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0日

釋放創新大會:DNA疫苗的未來



來源:華爾街日報
日期:2013/02/20 12:24

近幾年生物技術領域中的DNA疫苗吸引了很多眼球。和使用傳統病原體(如某種減毒後的病毒)來激發免疫系統的傳統疫苗不一樣的是﹐DNA疫苗試圖通過向身體組織注射基因工程DNA分子來激發免疫反應。

美國賓夕法尼亞的Inovio Pharmaceuticals Inc專門做DNA疫苗的研究。該公司的很多疫苗都處在中期臨床試驗階段﹐如多種癌症疫苗、白血病疫苗和丙肝疫苗等。

Inovio的首席執行長Joseph Kim正在參加本週在新加坡舉辦的《華爾街日報》“釋放創新”大會(Unleashing Innovation)。他分享了他對DNA疫苗的未來的看法。

《華爾街日報》:你認為DNA疫苗有何潛力?



Kim:DNA疫苗不用病毒作為疫苗﹐而是採用天然DNA序列數據庫﹐並對其進行工程設計。我們正試圖在臨床試驗中證明這種疫苗更安全、更有效。

傳統的疫苗觀念是要預防兒童疾病、瘧疾等等﹐但DNA疫苗也可以用於治療﹐這就涉及一個新概念──治療性疫苗。比如它可以教會你的免疫系統殺死腫瘤﹐或清理染上肝炎的肝臟細胞。

DNA疫苗的另一個優勢是它可能在室溫甚至是熱帶氣溫下運輸﹐而不會變質。如果你想把傳統疫苗送到非洲和東南亞等氣溫較高的地區﹐就必須先冷凍起來。

《華爾街日報》:疫苗行業還有其他哪些新動向?

Kim:過去沒有疫苗業務的大型製藥企業正在以不同方式向這一領域拓展。其中之一是收購。比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收購了一家相對較大的名為Medimmune的疫苗公司﹐強生(Johnson & Johnson)收購了荷蘭生物科技公司Crucell。

更常見的情況是具體疫苗產品的授權交易﹐這類交易很多。在亞洲﹐安斯泰來製藥集團(Astellas Pharma)和武田藥品工業(Takeda Pharmaceutical)等日本公司正在努力加強疫苗業務。比如安斯泰來就跟藥品開發商Vical簽署了一份疫苗授權協議。

《華爾街日報》:你們是否在跟大型製藥企業合作?

Kim:我們曾跟默克(Merck)和惠氏(Wyeth)簽署基於產品的授權協議。惠氏現在已經歸到輝瑞(Pfizer)旗下。我們正在跟其他一些重要廠商討論我們一些較新的產品。

大公司有商業化、營銷、銷售疫苗產品所需的資源。如果不開辟自己的分銷渠道﹐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在某個時候跟大型藥企合作。

《華爾街日報》:亞洲在疫苗相關研究領域的地位如何?

Kim:亞洲在生物科技的很多研究領域都落後於美國。但我可以想象亞洲在將來後來居上﹐因為像乙肝、丙肝等很多疾病都更加普遍﹐給研究工作帶來了更加迫切的需求。在主要科學期刊上﹐來自中國、日本和韓國的有關疫苗和免疫學的文章很多。

印度也有很大的潛力。Serum Institute of India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疫苗生產企業之一。如果他們能夠從一家無牌生產商轉型為一家更倚重研究的公司﹐那麼他們就可以成為一個強大的角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