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0日

美國能源自給率達20年來最高 中國石油儲備僅能維持30多天


來源:彭博社
日期:2012/02/09

據彭博報導,如今的美國處於過去20年間最接近能源完全自給的狀態,美國自1973年阿拉伯石油危機引發經濟衰退後一直尋求能源自給自足的目標。美國國內石油產量達到八年來的最高值。美國政府四年前曾警告必須增加天然氣進口至關重要,而如今美國的天然氣產量已使得美國成為出口國。全球最大的甲醇生產商Methanex Corp表示將拆除在智利的工廠,將其在路易斯安那重新組裝以利用美國低價天然氣。

結果就是:根據美國能源部資料,美國一反過去20年能源自給程度下滑的態勢,在過去六年將國內資源滿足需求的比例逐漸增加到2011年前10個月的81%。這是美國自1992年以來的最高水準。已被總統歐巴馬提名為美國能源管理局局長的Adam Sieminski表示:“過去40年裡,只有政客和偶爾的雜誌專欄作家提到過要實現資源自給自足。如今,這一概念看起來已不再那麼驚世駭俗了。”



美國預計將在2020年成為世界頭號能源生產國,這場變革對經濟和國家安全有很多意義,比如提高家庭收入,增加就業和政府收入;削減貿易赤字;增加製造業競爭力;在處理中東問題時餘地更大。彭博資料顯示,美國能源自給率自2005年創下70%的低值後一直穩步提升。根據能源部資料,國內原油產量去年上升3.6%至每天平均570萬桶,自2003年以來最高。天然氣產量從2007年的20.2萬億上升至2010年的22.4萬億立方英尺。天然氣價格自2008年以來已下降超過80%。

同時,根據美國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美國客運車輛的平均燃油效率從1978年的每加侖19.9公里上升至每加侖29.6公里。美國上一次達到能源完全自給狀態是1952年。當時美國仍然進口部分石油,而美國出口的煤炭等彌補了其進口。

殘酷的政治現實——戰爭狀態下中國石油儲備僅能維持30多天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餘天。

石油,是伊朗“叫板”世界的重要武器,不論是否如期對歐盟掐斷供應,博弈背後都顯現出產油大國的底氣。

儘管對伊朗人嫺熟操縱的“石油撲克”提心吊膽是全球性難題,但中國式儲備困境仍格外顯眼。記者注意到,官方口徑顯示,相比美日等國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高達200天以上,中國計畫至2020年才能實現90天目標。

按照進口量與儲備量比照估算,一旦伊朗危機升級,海灣地區石油出現斷供,中國單純依靠現有儲備只能支撐30餘天。有分析認為,效仿美日等儲備大國建立多元體系是長遠工程,眼下“三桶油”需要資金出海“購油”的現狀則可能促成上調油價的權宜之計。

中國石油儲備水準尚不及格

據記者瞭解,戰略石油儲備制度起源於1973年中東戰爭。由於OPEC石油生產國對西方發達國家發動石油禁運,為抵禦石油價格猛漲及進口中斷,發達國家聯手成立國際能源署。成員國紛紛儲備石油,以應對石油危機。

按照當時國際能源署要求,成員國至少要儲備60天石油,主要是原油儲備。上世紀80年代第二次石油危機後,要求又增加到90天。所以目前美、日、德、法等發達國家的戰略石油儲備天數都已達標。“現在美國代表石油儲備的最高水準,美國從福特總統開始每屆政府都把石油儲備作為供給安全的重要措施,在德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灣沿岸的地下溶洞,美國政府建設了五大戰略石油儲備基地,總儲量超過一億噸。”一位資源產業經濟專家對記者分析,早在2009年,美國戰略石油儲備就超過七億桶,其中商業原油儲存可達3.5億桶,可供全國使用150天。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長韓曉平則對記者估算,2010年前美國就計畫將戰略石油儲備翻番,達到l5億桶,所以上述記錄早已被美國人自己刷新。“如果現在伊朗打一場200天的仗,對全世界的石油運輸搞制裁,美國可以堅持420天,歐盟大概是238~250天,日本也在200天以上。”

