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9日

烏克蘭危機的影響已經波及全球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4/03/19 07:41

危機會產生後果,而目前來看,烏克蘭危機將在長期內產生極其巨大的後果。

當前普京(Vladimir Putin)仍在努力爭奪克里米亞,并繼續試圖將烏克蘭整個拉回俄羅斯陣營,因此此次烏克蘭危機會產生多大、怎樣的連鎖效應將取決於事態如何發展。

但這一事件已在改變整個世界及美俄兩國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周一西方國家宣布對俄實行一些經濟制裁,這是當前世界格局悄然轉變的初步信號。

對美國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而言,他面臨著復雜且艱難的挑戰。他必須對俄羅斯近來咄咄逼人的姿態作出回應,并扭轉有關其謹慎外交策略給普京壯膽的看法,且同時還要盡力控制住升溫中的緊張局勢以免失控。



下面舉四個例子來說明此次危機如何改變了政治格局:

美國公眾對俄態度重回冷戰時期的“冰點”。《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和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ational Broadcasting Company(NBC))上周完成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美國人對於俄羅斯的看法發生了驚人的變化。10年前俄羅斯對導致911恐怖襲擊事件的極端主義表示反對後,52%的美國人稱其視俄羅斯為一個盟友,而只有26%的美國人視俄羅斯為敵對國家。

而在本月的此次調查中,高達72%的受訪者視俄羅斯為敵對國家,只有19%的受訪者視其為盟友。這可不是奧巴馬曾欲尋求的那種美俄關系“重設”。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主席哈斯(Richard Haass)表示,我們現在應當將重設拋諸腦後,轉而重新思考美俄關系。

在俄羅斯,對民意進行測量較為困難,但在危機前,俄羅斯人對美國的看法頂多是搖擺不定,如今,普京因為表現出民族主義姿態而支持率飆升。一個關鍵測試是:周二普京對俄羅斯議會發表講話時,他是會進一步激發民眾情緒,還是會對其加以羈縻呢?

如今,美國需要權衡其重新考慮防務支出的計劃。烏克蘭對峙局面的發生正值五角大樓已經提議對其支出方式進行全面改革之際。改革不僅降低了未來幾年的總預算,而且將部分注意力從培養軍隊在歐洲進行一次大規模陸地戰轉移至針對規模較更小、更加行動莫測的敵人進行不那么常規的戰爭。

烏克蘭危機不會完全停止這一進程,但烏克蘭與俄羅斯間以及俄羅斯與美國在歐洲的傳統盟友間新的緊張態勢可能令一場爭議重新燃起:支出到底可以降到多少?改變傳統的防務架構對國防安全有何影響?就算奧巴馬政府不會重新考慮,國會內的鷹派人士也會重新考慮。

這一危機將會促進美國把關注焦點進一步從中東向歐亞轉移。正如哈斯所指出的那樣,因為一個更加強勢的中國的出現,這一轉變已經開始,但現在歐洲也需要更多的關注。

他補充說,這一轉變代表向戰略常態的回歸,因為歐洲和亞洲這兩個區域內存在著其他舉足輕重的全球性大國。順便說一句,如果烏克蘭危機同時促使美國加強措施在能源方面占據更有利地位,不再過分關注中東及其石油,這一轉向就會更加明顯。

在俄羅斯的領導人重新變得激進之際,美國在“後二戰”時期主要的防務盟友北約(NATO)現在必須尋求對其使命進行重新界定。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北約在過去25年間一直在尋找自己在後冷戰時代的合適角色。它到底是應該把整個歐洲——包括俄羅斯在內——拉入到一個安全體系之內,一勞永逸地結束東西歐緊張局面,還是應該只接納前蘇聯的扈從國,以幫助這些國家抵禦俄羅斯目前正採取的這類激進行動?抑或是,接納前蘇聯的衛星國對於莫斯科來講是過於具有挑釁意義的一種行為?

上述問題從未有過清晰的解答。比如,烏克蘭就沒有被接納進北約,而如果接納烏克蘭進北約,是能避免今天的危機,還是反而會使危機提前爆發也無從得知。不管怎樣,北約現在有了一個新的使命:設定一項策略,來應付顯然不願接受在後冷戰世界格局中重要性下降的俄羅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