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4日

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只有悲劇的象徵意義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日期:2010/10/12

10月11日,報載中國人民銀行提高工農中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及招商、民生兩家股份制銀行,將提高上述幾家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幅度為50個基點。這說明,中國不可能在年內加息。

央行重新啟用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一數量型工具,說明起碼今年央行不會加息,而是致力於以數量調控手段控制信貸增量。此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不同,屬於短期政策,靈活性增加,定時定點定向爆破。在兩個月的時間內,暫時凍結3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

國際貨幣體系信用基本崩潰,在美日大肆放鬆流動性的同時,中國央行悲壯地以上調存款準備金率的辦法收縮流動性,有精衛填海的勇氣。

看看全球吧。日本以30萬億日元干預日元匯市,而美元不花多少錢,一直維持著定量寬鬆的貨幣預期。在人民幣升值的巨大壓力下,全球熱錢源源不斷地流向中國。僅僅8月份,中國金融機構新增外匯占款達2,430億元,遠超8月外貿順差及FDI之和,創出四個月以來新高。在美元上漲期間熱錢連續數月的外流,到8月份由於人民幣升值而重返中國市場。這還不包括正規體系之外的熱錢流入。

面臨輸入性通脹壓力,中國央行無法加息,只能用存款準備金率對抗。這不是我們如何選擇的問題,而是貨幣政策被匯率綁架,無法行使獨立的利率政策。中國的經濟被房地產綁架、被匯率綁架、被既得利益集團綁架。

不加息的結果是逼迫存款以光速離開銀行系統,國內的民間資金形成了一股潛在的巨大資金流,這股力量絕非央行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可以抑制。

據一位信託業的朋友介紹,在高達10%甚至15%以上的年化收益率的誘惑下,民間資金如洪水一般流向信託機構,據粗步估計,目前房地產開發資金有接近50%來自於信託。目前的信託基本上以1比3的比例發放,開發商以10億的本金向信託融資30億,以全額資本金獲得土地後,再向銀行融得開發貸款60個億到70個億左右。也就是說,我國的開發企業房貸槓桿遠遠超過了5倍的比例,達到10倍左右。

難道銀行不是在清理表外資產嗎?難道銀監會不是禁止銀信通嗎?是的。但願這一切都不是文字遊戲。固然,屬於通道業務的銀信合作產品被一一梳理,那通道之外的業務呢?那還不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業務增加之後,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蒸蒸日上,何樂而不為。

一場騙人騙己的遊戲就此拉開序幕。表面上,銀行的房貸被控制住了,但整個社會的開發融資並沒有減少,整個社會體系的金融風險並沒有減少,金融槓桿並未因此縮短,變相的高利貸反而越來越多。銀行貸款被抑制後,銀行為了中間業務收入、作為信託的“托”為信託公司賣命吆喝,業務員的廣告詞誇張之極。豪宅越建越多,原因是開發商借的高利貸用術語說是融資成本越來越高。

所有這一切風險都在一襲華麗的外衣下被掩蓋。全球與中國貨幣,進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無能無奈階段。

金融業的另一重風險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狂漲,我國的CPI也將一騎絕塵,超過預期。 2008年上半年的輸入性通脹捲土重來,連原因都一樣,人民幣升值,美元貶值。這導致我國短期外債激增。

連續數年我國短期外債創出新高。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末,我國外債餘額為3736.18億美元,短期外債餘額2200.84億美元,佔外債餘額的58.91%,再度刷新短期外債佔比的新高。目前短期外債繼續攀升,同樣來自國家外匯管理局公佈的數據,截至一季度末,我國外債餘額為4432.36億美元,其中短期外債(剩餘期限)餘額佔外債餘額的62.31%,這是我國短期外債佔比連續第四個季度攀升。這與東南亞金融危機前如出一轍,本幣升值,企業借入低息短期外債以供長期使用,導致期限錯配,釀下金融危機的禍根。

也許有人說,我們可以加息,徹底減少流動性。此時加息是邀請全球投機家的瘋狂之舉,絕不可行,那麼匯率大幅上升?這就相當於讓中國製造業充當犧牲品,可能導致經濟盤崩。央行只能頭痛醫頭,上調存款準備金率。

千萬不要以為通過銀監會清理,中國金融就避入了安全島,目前的情況是,銀行進入安全島,中國整體金融暴露在全球瘋狂紙幣的砲火之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