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中秋長假,已經接近劃上句號。這期間,我除了出去遊玩幾天,其餘在家的時間,大都用在新的股市交易系統的"創意檢索"上了。不日就要開市,感覺應該來"茶室"寫幾句,就說說系統選股方面的話題吧!
先解釋一下上面提到的"創意檢索":我在平時空閒的時候,腦子裏會想出各種各樣感覺有些哲學基礎的選股辦法,這個過程叫做理論導入,即由理論基礎支持的設計,再到歷史環境進行檢查印證,我稱之為從理論到實踐;或者對著任意階段的歷史牛股,看到一些個性的走勢特徵,這些特徵大多用均線來描述,然後就期待這些特徵,是否可以找到其他品種、其他時段的共性顯示?因為如果有共性,就形成了一套系統的選擇方法。這個呢,叫做實踐導入,也叫現象規律觀察,我把它叫做從實踐到理論;這兩個過程交叉進行,一個階段之後腦子裏就形成了特定的選股"創意",創意很多,多到一個什麼程度?誇張一些說,每天都可以產生好幾個。那麼有空的時候,就到軟體上來,建立相應的量化規則,對歷史資料進行全面的檢測,這個動作,似乎是進入了歷史測試了,但我不說"測試",因為資料測試有科學的嚴謹性,比較神聖,我不能隨意往自己身上套。還因為這個動作是經常的,往往做了幾百個,沒有一個成功,或者感覺期望收益不能超過已經成熟的方法,當然也就隨手扔掉了。以致於每次展開這個過程,只想著認真、嚴密、精確地去做,對於結果,不抱太多的幻想。所以我不隨便說做一個歷史的測試,而是說"創意檢索",雖然形式幾乎相同。
這樣的事情,我做了有近十年了,我感覺我的交易活動中,有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發現機械的規律,覺得好玩啊。在我獲得現在使用的一套方法過程中,我放棄了任何的看盤,我覺得看盤就是浪費時間。手裏空倉,不看盤,我的想法是不擁有一套機械並可不斷重複的規則,就不做股票了,我不喜歡個別的機會;帳戶上套著股票,也不看盤,我想,解套了又如何?不知道怎麼長期去做正確的事情,以後還是要套,還是要虧損;不解套又如何?反正以後還要套,還要輸,不如現在就讓它套著吧,虧著吧。。。於是,我定定心心做研究,回想起來,那些日子真有一些悲壯的,我願意形容那是"痛並快樂著,希望著"的過程。
小時候,我就有"凡事皆規律"的傾向,說一個故事。我記得那是學齡前的年代,70年代初,物質比較匱乏。有一天早晨在床上,我把綢緞質料的被面用小手緊緊抓成一團,然後拿一把剪刀對著露出拳頭的褶皺部分"哢嚓"一下子,結果是,被面上展露出了無數有規則的破洞圖案。我當時很興奮,為什麼,我毫無規則地隨意抓一團,沒有規則地剪一刀,會出現這麼幾十幾百個有規則前上下左右對稱的破洞呢?這不是非常神奇的事情嗎?我幼稚的心,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個世界物質運動的神秘,那是無以言表的愉快和興奮。那種感情戰勝了被大人責備、打罵的恐懼。90年代初期我接觸了股票,那時我已經20多歲了,面對紅紅綠綠的數字,我只有一個感覺:如果這些數位可以連成長期曲線,我就一定可以獲得這些曲線背後的規律!後來,我自己畫K線,再後來,我有了電腦,有了股票軟體。。。我終於可以好好地玩了。97年開始,我正式宣佈不關心影響股價變化的公司內在質素,完全把股票交易看作了玩弄代碼的一個電子遊戲。
這些年以來,要說有什麼相關方面的心得,有一個重要的心得就是:沒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都是相對的。以前聽蘇州評彈,有一句臺詞深深影響了我:這個世界上,沒有"包字頭"的事情。我們研究股票,也是如此。一個方法,在某個時段,某些品種上面,很盛行,形成模式,然後過了這個時段,換了一些品種,就不行了,失效了。這麼說,是不是系統交易就不可能了?變來變去,就沒有規律可尋了?恰恰相反,這些表面的變化,正是系統交易可以成立的一個原因。
如果你堅持過了模式失效的那個階段,舊的模式,又會以新的面貌開啟。客觀在變,但就幾種模式,變來變去,還會回來。怕就怕每次你都以為是新的東西在控制市場,那麼今後來了一個舊的東西,你也以為是新的,那就完蛋了。最近價值派的操作手法在網路,在林園等的影響下,似乎很成功的,但那是什麼東西?一個老得不能再老的手法,只是前些年市場熊市,沒有彰顯它特有的魅力罷了!林園長期做價值投資,最近的大幅盈利就是正常的,健康的,也是不希奇的。有人不信林園,我覺得要信,因為他91年以來,基本不變。我們不能相信怎樣的人?一個變來變去,善變,還能成功的人,我絕對不信。你說一個人80年代做價格雙軌制套利,90年代初做深圳海南地產,然後逃頂,96年後做股票,01年後再做房產,05年再次進入股市。。。這樣的人,最後死得會很慘,一個都跑不了,這一點,我絕對信。投機投資也是一個理,一直做投資,或者一直做投機。林園做到了一直做投資,一直調研公司,這就是他的方法,巴菲特嘲笑"市場先生",這就是巴菲特。其實不在於市場好不好,投機對不對,而在於投資的人,就要有不做投機、看不起投機者的世界觀,反過來,我適合投機,把股票投機看作代碼交易,數位遊戲,同樣不做投資,覺得投資行為太繁瑣,很廢,一點都不好玩,這就是我。
一個方法不適合市場的時候,重要的原因就是知道的人太多,瞭解的人太多,資訊被平面泛化了。這是證券博弈市場特徵決定的。有人說基本面分析、產品市場沒有這個問題,瞎說。長虹當年的基本面好不好?很好,但是彩電是個什麼東西?沒有什麼科技含量的東西,大家都可以做,你的基本面就差了,不行了,是不是?這裏就不說任何事物都是盛極而衰的道理了。
也就是說,任何方法,都有一些不適應的時候,調整的時候。這個階段的市場生存,才是真正的生存能力,而不是簡單的"活在熊市",我認為活在自己系統方法不適應市場的時候,是勝過"活在熊市"的。簡單的"活在熊市",不是不可以"死在牛市"。而在自己的系統方法不適應市場的時候還能夠小贏,不輸,或者小虧,那麼顯然,市場會很快回到你建立的模式軌道上去,而很多的淺薄研究者,還以為市場又發生了什麼新的變化呢!
怎麼度過那段不適應的階段?這就是股市交易研究的重點。不是看盤,不是進攻的方法,不是獲利,更不是預測未來。而是在系統內部,通過長期的各個階段歷史資料的經歷,被證明可以活下來,可以等待勝利的時刻。這裏我說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停損"。我們不希望很多的停損,但是停損,實在是讓交易系統度過困難階段最有力的也是唯一的武器,沒有其他任何的辦法。
善用停損,就是善於自我保護。停損這個動作在方案的得到上不是很困難的,關鍵是要認識到它的內在機理。我認為有兩點,第一人不是神,不可能不犯錯,有錯必改,這是一個人的正確處世態度,而上帝對人的要求也是悔改,這一點不違背上帝的道;第二是市場不是一條直線,方法自然也是圓周的,是轉來轉去,一會來,一會走的,等待屬於你自己的機會,勝利屬於等待者,而不是掠取者。
在"沒有包贏的方法"題外,又聯繫到了停損的手段,實在是一個文章的副產品。不好意思,好多天沒有文字,有些生疏,就此上壇和朋友們打打招呼,醒醒,運動運動,準備戰鬥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