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通常不是非此即彼這樣簡單明瞭,除了上漲與下跌紅綠分明外,大多數情況下是灰色地帶。本來良好的上攻可能突然轉為下落,而且下落的速度與力度甚為駭人。情緒不穩的立刻拋售,但賣完後股票卻起死回生,再沖出新高。這類交易體現出的弊病是情緒主導理性,只需加強一些訓練即可改正。訓練的目的是形成一種統一化的邏輯,使交易在開始、進行與終止各個階段保持一致性。小生因合夥人西方遊學之故,誤墮"紅塵",全盤接收商業攤子,數年來從不甚了了至略懂皮毛,對企業治理有了書本上所未見的觀感,實屬意外收穫,進而影響到投資理念,如沐春風潛移默化受益非淺。所接觸個別優秀品牌有一套嚴厲制度,上行下效,即便短期虧蝕亦一絲不苟地實行。反觀其餘公司,制度只是擺設,領導一支筆乾綱獨斷,若產品旺銷,品質就成大問題,品質改善了,服務就跟不上,服務抓好了,馬上搞價格戰,結果銷量就不穩定,成本就上升,產品就積壓,為了短期利益,過期的可以回廠換個生產日期,賣給不同的客戶價格落差大的驚人,別人買回去一比較,回頭客就少了,生意越做越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缺乏一致性的作業系統是商業,也是投資失敗的最重要原因。回到前面的案例操作裏,若下落擊破設制的停損位,賣出是正確的;若沒設停損,就要多練習了,怎麼設停損有不少講究。喜歡玩波浪的,可以用"兩浪不重合"、"二不破一底"等原則(其實是假設)來定。喜歡江恩的,可以用平方律、週期律等原則(假設)來定。但若以形態或時間的比率關係去設停損就要不得了,那些比值事後看看頭頭是道,事前搞搞一頭霧水,0.618、1.618、2.5、2.618……哪個是真命天子?在不確定的條件裏強求確定的結果往往變成押寶、瞎猜。個人喜歡簡單,所以技術上一般只依賴一點入門級理論。也有人喜歡用基本面變化設停損,則須先對行業、企業有一定瞭解;若設了停損不執行,是水準退化,心理素質提升困難的多,真槍實彈多玩玩,別指望搞模擬能有出息。好的交易者是虧出來的,實盤的心理壓力與波動,不痛不癢的模擬永遠無法提供。在壓力或陶醉中保持客觀是寶貴經驗,紙上談兵享受不到這種武功更上層樓的樂趣。若沒到停損提前出局,號稱落袋為安,鎖定利潤,就別再玩了,基本沒救了,早早離開資本市場為妙。迅速認賠讓利潤增長是好的交易,迅速認賺或套牢了死捂是超爛的交易,務必獲利與獲利後不能忍受少賺是不入流的交易。只要是預期的情況沒有發生就不必反向操作,靜等條件實現。若預期的情況發生則馬上出局,盈利還是虧損完全不重要。因為成熟一致的操作是長久盈利的保證,並非筆筆盈利的保證,單次盈利與交易設計相違背,要麼放棄系統,要麼放棄盈利,一般來說系統是長年累月心血結晶,視同生命,除非系統新建缺乏實戰未具信心。
我們已經解決了升勢中遇到下落時選擇出局還是持有的問題,此後若回落後再創新高,追隨型交易當買回。先前若跌破停損,如今是重新建倉;先前若未破停損,如今是加倉。這個方法的死穴是遇到擴張三角,先破下--停損--升回並破上--追進--再跌回並破下--停損--再升回並破上,如此來回幾次,心理素質沒過關馬上傻眼,下一次單子都不敢下,左右挨耳光積小敗成大虧,也是一筆不小損失,但這個大小要有個參照物來鑒定。試錯是交易的正常組成部分,就像辦實業沒有投入就沒有產出一樣,投資上不去試錯就無法把握機會。要試錯就必然增加成本,這個成本不能省,也沒法省,但可以通過一些技術手段壓縮成本,這個技術手段就叫資金管理。一次試錯失敗虧20%,幾次以後本金脫水,但一次試錯動用資金只占本金總額25%的話,-20%就變成-5%了。一般我喜歡將單次風險率調降在-5%以內,若超過這個限制,就減少試錯資金,若試錯失敗,則認賠出局,若試錯成功,第一筆獲利了,就可以因勢加倉,第二筆的風險承受力可以加大一些,這時已進入一種良性的操作迴圈,心理壓力早煙消雲散,越玩越輕鬆。直到某一日,停損點被觸發,停損是浮動的,因形態而變化,上升時候若幸運作多成功,停損是越變越高的,下降作空,停損會逐漸下移,等停損點過了盈虧平衡點,風險降為零,利潤自然就出來了。所以不必厭惡風險,不必躲避風險,要主動去接近風險,控制好它。憑藉停損的一丈之光就可以行完操作的萬里之路,跨越一米的欄杆會比跨越十米欄杆容易,而且十次成功跨越一米欄的成效不會比一次跨越十米欄差多少。
上述所說都是在一種相對簡明的市道裏操作,但通常我們遇到的情行要複雜的多,灰色有時濃如重墨,有時薄如煙雲,介乎於可做可不做,我們做出買或賣的操作無法用純科學去解釋,因為每個交易者都不可能掌握操作品種隱含的所有資訊,沒注意到的條件往往誘發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的變故,交易者需時時動態評估先前的策略是否仍有效,因新資料而調整操作,在風雲彙聚之時揮棒擊球,但促發擊球的動機可能源於感覺,也可能源於潛意識,總之難以言傳,在積累相關知識,學習交易技法的同時提升藝術修養是晉升至優秀交易者行列的必修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