相比較,中國在石油儲備的戰略考慮方面卻起步較晚。2010年01月,前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曾表示,我國已順利完成石油戰略儲備一期工程,首批四個儲油基地儲備總量約1400萬噸,二期戰略石油儲備基地則預計2012年完工,將儲備能力提升到2.74億桶(約合3753萬噸)。按照中國海關總署資料,2011年中國累計進口原油約2.54億噸。簡單計算可看出,今年末可以實現的3753萬噸相當於大約50多天的進口量,而一期工程的1400萬噸約等於十幾天進口量,再加上國內21天進口量的商用石油儲備能力,也就是當前具備30多天進口量的儲備能力。以張國寶的說法,要到2020年,中國才能建成約五億桶石油儲備,夠上發達國家90天的石油儲備“及格線”。

如何應對油價猛漲、供應緊張是待解難題

30多天的儲備量,意味著一旦美伊戰爭機器開啟,就要打一場超過30天的仗,中國的石油供應就會出現明顯短缺,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油價猛漲和供應緊張,已是擺在決策層面前的難題。

在危機時釋放戰略儲備,確保國內有油可用,已是發達國家的重要能源戰略。資料顯示,海灣戰爭期間,老布希總統就簽署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釋放戰略石油儲備命令,連續釋放2114.1萬桶石油。2005年08月底,颶風卡崔娜襲擊墨西哥灣,布希政府又同意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共釋放1620萬桶石油。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累計出售539.1萬桶石油。

“現在中國還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應對伊朗戰爭可能帶來的石油供應形勢,只能進一步推動能源的綜合改革。 ”韓曉平坦言。

記者從業內瞭解到,我國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的討論始於2000年。當年,我國原油淨進口量約6000萬噸,對外依存度雖然不到30%,但80%的進口原油來自中東,地緣政治風險極大。基於規避原油供應不足或中斷風險的考慮,當時發改委、交通部、海運公司、石油公司等方面組成討論群組,專題研究油源的多元化和建立石油儲備問題。2003年油價走高後,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大幅攀升令問題更加嚴峻。

2003年,國內原油進口量達到8000萬噸,2004年飆升到1.20億噸,2007年更增長至1.50億噸,2009年首次突破兩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已多年超過50%。在這種越來越迫切的儲備需求下,2007年中國國家石油儲備中心正式成立。只不過,分三期完成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計畫用時長達15年。

元宵過後油價漲價風險驟增

在增速迅猛的消費量面前,完善儲備體系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國內原來舊有油田的持續減產,新油區的產能已經難以彌補其遞減的幅度,而海域油田原油產量所占比重逐漸加大,石油穩產難度又在加大。”上述資源產經專家告訴記者。

據預測,我國2020年的石油消費量至少比2000年翻上一番,將達到4.50~6.10億噸。從目前我國石油勘探開發形勢看,在新探明儲量無重大突破的情況下,2010~2020年期間的原油最大年產量可能為兩億噸,對外依存度超過50%將持續成為常態。而應對伊朗危機,國內似乎只剩下上調油價這一條路。“我認為過了正月15日就會調價,下一步由於海灣情況變化,油價可能會進一步攀升,如果說你這次不調,那下一步油價攀升太多,調整幅度太大,就會非常困難。 ”韓曉平對記者分析。

中國石油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董秀成亦表示,如果真的開戰,油價將由目前小幅上漲變為大幅飆升。記者注意到,今年元旦後,三地原油均價變化率呈現出一路向上走勢,連續15個交易日摸高,已經滿足了上調條件。 1月3日,三地均價變化率僅為1.02%;截至1月20日,這一變化率已經達到3.92%,春節假期期間,這一變化率就直接突破4%。“現在三桶油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去購買更多的石油,以預防萬一海灣發動長期戰爭,中國石油供應會遭遇中斷的情況,對我們來說油價高總比沒有油要好得多。”韓曉平說。據記者瞭解,目前國家40%的進口原油來自海灣地區,伊朗占到11%左右。

另一個支撐漲價的因素則是美元走軟。01月25日,美聯儲稱將在2014年底前維持零利率水準不變。這一消息顯然使以美元計價的石油對其它貨幣持有者而言變得更加昂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