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7日

截「短」補「長」 印度基礎建設業前景堪慮

來源:鉅亨網
日期:2012/01/13 11:11

過去幾年,印度基礎設施投資如火如荼。然而基建投資耗費龐大,回本周期長,加上目前多數短期借款,未來若國內借貸環境惡化,則資金無以為繼,恐出現另一波危機。

長債短借,永遠是通往災難的捷徑。

一個建築期五年、回本期三十年的基礎設施方案,靠短期銀行借貸來融資運作,出事的機率很高。在這三十年中,經濟環境、銀根、利率、匯率、監管,許多因素可能出現重大變化,當時的盈利預測,支付安排可能一夜之間變成一頁廢紙,債務負擔可能陡升。亞洲金融危機便是源此而發,歷史上企業因此走上破產之路的不盡其數,國家因此陷入債務陷阱的也不乏先例。印度的基建行業,是最新的以身犯險之徒。

過去幾年,印度的基礎設施投資如火如荼。那裏基礎設施落後,嚴重地窒息著經濟的發展。政府開放民間投資進行基礎投資建設。在融資成本低、熱錢流入、政府配合的背景下,民間基建投資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也帶動了印度經濟增長的加速。

然而,基建投資耗費龐大,建築周期長,回本周期長。在發達國家,這類投資往往依靠發行長期債券融資,令還款周期與現金流相匹配。但是印度是發展中國家,債市並不成熟,於是基礎設施所需資金靠東籌西借取得,途徑五花八門,絕大多數屬短期借貸。

印度基建公司的借貸杠杆,自2007年底大幅飆升。整個行業的資料不得而知,不過七十家上市基建公司的負債比率起碼翻了三倍,半數以上的企業的淨負債超過公司稅前利潤(EBITDA)三倍的警戒線,超過十倍的亦大有人在。

恰在此時,印度的借貸環境大幅惡化,通貨膨脹來得比想象的更兇猛,央行加息力度比想象的更強烈,外資撤離,匯率貶值,基建行業長債短借的模式,變得不可持續了。在外貿赤字、財政赤字、經濟放緩的三重壓力下,政府的營救空間也十分有限。

印度的基建行業尚未到窮途末路的地步,目前看來也不至於對整個銀行業構成系統性風險,但是在財務上重重地跌一跤幾乎無可避免。它們的重挫,對於印度的基礎設施建築進程和經濟增長均會帶來重大的負面影響,部份企業出現財務危機恐難避免。

經過多年的跳躍式發展,印度基建業進入了整固期。這是金磚神話開始褪色的一個例子。

沒有留言: