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7日

美國能源創新背後的中國之手


來源:華爾街日報/BRIAN SPEGELE
日期:2011/12/07 07:22

清潔能源公司阿米那電力環保技術開發(北京)有限公司(LP Amina Inc.﹐簡稱:阿米那)創始人拉塔(Will Latta)說﹐去年他曾試圖讓美國電力部門對一項新技術測試發生興趣﹐該技術可減少煤燃燒產生的污染。

在遭到拒絕後﹐拉塔拿著自己的發明來到了中國東部產煤大縣鳳台﹐並在這裡找到了迫切希望採用這項造價數百萬美元技術的合作伙伴。

拉塔說﹐美國對新技術測試有一種抗拒﹐他們不喜歡當小白鼠。拉塔今年42歲﹐是土生土長的邁阿密人﹐2007年創立了阿米那。



美國政客說﹐中國向國內清潔能源業給予政府補貼的不公平做法讓一些美國公司無法參與競爭。在得到了白宮些許鼓勵的情況下﹐他們就這個問題不斷與中國對峙。美國太陽能板生產商Solyndra LLC則通過親身經歷讓這個問題具體化。該公司從美國聯邦政府那裡得到了5.35億美元的貸款擔保﹐但卻以其產品價格被中國競爭對手削弱為由提交了破產申請。

拉塔的故事一方面凸顯出美國公司可從中國發展清潔能源的承諾中獲益巨大﹐另一方面也讓人質疑那種一國科技進步只能建立在損害別國利益基礎上的觀念。並非只有初創企業得到了來自中國的助力﹐像杜克能源(Duke Energy Corp.)這樣的能源巨頭也從中獲益。

北京市中心一個燒煤的熱力站﹐濃煙滾滾冒出。中國在清潔能源的基礎設施投資方面居世界領先水平﹐另外﹐也沒有幾個國家會以如此高的熱忱接受那些具有潛在突破性的發明。二者結合使得發明創造能夠在商業上被有所開發﹐如若不然﹐這些發明可能要永遠待在西方的實驗室里了。

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聖地亞哥分校國際法律法規實驗室(San Diego's Laboratory on International Law and Regulation)主任維克多(David Victor)說﹐大量技術複雜、本來不會被付諸實踐的科學技術將被付諸實踐。

面對美國國會的不安﹐奧巴馬政府一邊推動著日益擴大的美中清潔能源合作﹐一邊宣傳著上述說法。阿米那是將從美中清潔能源研究中心(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獲益的公司之一。該中心成立於2009年﹐目的是聯手向清潔能源項目提供資金。

拉塔去年想為一項降低發電煤塵的新技術做試點。這一發明的目的是為了改善電廠的煤炭加工效率﹐在減少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排放方面也展示了潛力。(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具有破壞臭氧層的作用﹐並且有可能損害人的肺臟。)但他說﹐美國多家公用事業公司拒絕了他﹐因為改造一座電廠一般要花1,000萬美元左右﹐它們不願投這筆錢。

今年年初﹐拉塔在浙江省能源集團有限公司找到了合作伙伴。浙能集團在它位於鳳台的一座電廠佈置了他的發明。浙能集團沒有回復置評請求。

鳳台的試點證明拉塔的技術是有效的。有了這個結果﹐拉塔又回去找一家曾拒絕他的美國公用事業公司。這家公司終於同意在一座電廠部署拉塔的發明。拉塔以簽有保密協議為由﹐拒絕透露這家客戶的名字。

拉塔現在希望一項新工藝也能實現這樣的成功。新工藝在發電的同時﹐還作為副產品生產出一種用於工業化學品的寶貴原料。總部位於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市的LP Amina說﹐相比傳統石油工藝﹐這項技術可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這一工藝是跟拜耳集團(Bayer AG)子公司拜耳技術服務(Bayer Technology Services)合作開發的。

這一次拉塔想都沒有想過要請美國公用事業公司來做試點。相反﹐他跟中國山西省控股的格盟國際能源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

小型清潔能源公司被中國吸引﹐是因為他們可以獲得豐厚的政府補貼﹐而且監管障礙和安全標準也低於美國。與此同時﹐中國公用事業公司也獲得了除此以外可能無法獲得的技術。格盟國際說﹐採取最新技術實現節能減排﹐始終是我們在建立合資公司時追求的目標。

但合作也有障礙﹐尤其是美國公眾覺得﹐在美國失業率高企之際﹐美國企業卻在受惠於北京的補貼、在中國創造就業崗位。拉塔與格盟國際的合資公司將在山西創建500到1,000個就業崗位。

聯合國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投資498億美元用於開發可再生能源﹐超過這個行業全球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一。這些補貼從一個方面提高了中國清潔能源設備製造商走出去的雄心。

支持合作的人認為﹐在中國實現新技術的商業化﹐能夠讓新技術更快地走向市場﹐最終會起到在美國創造就業崗位的作用。

中國的生物燃料創新者也在研發新方法。利用煉鋼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製造乙醇的新西蘭LanzaTech NZ Ltd.公司已經與中國兩家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Baosteel Group)和首鋼集團(Shougang Group)設立了合資企業。

LanzaTech的首席執行長郝珍妮(Jennifer Holmgren)稱﹐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鋼鐵市場﹐從中國開始非常合適。LanzaTech的總部在新西蘭﹐但在美國也設有運營機構。

該公司的一些技術是利用美國能源部(Department of Energy)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資金在美國研發的。乙醇生產試點項目的建設成本幾乎全部由LanzaTech在中國的合作伙伴承擔。

中國對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也促使美國主要的能源企業來中國尋找新技術。

到2050年之前﹐由於機組老化﹐杜克能源(Duke Energy)需要把幾乎所有的一整套發電基礎設施更新換代。兩年前﹐杜克能源與中國華能集團(China Huaneng Group)簽訂了第一份在中國開發清潔能源技術的協議。華能集團是中國最大的能源企業。

杜克能源首席技術長莫勒(David Mohler)問道﹐如果由我們自己來進行基礎設施建設的話﹐我們真的能更快捷、更廉價、以更低的風險把清潔技術帶給美洲的客戶嗎?中國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為中國能夠如此大規模地、如此迅捷地建設出清潔能源基礎設施。

總部設在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的杜克能源在美國就已經認識到﹐推出新技術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該公司正在印第安那州建設的一個潔淨煤氣化技術工廠就曾遇到過成本超支約10億美元的情形。目前該項目已經進入了最後階段。這家工廠將於明年開始運營﹐屆時成本將達到29.8億美元(不包括融資成本)。

杜克能源稱﹐這個項目在印第安納州創造了大約3,000個與建築相關的工作崗位﹐並且在工廠開工時需要100多個全職人員。支持與中國展開合作的人士稱﹐如果新的清潔能源技術能夠更快地進入市場﹐美國就會創造出更多的此類工作機會。

阿米那能源環保公司(LP Amina)的拉塔(Latta)說﹐新建電廠需要規模非常龐大的投資﹐而推進研發取得最終成果﹐也需要非常大的投入。為什麼要讓某一個國家來承擔這樣的成本呢?

在這件事上﹐不能採取各自為戰的策略﹐他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