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6日

個人造業個人擔!《明鏡》週刊:歐洲應當恢復民族自決


來源:鉅亨網
日期:2012/03/05 20:05

距今 20 年前,時任德國總理,同時也是歷史學家的 Helmut Kohl 站在德國聯邦議院前,說出一句流傳後世的名言:「近代史一再訓誡我們,排除政治聯盟,而能維持經濟與貨幣聯盟運作的概念,是荒謬的。」

這不是一句用來證明歐洲共同貨幣萬不可行的論述,恰恰相反,Kohl 是歐元催生者之一,這段引述的目標是要說服德國人擁抱歐元。

眾所皆知,歐洲政治聯盟只是一個空泛的美夢。足以媲美大西洋另一端的歐洲共和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或者最近討論得沸沸揚揚的集權經濟政府,短期內都不會有實現的可能。



歐元可謂一項舉世無雙的實驗,歐盟 17 個成員國擁抱共同貨幣,但是彼此經濟、政策、歷史和生活方式等迥異之處並未隨時間流逝而有縮小差距的跡象,更不必期待在可預見的未來走向一統局面。

《明鏡》週刊報導,從表面上看,歐洲大陸最終會因沛然莫之能禦的全球化而更鞏固彼此的親密關係,不過,情況相反,這股浪潮泛起普遍焦慮,使得人民寧願撤退到他們信任的區域環境,歐洲人民不太可能接受議會審查預算的權力全盤移轉至總部位於布魯塞爾的歐盟中心。這也呈現財政聯盟確為一場白日夢的事實。

近年來,政府領袖或中央銀行一再拆解原初應為歐元支柱的歐盟條約。令人費解、前所未有的例子很多,從超過每年政府赤字占 GDP 3% 上限,到徹底違反里斯本條約 125 條「不救助義務」─明文禁止成員國擔負另一成員國的債務。

歐洲央行已與特定成員國金融政策糾葛不清了 2 年,而且是以一種具有強大風險的方式涉入其中,它以維護貨幣政策為名大量收購主權債務,然而事實上,這些舉措旨在作為該國的融資手段。

12 月,歐洲央行以 1% 超低利率借貸予銀行 5 億歐元,以便他們利用這些資金購買本國公債。這種援助機制使得迫切需要資金的南歐國家能夠在相當低的利率下承擔更多債務,近日歐洲央行啟動第二輪長期再融資操作,提供歐元區 800 家銀行 5295 億歐元的 3 年期低利貸款,目的同樣用來收購主權債務。

且讓已經偏離軌道的事態回到最初的狀態,這意味著,第一,周密的赤字規範將被實踐,破壞這項規定的國家應受嚴懲。第二,歐洲央行將以跳入債務融資的方式為違反條約解套;最後,這表示預算和預算與貿易收支赤字責任將交還給各成員國,爛攤子,自己扛起。萬一在償債路途上需要外人拉一把,類似巴黎俱樂部(非正式官方機構,主為解決發展中國家債務問題)協助收拾殘局的組織擁有豐富經驗。

主張如此可能招致銀行部門再次崩潰的立論已站不住腳,銀行遊說團巧妙且有效的羅織看似天衣無縫的說法,金融機構因而得以仰靠納稅人避免債券組合有一分一毫的折損。不良貸款確會造成水深火熱的慘況,但是,比起全體歐洲投入大量慷慨卻荒唐的援助行動,單一政府落入償債圈套的代價總是比較小一點。

回溯原始狀態,也意味著回歸由市場力量調控的環境。銀行和保險業者已從歐債危機學到一堂銘心刻骨的教訓─缺乏考量個別國家經濟實力與風險而盲目灑錢,等到覆水難收才發現為時已晚。他們將施加足夠的壓力,以利率促進合理的財務管理措施,邪惡德國也就不必擔任代罪羔羊的角色。

這種策略不必然從此排除歐洲團結的可能性,但是彼此的合作須有適切界線。大規模紓困過分了點,狹義的緊急援助才是助人為善的真諦。

「誰能保證希臘肯定會履行我們今日與它達成的共識?」德國財政部長 Wolfgang Schauble 質疑,同樣的疑慮也可拿來詰問幾乎篤定成為法國下任總統的 Francois Hollande。選民作出履行或違反條約義務的抉擇,當然也必需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

德國總理 Merkel 口中所說鞏固財政整合的「穩定聯盟」也僅是空談。每個國家都必須建立能夠穩當留在歐元區的經濟與財政政策鷹架,無能為力、或不願努力的國家別無選擇,只有脫離一途,而且是自己出走,而非遭到驅趕。

歐元不能死,重新發行各國貨幣將會引發劇烈動盪,歐洲大陸也會因而喪失競爭力。但是歐陸也難以走上 Kohl 的政治聯盟道路,接受現實,認清現實,處理現實,才是擺脫危機之道。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