如此;
第二、貨幣只是人類的工具而已,中國古人對貨幣的評價大都是以八個字“飢不可食、寒不可暖”帶過,一個國家真正的財富是在國民的創造力是正確的,所以你看得到美國一直在走向這方向,而亞洲諸國則是拼命的吸收外匯存底......還有財富的增加和金本位是兩回事......一個人是富是貧,不是看他的財產單位數字有多少,而是看他和貧者的差距有多大,這和金本位是無關的.....
史學家 於 2005/4/14
其實看待黃金,就把它等同看待鋼鐵或DRAM的報價一樣,以單純的供需分析即可。把黃金當成貨幣,本身也是人類歷史遺留下來的迷思之一。
“還有財富的增加和金本位是兩回事......一個人是富是貧不是看他的財產單位數字有多少,而是看他和貧者的差距有多大,這和金本位是無關的。”這句話我持保留意見。
貧富是相對數字,但是人類的生存最低條件,是一個絕對數字。不管用什麼本位,都有貧富的存在,這是分餅不均的結果。但是大餅的大小,本身便足以決定生死線的位置,是位在全人口最低的1%,還是90%。
要促使人類自己把餅做大,只有把眼前的紅蘿蔔變大才有辦法。這和採用什麼本位,有絕對的關係。
大頭 於 2005/4/15
其實本來貧和富的分界點就是相對的,貨幣無論是以哪種本位來看一樣,貨幣本來就是一個用來衡量的工具,就像天平上的砝碼一般,貨幣有一個本質是價值衡量的基準,這是和哪種本位無關的,當你說黃金要面對供需時,你為何不想想紙幣也有供需的問題,而你說人類的生存最低條件是一個絕對數字,請問是哪個絕對數字?一萬新台幣?三百美金?還是?如果我今天通貨供給多一倍,當這絕對數字改了,那麼這代表很多人都活不成了?
貨幣不過是一個工具罷了,哪種本位都無關其本質,對於改變貧與富更是毫無關係,我從來就沒說哪個貨幣本位比較好,只能說在哪種本位下對人們的影響為何,建議閣下先找本貨幣學的原理好好讀一下,我個人建議先把資本論讀熟,如果連最基礎的東西都不清楚,那麼如何判斷哪種本位對人們比較好呢?
史學家 於 2005/4/16
看來你曲解了我的立論,我所謂的「生存需求的絕對數字」你把它曲解為「貨幣的絕對數字」,其實無法擺脫傳統教育「非對即錯」思考邏輯的人就是你自己。
資本論你以為我沒有看過嗎?資本論是聖經嗎?是人類最高善惡對錯的決定標準嗎?貧富根本不重要,富到什麼程度才得以滿足生存的需求,這才重要。所有的社會主義者的思想都在貧富之中打轉,這叫做「紅眼病」,對於人類的生存完全無益。
什麼是絕對數字?每餐要吃一碗飯才會飽、要有一間能遮風避雨的房子,要有能保暖的衣服。這些滿足之後,要求有良好的交通工具、有通訊設備、有社交場所、有教育設施。這就叫做絕對數字,不管是金本位還是貝殼本位,是貧是富,這些需求都不會變。
經濟制度本來就是人類設計給自己的心理戰,人性好逸惡勞,沒有誘因,大餅不會變大,大部分的人只會在饑餓邊緣勉強生存。「誘因」才是整個制度中最需要考慮的方向,而誘因的數量應該隨著時代而增加。金本位最大的問題,就是誘因的數量受限於南非礦工的生產速率,在18世紀可行,到了20世紀就不斷出包。
分配的問題當然重要,分配愈不均,最底層的人就愈可能低於生存線。但是更重要的問題是大餅的大小,一點餅屑,不管你分配的再平均,大家都一樣餓死。馬克思自己有看到這點,所以主張社會主義是接續在資本主義之後才能實行,因為只有資本主義才能提供誘因把大餅做大。貨幣制度只是資本主義之中的一環,但是極為重要,因為它負責了誘因的提供。後來的社會主義者的眼中只有分配問題,完全不重視生產的誘因,比他們的老祖師馬克思更不如,他們才應該好好的把資本論讀熟。
在財務心理學中最基本的假說就是「金錢的作用主要是一種藥物,實用的功能(交換、保值)則是次要的」。什麼藥物?就是鴉片、春藥、LSD這種藥物。金本位限制了藥物的數量,而藥物的受限就限制了大餅的大小。通膨或通縮之所以會影響實質經濟就在於此,當貨幣增加的數量比貨物增加的數量還多,「理論上」貨幣數字增加,但是每一單位貨幣代表的價值變小,所以通膨是沒有意義的名詞,但是實際上,它嚴重影響到經濟,因為它嚴重影響人類的心理。
通膨時,領薪水的人都很高興他的收入增加,所以樂意工作;而老闆也很高興他的利潤增加,所以努力增產。除非通膨率到了一定程度,大家才會發覺受騙。
經濟學的本質是心理學,心理學是非線性的,通膨率到多少最有利於經濟發展,超過多少會變成惡性通膨,小於多少會造成嚴重不景氣,這雖然有經驗法則可循,但是人心的是因時因地而異的。一個沒有彈性的通貨制度(例如金本位),要使經濟順利運行,就像「看天田」一樣,央行總裁能做的,也許是祈禱,祈禱人心一直能和黃金生產率配合。
再重申一次,我認為這本書講的是廢言。至於大頭兄,我只能說道不同。
大頭 於 2005/4/16
雖然已經說了不回應了,但是最後這兩篇實在寫的太精彩了,所以實在忍不住!
在經濟學的領域裡本來意見都會有很多,所以道不同是很正常的,先前我誤把先生當成文抄公,實在抱歉至極(前幾篇和某位大師文章有點雷同)!
對於資本論我只在意馬克思在貨幣領域的思想上,對於政治上的思想,老實說,我倒沒啥意見,因為這個世界上,正確的制度不見得適用在人類的社會上,我沒有認為金本位或是現在的美元本位哪個比較正確,因為時空背景自然會有適合的制度出現(甚至是錯誤的),美元本位的貨幣幻覺是個不小的問題,但是他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誘因,這也是和金本位最大的不同,這世上有人愛穩定有人愛變動,燕瘦環肥各取所需吧。
我記得奇美實業前董事長許文龍先生有說過,經濟不一定要年年成長,因為大自然的負擔會太大,這也是不同方向的解讀吧!最後我其實對這本書的意見也和閣下一般,我認為這本書只是要推銷他的數位黃金而已,裡面內容蠻偏頗的,內容算一半對一半錯吧!
Karl 於 2005/4/17
想請教大頭兄與歷史家兄一些問題,也許會有一些天馬行空,還請包含!
這七年來,我問過非常多人“什麼是錢?”
大部分人就張著眼睛看著我!
我就解釋:錢是不是一張紙?政府印這張紙的背後依據是什麼?
幾乎絕大多數人都回答我:政府持有黃金,持有多少黃金就印多少錢!
接著我會告訴他們:現在政府印鈔票的背後並沒有黃金。
大部分人起初都說我亂講,之後我再拿出很多書給他們看,他們同意了。但他們還是覺得很難接受。我想應該非常多人都是這樣子。
那我再問他們:那你會比較相信黃金有價值,還是覺得政府印的鈔票有價值?
幾乎所有的人都回答:黃金!
我在想,如果明天全民公投,題目是:政府印製鈔票是否需要有黃金作準備?
二位覺得投票結果會是什麼?
今天就先請教一個問題了。謝謝!
史學家 於 2005/4/17
如果是「明天」的話,我想投票結果為「是」。一般民眾對於這個問題只有「常識」上的認知,只有黃金期貨交易員,才有可能投反對票-他們知道黃金只不過是一種價格波動劇烈又沒有多大用處的礦物,用黃金當準備和用恐龍化石當準備,意義差不多。恐龍化石可能更稀有,更不可能大量生產。
這個問題在惡性通膨發生後會更加肯定。即使在惡性通縮發生後,也不會有幾個民眾會認為這場通縮是源於金本位。
大頭 於 2005/4/17
我也認為是的,大部分的人的認知一定都是如此,我認為分析事情不一定要照理論走,大多數人的觀感才是最正確的,貨幣的使用重信心,只要哪種貨幣給人們信心就是最穩定的貨幣,以目前的制度來看,發行新台幣的確是不用黃金作準備,因為實際上黃金和目前的制度根本沒啥關係,這也的確是事實。
我舉台灣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作例子,台灣央行國外資產佔了七兆八千億,這裡面就包含了黃金和外匯存底,但是我們也知道其中光是外匯存底就佔了兩千億美金,所以黃金的確佔目前央行準備比重的比例非常之低,這也的確和大部分的人觀感大不相同,至於會不會出問題?我個人認為是不會的,不過會發生一些調整就是了,調整方式就是會發生通貨膨脹,方式應該會和1985年到1990年那一段時間類似但不會完全依樣,這是我個人的意見啦!會不會如此就等時間來證明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